藿香伴夏

作者: 韩峰

随着夏天的到来,小院里青枝绿叶的藿香,又飘出它特有的芳香。我不禁想起一个关于苏轼在杭州任知州时的民间传说——他与一位老中医吟诗作对。老中医吟出一联:“神州到处有亲人,不论生地熟地。”苏轼含笑对曰:“春风来时尽着花,但闻藿香木香。”我摘下一片叶子用手搓了几下,更是散发出一股青草味和木香味,沁人心脾。

藿香遍布我国四川、江苏、浙江、广东、海南等地,并有土藿香和广藿香之分,入药大多用生长在广东、海南的广藿香。关于藿香的记载,最早见于东汉杨孚的《异物志》“藿香交趾有之”(交趾是中国秦汉时期的郡名),之后,《本草纲目》《药品化义》《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华本草》《中国药典》等多部药书中,都有藿香可化湿醒脾、理中通气、解暑散热等功效的记载。

清代医学家赵瑾叔在《本草诗》中吟咏道:“藿香入药叶多功,洁古东垣用颇同。佳种自生边海外,奇香半出佛经中。安胎不使酸频吐,正气须知暑可攻。噙漱口中能洗净,免教恶秽气犹冲。”从诗中描述的藿香生长地和《异物志》中“藿香交趾有之”来看,两位作者都受当时信息不畅的局限。“奇香半出佛经中”,道出了在佛经中被誉为“十二香王”之一的藿香的奇香,在《楞严经》中称为“兜娄婆香”,在《涅槃经》中称为“迦算香”,在《金光明经》中称为“钵怛罗香”。以香敬佛,顺便闻香,可以清心。一切烦恼皆抛脑后,藿香也因此有了佛教文化的色彩。诗中也描述了藿香叶入药可安胎止呕、正气解暑、辟秽、去口臭的多种作用。三国时期,万震在其撰写的《南州异物志》中记载:“(藿香)可着衣服中,用充香草”。看来与今天的香水、花露水有异曲同工之妙。

如今,流传千年的藿香正气水,仍在医治着人们由湿热的夏天带来的外湿引起内湿、胃肠型感冒、不思饮食等病症。藿香正气水含酒精,直接外用可能刺激皮肤,儿童使用需谨慎。若需缓解痱子,建议咨询中医师调配安全的外用药剂。此外,藿香叶和不少中草药一样,药食同源。来一碗藿香凉拌面、藿香粥,来一盘藿香焖豆腐、藿香牛肉丸、藿香黄酒鸡翅等,均有益于平安度夏,但藿香性温,阴虚火旺者慎用。

清代查嗣琛的《竹枝词》中写道:“一瓶东阁莲花酒,半尾西斋藿香鱼。”莲花白酒是明清宫廷御酒,既有莲花的清香,又有微甜的药味。近代文史学家唐鲁孙在《中国吃》中记载:“莲花白酒,用白莲蕊加廿余味药材酿成,夏日饮之祛湿不伤脾。”传统认为莲花白酒有助于祛湿。

一日我到广州开会,就餐时,其中有一盆加了藿香的冬瓜荷叶薏米莲子汤,广州的文友说:“藿香的温性可以平衡其他几味的凉性,从而可使胃寒者更好地达到祛湿的效果。”时值广州湿气重,此汤正合时宜,对胃寒者也起到了保护作用。另外,在凉拌凉性菜中加入适量藿香,同样可起到凉温平衡的作用。

上一篇: 高松出众木
下一篇: 一朵云有多重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