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分级阅读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模式的探究
作者: 张林一、引言
(1)研究背景。《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提出,初中生需累计阅读15万词以上,掌握略读、扫读、推断等阅读策略。然而,当前初中英语阅读教学面临三重困境:文本适配性不足:教材阅读材料以记叙文为主,缺乏科普、议论文等多元体裁,难以满足学生认知发展需求。策略指导碎片化:教师普遍侧重词汇语法讲解,忽视阅读策略的系统性训练,导致学生“读得慢、读不懂、读不深”。评价维度单一化:以标准化测试为主,忽视阅读过程中的思维可视化呈现,难以实现“以评促学”。
(2)研究价值。分级阅读通过构建科学的文本难度梯度,将读物难度与学生阅读能力进行动态匹配,为自主阅读提供了“可理解性输入”基础。《科林英语》“主题探究+语言进阶+思维发展”的设计理念,与新课标倡导的“学用结合、思辨创新”高度契合。本研究以《科林英语》为实践载体,探索分级阅读与初中阅读教学的融合路径,为破解当前阅读教学困境提供新思路。
二、基于分级阅读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模式构建
(一)模式框架:三位一体的动态循环
构建“分级选材(精准适配学生认知阶段)—策略指导(培养阅读策略,发展能力)—动态评价(反馈调节)”三位一体模式,各维度通过反馈机制实现协同进化。
(二)实施路径
(1)分级选材:构建“语言-认知-情感”三维适配体系。语言维度:每学期初使用蓝思分级(Lexile Analyzer)系统测试学生阅读能力,确定初始分级;每月根据阅读日志、课堂表现、测试成绩调整分级书单,确保“最近发展区”始终存在;结合教材单元主题提供跨级拓展读物。认知维度:每级读物包含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等多元体裁,为高阶读物配备思维导图模板,如绘制“问题-原因-解决方案”三栏图等。情感维度:通过问卷调查确定学生兴趣领域,提供个性化书单,选择《科林英语》中反映多元文化的文本,增强文化认同感。
(2)策略指导:搭建“显性教学-隐形渗透”双通道。策略工具开发:针对《科林英语》文本特征,设计fiction 和 non-fiction阅读文体的任务单。例如,虚幻类文体任务单,通过设计系统化的阅读任务,引导学生从故事背景、人物、情节等维度对文本进行拆解,并通过词汇分析、预测推理和现实关联强化学生对文本的深度理解最终达到培养学生独立分析、主动提问和创造性思考的阅读习惯。非虚构类阅读教学则以事实信息提取为基础,通过结构化任务设计(如主旨归纳、词汇积累、推理比较)培养学生的逻辑分析能力与学术语言应用能力,最终实现从被动接受信息到主动批判思考的进阶。策略使用记录表:学生记录策略应用频次、效果及问题,教师据此调整指导重点。
阅读圈教学模式:在进行阅读前,小组同学根据不同的文体分配角色,包括阅读组长(discussion leader)、单词大师(word master)、总结概括者(summarizer)、文化连接者(culture collector)、生活联结者(connector)和篇章解读者(passage person)等。教师要布置阅读任务,划分阅读小组,并根据学生的实际学情、发展需求、教学内容等因素选择难度适中、内容适合小组讨论的阅读材料。通过承担不同的角色,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被逐渐渗透不同文体的阅读文章需要关注的内容并且在阅读中使用阅读技巧、培养阅读能力。
(3)动态评价:构建“过程-表现-增值”三维评价体系。过程性评价:使用阅读能量环日志,让学生记录每日阅读时长、策略使用、情绪状态,教师通过数据分析发现共性障碍;同时开展同伴互评机制,采用“三问一评”法(你读了什么?怎么读的?有什么发现?你觉得我读得怎么样?),促进深度互动。表现性评价:将《科林英语》故事改编为戏剧、配音秀、思维导图展,举办阅读创演节、辩论会等活动,以此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增值性评价:创建学生成长档案袋,收集代表性作品(如读后感、思维导图、戏剧剧本),评估其思维发展轨迹。
三、实践案例与效果分析
以《科林英语第十三级 A Big Mistake》为例,结合任务单给出以下教学步骤:
(1)阅读前——封面信息挖掘。通过封面提问引导学生预测故事核心(如标题中的"mistake"含义、人物关系推测)。例如:What's the mistake? How do you know? Who might be in the story?作用:激活背景知识,激发阅读兴趣。
(2)阅读中——分组任务驱动。角色分工:将学生分为4人小组,每人分配不同任务(如观察插图预测情节、提取人物行为信息、分析关键词句、提出开放性问题)。例如:成员1:通过插图推测内容;成员2:阅读并提取人物、地点、行为信息。 分层阅读:按章节逐段精读,结合图文信息理解细节(如"sign"和"blank"的语境含义)。
(3)阅读后——深度讨论与迁移应用。文本分析:通过问题链引导学生反思错误本质(如What's the mistake in this story? Is it a BIG mistake? Why?)。联系实际:结合自身经历讨论错误处理方式(如Have you ever signed others' names? What happened?),并对比故事中的错误与个人经历。产出任务:选择复述故事或撰写个人经历,结合图文强化表达。
实施效果:①提升批判性思维。通过分析人物行为动机(如:为什么主人公会犯错?),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错误背后的复杂因素。②强化合作学习能力。分组任务中角色分工明确,确保每个学生参与信息收集与共享,培养团队协作能力。③促进语言与素养融合。在梳理情节(如填表格、起章节标题)和讨论价值观(如"How should we deal with mistakes?")中,同步提升语言技能与道德判断力。
通过结构化活动设计,将语言学习与思维训练、价值观引导有机结合,既符合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要求,又契合《科林英语》"问题解决式"学习理念。
小结:分级阅读需突破单一语言难度适配,转向“语言-认知-情感”三维协同发展。以《科林英语》为载体的三位一体教学模式,通过精准选材、策略渗透与动态评价,既解决当前教学痛点,也为英语阅读教学提供可复制的实践路径,最终实现从“被动输入”到“主动思辨”的跨越,为跨学科学习与终身阅读能力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MetaMetrics. The Lexile Framework for Reading[EB/OL]. https://lexile.com, 2023.
3.黄远振,兰春寿. 英语深层阅读教学模式研究[J]. 课程·教材·教法,2015,35(02):67-73.
4.张华. 分级阅读策略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实践研究[J]. 外语教学与研究, 2022(4): 45-52.
5.王莉. 非虚构类文本阅读教学设计与实施[J]. 中小学外语教学, 2021(9): 28-34.
6. 科林出版社. 科林英语(第十三级)教师用书[Z]. 伦敦:科林教育出版社,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