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九成人曾有胃部不适,该如何调理

作者: 王伟招

胃病作为现代社会的常见病、多发病,其治疗需综合考虑多种因素。中西医结合治疗,不仅能发挥西医在诊断与治疗上的精准优势,也能融入中医在辨证论治与整体调节上的独特智慧。

药物治疗:中西合璧,精准施治

针对胃酸分泌过多引发的胃病,如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质子泵抑制剂(PPI)如奥美拉唑、兰索拉唑成为首选,它们通过特异性抑制胃壁细胞中的质子泵,有效减少胃酸分泌,加速溃疡愈合。对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相关胃病,四联疗法(PPI + 铋剂 + 两种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克拉霉素)成为根除Hp的标准方案。此外,促胃肠动力药如多潘立酮、莫沙必利,通过促进胃肠道平滑肌蠕动,有效缓解胃肠动力不足导致的消化不良、胃胀等症状。

中医依据患者体质与病症类型,采用个性化用药方案。如脾胃虚寒型胃病,黄芪建中汤(黄芪、桂枝、芍药、生姜等)温中补气、和里缓急;肝胃不和型胃病,柴胡疏肝散(柴胡、陈皮、川芎等)疏肝理气、和胃止痛。中药治疗机制复杂,涉及调节胃肠激素分泌、改善胃黏膜血液循环、增强胃黏膜屏障功能等多方面。

临床实践中,中西药联合使用屡见不鲜。如抗幽门螺杆菌治疗时,加用中药可减轻抗生素副作用;对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等难治性胃病,西药改善症状与中药改善胃黏膜萎缩相结合,如摩罗丹(含百合、茯苓、玄参等)与西药联用,可显著提高治疗效果。

生活方式调整:提高疗效,促进康复

饮食方面,西医推荐摄入充足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及矿物质。蛋白质可选瘦肉、鱼类、豆类等,有助于胃黏膜修复与胃肠功能维持。碳水化合物应以全麦面包、糙米等复杂碳水化合物为主,减少简单糖摄入,防止胃酸分泌过多。脂肪摄入需适量,优先选择橄榄油、鱼油等不饱和脂肪酸,以减轻胃部炎症。减少辛辣(如辣椒、花椒)、油腻(如油炸食品)、过酸(如浓醋)、过甜(如大量糖果)和过冷过热食物的摄入。这些食物可能刺激胃黏膜,导致胃酸分泌异常,引发胃部不适。同时,应限制酒精和咖啡的摄入,酒精会直接损伤胃黏膜,咖啡中的咖啡因会刺激胃酸分泌。此外,定时定量进食是防治胃病的关键。建议每天保持相同的进餐时间,避免过度饥饿或饱食。例如,早餐可安排在早上7-8点,午餐在中午12-13点,晚餐在18-19点。每餐食量适中,一般早餐占全天热量的25%~30%,午餐占30%~40%,晚餐占30%~35%。

中医则强调根据体质选择食物。中医将人体质分为多种类型,如阳虚体质、阴虚体质、气虚体质等。阳虚体质者易出现胃脘冷痛,可适当多吃羊肉、干姜等温阳食物。羊肉性温,能温中暖下;干姜能温中散寒,有助于增强胃部阳气。阴虚体质者可能有口干、胃脘嘈杂等症状,适合食用百合、石斛等滋阴食物。百合能润肺养胃,石斛有滋阴清热的作用,可缓解阴虚导致的胃部不适。此外,一些简单的食疗方对预防胃病也很有效。例如,脾胃虚弱者可食用山药粥,可达到健脾益胃的功效。

除了饮食,中西医也都注重生活方式调整。首先,睡眠不足会影响胃肠激素的分泌,导致胃肠功能紊乱。建议每天保证7~8小时的睡眠时间,并尽量在晚上11点前入睡。其次,适当的运动可促进胃肠蠕动,增强胃肠功能。推荐进行快走、慢跑、游泳等有氧运动,每周至少150分钟。像太极拳、八段锦等传统养生运动对预防胃病也有好处。太极拳动作缓慢、柔和,注重身体的整体性和协调性。在练习过程中,通过调节呼吸和身体的运动,可以促进气血运行,调节脾胃功能。八段锦的每个动作都有特定的功效,如“调理脾胃须单举”这个动作,通过上下拉伸身体,刺激脾胃经络,增强脾胃的运化功能。再者,长期的精神压力是导致胃病的重要因素之一。当人处于压力状态下,会引起交感神经兴奋,抑制胃肠蠕动,增加胃酸分泌。可通过深呼吸、冥想、渐进性肌肉松弛等方法缓解压力。深呼吸时,找一个安静舒适的地方坐下或躺下,慢慢地吸气,让空气充满腹部,然后再缓缓地呼气,每次练习5~10分钟,每天可进行多次。冥想时,坐在舒适的位置上,闭上眼睛,专注于呼吸或一个特定的意象,排除杂念,每次冥想20~30分钟,每天进行一次,有助于调节身心,减轻压力对脾胃的影响。

针灸、推拿:古老智慧,现代应用

针灸调节胃肠功能:针灸在胃病治疗中展现出独特优势。如针刺足三里穴位,可调节胃肠功能,促进胃肠蠕动,增强消化吸收能力;针刺中脘穴(胃之募穴),则可和胃止痛,缓解胃脘痛。

推拿缓解胃部不适:推拿手法如摩腹,以肚脐为中心顺时针按摩腹部,可促进胃肠蠕动,帮助消化。对于胃痉挛患者,适当推拿手法可缓解胃部肌肉紧张,减轻疼痛。

中西医结合可以综合西药快速缓解症状和中药整体调理的优势。例如,在治疗急性胃炎时,西药可以迅速控制胃酸分泌和炎症,中药可以后续调理脾胃功能,促进胃黏膜的修复,从而提高治疗的整体效果。部分西药治疗胃病可能会产生副作用,如长期使用质子泵抑制剂可能会导致维生素 B12缺乏、低镁血症等,中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这些副作用。例如,在使用抗生素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时,中药可以缓解抗生素引起的腹泻、恶心等胃肠道反应。

为了保证治疗效果,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在治疗前需要准确的西医诊断和中医辨证。例如,胃癌在早期可能表现为类似胃炎的症状,需要通过胃镜检查和病理检查来明确诊断,避免误诊。同时,中医辨证要准确,不同的证型需要使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如脾胃湿热型和脾胃虚寒型的治疗药物和方法有很大差异。(2)中西药联合使用时可能会发生相互作用。例如,某些中药可能会影响西药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含有石膏、海螵蛸等成分的中药可能会与抗生素结合,影响抗生素的吸收,所以在联合用药时需要谨慎。(3)每个患者的病情、体质、年龄等因素不同,治疗方案需要因人而异。例如,老年患者对药物的耐受性可能较差,儿童患者的用药剂量需要根据体重等因素进行调整。同时,患者的饮食习惯、生活方式等也会影响治疗效果,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来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通过药物治疗、饮食与生活方式调整、针灸推拿治疗等多方面的综合干预,我们有望为胃病患者提供更加全面、有效的治疗方案,促进其早日康复。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