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笛声痴狂

作者: 周灵

一曲悠远宁静的《姑苏行》,天籁之响,音音珠玑。此曲仿佛带人进入清油灯下泛黄的线装书,那里有一片美丽的河洲,河底漂浮着柔软的水草,嗅着那散发了两千年蒹葭香气的晚香:“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每每吹笛,恰似吟诗,轻按六孔,便如沐浴甘霖一样。

我为笛声痴狂。

十年辗转,多少次在忙碌中重拾这份独奏的雅趣,只是因为你的影响。

幼时孱弱的我——个头比两个竹笛高不出许多,气短息弱,吹奏断断续续,细瘦得连手指都堵不住笛孔,可就是这样一个羸弱的我,却执意选择学习竹笛,不为如文人雅士般追求丝竹之美,只因那个有月亮的夜晚,一阵悠扬的笛声,如一弯淙淙的溪流,婉转清脆,轻吟浅唱,让我仿佛置身美丽的梦境。偷偷望去,月光下那手持竹笛的倩影,不就是我梦中向往的儒雅的身影吗?

“你喜欢笛子,也喜欢《蒹葭》?”你发现了月光下一脸陶醉痴望的我,惊喜地问。“老师,你月下吹笛的身影,真美!”“是吗?老师刚刚都没发现瘦瘦小小的你,像弱不禁风的林妹妹可不行。既然你喜欢笛子,不妨学习吹笛,坚持练习不仅可增加你的肺活量,让你身体壮实起来,还可以陶冶你的情操,磨砺你的意志。学笛子贵在坚持!”月光下,你灿然一笑。我对月发誓,一定要坚持学习吹笛,三五年后,像你一样美丽动人。

前行路上,从此便有笛相伴,有你相随。

那次晚会,我第一次吹奏一首完整的《小河淌水》。我手持竹笛,全心全意地吹奏,把我对小河、对老师的情感付诸笛声。曲毕,掌声如潮。老师,我看到你站在窗外,为我高高地竖起大拇指,然后握紧拳头向上。那一刻,我读懂你对我的鼓励和期盼。我喜极而泣,我爱竹笛,更愿意沉醉于缠绵悠扬的笛声中。

后来的日子,风风雨雨,朝朝暮暮,我携着竹笛,竹笛伴着我。在笛声里,我体会到茂林修竹的清雅丰美,体会到“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的盛大恢宏。笛声里有一种襟怀天下的气度,有一种天真无邪的期盼,有一种超然物外的淡定,与笛共舞,忘我而潇洒。

雁过无痕,风吹无形,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笛子跟随我,品味过春荣夏酷,见证过秋凄冬寒。无论是清晨凉风里独奏,还是月下背诵曲谱,我都独自品尝着孤寂与枯燥,时常抚摩着发酸的腮帮和手指。我未尝没有悄悄对自己说过:“算了吧。”可每当泄气时,你的笑脸、鼓励我加油的眼神,还有那月光下悠扬的笛声和儒雅的倩影,就会闪现在我的眼前。我告诉自己,不能懈怠。

如今时至中考,我依然不曾离开笛。有月无月的晚上,我时常品一杯香茗,读一本书,吹一曲《葬花吟》。每每吹奏,我仿佛与潇湘妃子同吟“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任思绪飞扬后,我重新投入紧张的学习。

成长中,一路有笛声相伴,一路有诗词相随,一路有老师殷殷的目光和鼓励的话语。月下吹笛的倩影已浸入我的血液,我为笛声痴狂!

(指导教师:周远喜)

点评

开头巧用笛声营造出《蒹葭》如诗如画、如梦如幻的意境,引出对往事的回忆:月下老师吹笛的美丽倩影,对“我”的鼓励,竟让“我”一发不可收拾地痴迷吹笛。晚会上的笛子独奏,风风雨雨的坚持,甚至在中考复习最繁忙的日子,依然有笛声相伴——只因为受月下儒雅倩影的深深影响,便与笛久伴。文首既巧妙化用《蒹葭》诗句,又直接引用《蒹葭》诗句,中段引用“仰观宇宙之大”名句,文末再次引用《葬花吟》中名句,厚实了文章底蕴,也使语言更诗意灵动。

(周远喜)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