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幸福

作者: 田驰堃

编者按

“感受魅力祖国·我眼中的幸福”主题征文活动自举办以来,收到全国中学生朋友的踊跃投稿。在来稿中,我们看到了新时代少年昂扬向上、砥砺奋进的精神风貌,看到了新时代少年接好时代接力棒的自信,听到了“强国有我”的坚定呼喊,更感受到了少年们与祖国同心、与时代同行的爱国热情。“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同学们身处幸福的时代,用青春之笔书写着自己对幸福的思考。《初中生写作》编辑部现精选出征文活动中的优秀作品加以展示,让我们一同看看生活在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浪潮中的同学们感受到怎样的幸福,又怎样理解、传递幸福。

幸福是什么?我常常问自己。我想用手去触摸,用耳朵去倾听,但我更想用心去体会。

从小我就有英雄情结——长大后想成为一名军人,这缘于我家庭的熏陶。我的曾祖父是一名抗美援朝军人,他血洒疆场,至今还长眠于那方热土。我的父亲继承曾祖父的遗志,高中时就毅然从军,于寒冷中驻守在祖国的北大门——黑龙江漠河,一守就是五年。如今的我立志要报考国防科技大学,让我家从军报国这一优良传统在我的身上庚续。

梦想的激励,让我爱上了历史,爱上了军事,更爱关注国内、国际大事。父亲见我热衷于此,于是身体力行,几乎每个节假日都会带我到湘、赣、鄂红色基地游历。我们的足迹几乎踏遍所到之处的名人故居和红色展馆。由此,我沉浸式地了解到韶山冲的毛泽东、花明楼的刘少奇、乌石镇的彭德怀、衡东县的罗荣桓等革命前辈,也知晓了柳直荀、李维汉、李白(谍战剧《永不消逝的电波》的原型)、王尔涿等早期为革命事业献出年轻生命的革命志士。

在红色基地游历,百年前积贫积弱、任人宰割的祖国令我心痛;日寇铁蹄肆意践踏、数万万同胞被蹂躏的过往令我激愤。在红色基地游历,我还知道了南湖上的红船,它见证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筚路蓝缕,更加知道了是我们英明伟大的党,带领全国人民取得了伟大的胜利。

母亲告诉我,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们的祖国也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在载人航天、探月探火、深海深地探测等重要科研领域,我国更是在逐渐成为全球领跑者。这源于无数中华儿女用智慧和创新在中华大地上撑起一道道民族的脊梁。看着祖国在国际上愈加强大的影响力,我的心中泛起阵阵幸福的涟漪,为自己是中华儿女而感到幸福和骄傲。

作为军人的后代,我还特别关注国际战事。战争的残酷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和平年代也要时刻保持警醒,同时让我们真切地看到国防事业的兴衰关系着一个民族的生死存亡。更何况,现在一些发达国家正虎视眈眈地注视着我国的发展。国防教育不容小觑,因此我国将每年九月的第三个星期六定为“全民国防教育日”,教育国人要树立国防观念,时刻记住有防才有国。这份沉甸甸的民族使命感,使我觉得钢枪在手,重任在肩。

沧海横流见英雄。先辈们为中华民族的崛起和强盛率先垂范,新时代的国防人同样在危急关头成为“孤勇者”“逆行者”,用血肉之躯捍卫护国誓言。我至今还记得衡阳大火、粤北内涝、北方洪涝时,第一时间出现在救援现场的那抹亮眼的中国红、那抹象征着生命与安全的橄榄绿,这两抹亮色将人民的利益高高举起,绵延着青春至美是担当的豪情。国防人是我心中的英雄,是我学习的楷模。

“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我立志要追光而行,从小树立远大的抱负,心系国防事业,勤奋学习,不懈努力,开阔眼界,展我少年之蓬勃气象。当下,我眼中最大的幸福,莫过于长大后能穿上心爱的军装,以小我之力在未来的强国强军路上画下一笔辉煌。

(指导教师:何晨)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