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党徽的故事

作者: 黄语馨

红色记忆

陈树湘(1905年1月30日一1934年12月18日),汉族,出生于湖南省长沙县,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革命烈士。1925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因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被迫开始长征。红34师师长陈树湘率部担任全军渡江的殿后任务,保障中央红军主力渡过湘江,粉碎敌人围歼红军于湘江以东的企图。湘江战役打响后,陈树湘率领红34师这支“绝命后卫师”拼死抵抗,同十数倍于己之敌鏖战4天4夜,确保主力红军抢渡湘江。在突围战斗中,全师伤亡大半,师长陈树湘腹部中弹,身负重伤,不幸被俘。在敌人用担架抬着他,准备回去邀功请赏途中,宁死不屈的陈树湘趁敌不备,强忍剧痛,用尽最后力气撕开绷带,用手绞断肠子,断肠明志,壮烈牺牲。

陈树湘可歌可泣的英勇事迹,由画家白展望创作成为一幅油画。油画上方赫然写着烈士生前的铮铮誓言:为苏维埃流尽最后一滴血!

陈树湘被评为100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做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

2021年4月,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全州县的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馆里,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油画《陈树湘》前,注目良久。“壮烈啊!陈树湘是牺牲英雄中很典型的一个。总书记发出这样的深情慨叹

这位让总书记念念不忘并多次提及的红军师长陈树湘,就是我的主人。我是陈树湘师长的一枚党徽,一直跟随着他革命

年少时,陈树湘每天都要帮父亲去清水塘挑水。在每日挑水种菜的过程中,他结识了来此地从事秘密工作的毛泽东同志,后来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我与他也因此结缘。只记得他入党那天,兴高采烈地捧着我,黑的脸上笑容格外灿烂。他慢慢凑近我,轻轻哈一口气,扯起袖子轻轻擦拭着我,我感觉自己比之前又亮了些,身上的中国红也越发耀眼

还记得那是1934年的一天,这天他看我的眼神异常坚定。对着我,他大声说道:“我陈树湘再次许诺,要为苏维埃流尽最后一滴血!”

‘报告师长,敌人离我们仅有200 米了!”

“同志们!誓死护卫主力部队渡江!”陈树湘坚定地命令道。敌人的人数是红34师人数的十几倍,但陈树湘和同志们毫不畏惧。陈树湘低头看看我,用那粗糙干裂的手擦净我身上的灰尘,那抹中国红再一次闪耀起来。

湘江边,红34师与敌人殊死激战4天4夜,付出了重大牺牲。在拼死完成掩护中央红军主力抢渡湘江的任务后,陈树湘率领同志们开展突围游击战。在突围战斗中,陈树湘腹部中弹,身负重伤,他忍着剧痛躺在担架上继续指挥战斗。一滴滴鲜血落在我身上,这中国红愈加鲜艳

师长陈树湘终因伤重昏迷被俘,敌人欣喜若狂,准备抬着他回去邀功请赏。在被押往县城经过潇水河畔时,陈树湘从昏迷中醒来,他宁死不做俘虏,趁敌不备,毅然撕开绑带,从腹部伤口处掏出肠子,用力绞断,壮烈牺牲。当时,我愣住了,我深深震撼于他这惊人的胆量,更钦佩他对苏维埃的忠心。渐渐地,我被他的鲜血浸没,亦在他的鲜血中闪闪发光…

如今,我被珍藏在纪念馆中

“妈妈,这鲜红的徽章代表什么啊?”

这是陈树湘烈士的党徽,代表着中国共产党的初心,更是对中国革命的见证。”

(指导教师:尹宏)

点评

这篇作文写作视角新颖独特,将一枚党徽拟人化,深情讲述了红34师师长陈树湘的英勇事迹,构思巧妙,情感真挚。作者通过细腻地描述,将陈树湘的革命事迹和坚定信仰展现得淋漓尽致,使读者仿佛穿梭时空,亲身感受那段峥嵘岁月。文中对陈树湘牺牲场面的描写尤为震撼人心,展现了其宁死不屈的英雄气概。结尾处,通过参观纪念馆的一对母子的对话,巧妙地点明了党徽的象征意义,升华了主题。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csxz20250602.pd原版全文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