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臭味”到底是什么味

作者: 鲸游云

中国古代对社会各阶层的排序分为士、农、工、商,将商人置于最后,可见商人的地位较为低下。精通买卖、唯利是图的商人,即使拥有了巨额财富,也无法得到人们的认可。经常与铜钱打交道的商人还被戏称为“一身铜臭味”,那么“铜臭味”到底是什么味?

《现代汉语词典》把“铜臭”解释为铜钱的臭气。“臭”读作“xiù”,是因为把它作为“气味”来解释。而“铜臭味”这个说法源于东汉时期的一个故事,出自《后汉书》。

东汉时期,朝廷腐败,卖官鬻爵之风盛行。有一个名叫崔烈的人,虽然已经身居高位,但是仍不满足。于是,他花五百万铜钱买到了司徒的职位,成为三公之一。

崔烈上任后,有一天他问儿子崔钧:“我现在位居三公,外界是怎么看待我的呢?”崔钧回答说:“您原本就有名望,曾任郡守等职,人们都认为您应该能升至三公之位。如今您真的成为三公后,天下人却对您感到失望。”崔烈惊讶地问原因,崔钧回答:“议论您的人都嫌弃您有铜臭味。”

从此,“铜臭味”常被用来形容那些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取财富或地位的人,讽刺他们有财无德。《吴中苦雨因书一百韵寄鲁望》中写:“吴中铜臭户,七万沸如臛。”对社会的奢靡之风进行了批判。整句诗的意思是说,在吴中这个地方,有很多富有之家,他们的生活非常繁华热闹,就像肉在锅里煮着一样,热气腾腾。

关于钱的味道,还有一个有意思的故事。

据传,罗马皇帝维斯帕先接手帝国后,面对国库空虚、经济困顿的局面,需要想方设法增加国库收入。有一次,他看到工人在公共厕所收集尿液,询问后得知尿液在古罗马用途广泛:在洗衣业可作清洁剂用于洗衣物,在皮革业可去除兽皮毛发和油脂,在纺织业能漂白羊毛等纺织品。于是,他下令对使用尿液的制革征收小便税。

维斯帕先的儿子提图斯对这个政策十分不满,认为从尿壶里得来的钱过于脏鄙。维斯帕先就把刚收缴上来的硬币放到儿子的鼻子前,并用“Money doesn’t stink”(钱是没有气味的)来回应他。金钱的价值不应因其来源而被贬低。

可见,金钱本身并无好坏之分,但其来源和用途可能受到人们的道德评判。

除开这层对商人的讽刺,在现实生活中,当我们用手摸过硬币之后,似乎真的可以闻到一股铁锈味,那“铜臭味”是不是真的存在呢?

铜是人类最早使用的金属之一,可用于制作武器、器皿等,后来更是被用作货币广为流通。作为一种金属,铜本身是没有气味的,但是当它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后,就有可能产生气味。“铜臭味”通常指以下两种气味。一是铜绿的气味:铜在潮湿环境中与氧气、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碱式碳酸铜(铜绿),具有一种特殊的、略带苦涩的微弱气味。二是人体与铜接触的气味:当皮肤上的油脂、汗液等分泌物与铜接触时,会发生化学反应,可能生成醛类或酮类挥发性物质,产生类似金属的气味。

现在你知道“铜臭味”是什么味了吗?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