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遍湘江

作者: 王康颖

游遍湘江0

游遍湘江,就等于游遍了湘江所孕育的湖湘文化。

在这里,我见到了两千多年前在湘江源头开凿的大型水利工程一一灵渠。那34千米长的渠道联通了湘江和漓江,改变了岭南和岭北交通闭塞的状况。当人们惊讶地发现长江之舟可以从内陆直达南海的时候,这个“灵”字所展现出的含金量便不言而喻。灵渠对经济交流与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湘江与潇水合流的蘋岛,让我念念不忘。唐代柳宗元谪居永州十年,那“独钓寒江雪”的诗句道出了湘江的冷静与沉稳。而同朝的元结在湘江岸边创立的浯溪碑林,保存了唐、宋、元、明、清及至民国时期历代名人书画诗词题刻507块。还有怀素和尚在绿天庵以湘水研墨,铺开芭蕉叶书写的狂放的草书,使江水奔腾的情韵至今都荡漾在中国书法的海洋之中

接下来,我还见到了“五岳”之一的“南岳”衡山,它巍峨地挺立在湘江西岸,是中国佛教和道教的圣地。那里有以寿文化为题材所铸造的大鼎。衡山云缠雾绕,月洗日染,成为人们心中的一座高峰。岁岁年年,不计其数的人们从四面八方乘船而来,湘江用母亲般的博爱与慈善,引领他们来到此处,感受湖湘厚重的历史和文化。

长沙,以湘江为傲,而长沙亦是湘江的骄傲。在贾谊故居,推窗便可感受到从湘江吹来的清风。贾谊当年也许正是因为看到湘江的坦荡,才化却心中的块垒而激扬文字的吧。马王堆汉墓中的辛追夫人尸身千年不腐,面容犹在,她曾经就是用湘水洗面濯发的。在长沙的朱张渡,宋代理学大师朱熹和张栻乘船横渡湘江,悠悠江水载着他们激情讨论,展开著名的“朱张会讲”。岳麓书院的琅琅书声中,古代学子们看着江水流出家乡,在心中立下闯荡天下的宏伟志向…挑水夫的木桶在江岸的石级上晃荡了千年,浇灌出长沙水灵灵的形象和绿油油的故事。

当年,楚国的诗人屈原亦行走在湘江边,在汨罗江畔写下了著名诗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岳阳城里,岳阳楼伴水而立。登临远眺,湖光山色,气象万千,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句,正是范仲淹呈交给屈原的回答。在同一条江里,浸润着这么多的历史人文痕迹,且每一个都记录在国家发展的史志里。湘江有着它独特的历史文化意义,是湘江赐予了文人灵感,文人亦表达出了湘江的精气神,才将如此华丽的艺术长廊持久地展示在世人面前

游遍湘江,我欣赏到无数美景,诵读了无数诗词,领悟了“吃得苦,耐得烦,霸得蛮”的湖湘文化。湘江奔流不息,湖湘文化也同样会持续散发勃勃生机!

(指导教师:尹宏)

游遍湘江1

点评

这篇作文以“游遍湘江”为线索,串联起湖湘的历史与文化,生动地展现了湘江所孕育的湖湘文化。作者通过游历过程中细致入微的观察和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积累,将湘江的自然风光与所孕育的人文景观巧妙融合,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湖湘文化的博大精深。文中对灵渠、蘋岛、衡山等的重点描绘,不仅展现出底蕴和魅力,更通过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引用,如柳宗元、元结、贾谊、辛追夫人、朱熹等,赋予了湘江更加深厚的源远流长的人文情怀。整篇文章结构紧凑,内容充实,语言流畅,情感真挚,充分体现了作者对湘江的热爱和对湖湘文化的深刻领悟。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csxz20250411.pd原版全文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