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皆可看,我见尤不同

作者: 尹宏

文题呈现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我们从外界获取的大部分信息都来自这扇“窗户”。通过它,我们可以看见各式各样的人、物、事。

你“看见”了什么?请从你的“看见”中选择一个对象,以“看见”为题写一篇作文。可以讲述经历,可以抒发感想,也可以阐述观点。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③不少于600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写作指津

本题为“导语+全命题”的形式,审题难度不大,只需抓住“看见”这一关键词重点分析“看见”的内涵。“看见”是一个动词,看到的具体对象,即为写作的重点内容。我们要清楚,“看见”这一文题选材范围不设限,因此在写作高度和深度上也是有一定难度的。

如果写记叙文,同学们可以考虑从导语提示的“人”“物”“事”三个方面入手。

看见“人”,或看见身边的亲人、朋友、同学、老师、邻居,可书写他们身上的故事带给自己的感触;或看见陌生人,可书写他们带给自己的影响,体会人间自有真情在;抑或看见榜样楷模,书写他们的事迹如何激励自己奋发图强;等等。

看见“物”,或看见自然山水等景物,抒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对保护生态环境的认识;或看见老屋、小院、旧物,勾起种种美好回忆,倾诉深情;抑或看见一本书,谈谈自己的阅读感受;等等。

看见“事”,或看见身边触动自己的温馨小事,写出真情实感;或看见社会中的不平之事,书写自己的理性思辨;或看见书法、国画、陶艺等传统技艺的传承故事,弘扬文化,传承经典;或看见一段历史,发怀古之幽情;抑或看见未来发展,超越时空,憧憬未来;等等。

无论从哪个角度选材,都要能够真正透过现象写本质。“我”既要作为“看”的主体,又要作为“思”的主体。“人”“物”“事”之下既包含有情感,又包含有哲思和体悟。所以写作时,需要将“眼中所看”与“心中所见”相结合,深入挖掘心灵的体会。

如果选择写议论文,同学们则要将目光放到社会层面、国家层面乃至国际层面,要有新闻事件、历史知识的素材积累,以便论据充分地进行议论。或看见当今中国的社会发展离不开一代又一代人的奋斗与实践,或看见地区冲突、民族矛盾给人民带来的苦难,或看见自然环境被破坏而呼吁生态环境保护,等等。若所选写作角度较大,需“化大为小”,将内容写细致、写具体。

佳作展评

看见

湖南省长沙市麓山外国语实验中学于泽宇

你想看一看大唐吗?

站在西安的古城墙上,我能嗅到千百年前长安的盛世气息。这盛世不是纸醉金迷,不是疆域扩张,不是军事强盛,而是人人皆乐、皆幸、皆安。

长安有万户捣衣声,更有天上一片月。遥想当年,骏马急奔,策马而过只留下数缕荔枝香。应是天仙狂醉罢,长安城上空的白云揉碎一片,四散而不聚拢。夜里亦灯火如昼,上元节至,你是否也想着华服入会,赏灯猜谜,于人流中尽情游乐?

拿起鼓槌,于西安古城里敲上大鼓,鼓声隆隆,见起黄埃,唤起唐歌。想起有一位唐装少女,撑伞而来,不知她撑伞是为躲骄阳,还是故作娇羞,等待她的少年郎。感觉在这盛世总会有这样一位少年,与好友吟诗作赋,曲水流觞,再持一把折扇来与少女相会,一同漫步于朱雀大街。

我看见了吗?我看见了。我看见贵妃于宫城上荡秋千俯瞰民间;我看见李白要求贵妃磨墨,力士脱靴,挥笔写下“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我看见“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将士们戍守边关;我看见长安城里春风喜人,流水过街;我看见桃花潭、大理寺、大明宫,万国来朝……

我还看见长安城中有东、西两市,规模大,商铺众多。东市多为唐人,而西市多为胡商。街上的波斯人与新罗人,他们于灯下研究诗赋,于朝堂上身穿大唐官服觐见皇帝。科举场上中国人与外国人共处一屋,共考一卷。玄奘西游、鉴真东渡,波斯人被大唐派到波斯帝国做大使。这是一个多么开放包容的大唐啊!大唐由此迈向世界。

西安的夜里,灯火通明。在这不夜城里漫步,我不知此刻是它重现了大唐盛世,还是大唐盛世此刻重叠在它身上。能于时光一角瞧见大唐盛世的几分真容,已让我感动。大唐,让中国取得了世界性的影响力,同时也吸纳了世界性多元化的生活方式。长安是大唐的都城,盛世的长安,长安的盛世,是中国古代的精神文化坐标。

我在西安的古城墙上闻见长安的气息,窥见长安的影子……遥想大唐盛世,我的心中充满了怀念与感叹。

我看见了,盛世长安!

点评

本文写法独特,虽然标题叫“看见”,写的却是脑中的“看见”,即联想到的事物。作者身在西安,由此联想到大唐的长安城,这得益于深厚的历史文化知识积累。对大唐盛世的回望描写笔墨饱满,细节丰富,让人觉得盛世长安就在眼前。

看见

湖南省长沙市麓山外国语实验中学赵禹涵

一个普通的早晨,我破土而出。

我是一棵树苗,现在的我终于摆脱了漆黑泥土的掩盖,见到了光明。我看见了四周环绕着的绿茵茵的小草和壮实挺拔的大树。不远处,几座青黄色的小山丘与溪水环抱。湛蓝的天空中,几朵白云悠悠地飘着,无拘无束,潇洒自在。蜜蜂嗡嗡地闹着,各式各样的蝴蝶翩翩起舞。野花遍地都是,在草丛中像眼睛、像星星。黄莺在青翠的枝头展现歌喉,野兔跑到溪边舔着甘泉……无数美景映入我的眼帘。

多么令人欢乐的世界啊!

除了美丽的景色,我身边的一草一木都是我的朋友,大树保护着我,小树簇拥着我……我们摇摆枝叶一起玩耍,通过独特的肢体语言进行交流。一整个白天,无时无刻不充满着幸福,以至于到了黄昏,我们还舍不得休息。

远方隐约升起炊烟,暮色渐渐笼罩大地,此时伙伴们已纷纷睡去,我却依然清醒。仰望天空,明月当空,繁星点点,忽明忽暗,我回忆着来到世界第一天的所见所闻。突然,几滴小水珠从天而降,接着越落越多,越下越大,不过两三分钟,便成了一场暴雨。而此时的我却不在意这一切,怀抱着对未来的美好期盼进入了梦乡。

恍恍惚惚中,耳边没有了“哗啦哗啦”的雨声,取而代之的是一阵阵汽车的轰鸣声。我睁开睡眼,蒙眬中看到三四辆皮卡从小溪源头方向快速驶来。

我心中暗感奇怪,看向大树们,他们面色凝重,紧盯着皮卡驶来的方向说道:“不速之客!”我顿时紧张起来。等到皮卡停在面前,我看见伐木工们头戴安全帽,手提电锯,锯齿快速转动着,发出“嗒嗒嗒”的叫声。我忽然感到身体传来一阵凉意。

几个伐木工大跨步朝我们这儿走来,嘴角上扬,兴奋地打量着这里的一切,眼中射出贪婪的光。其中一个人说:“看哪,那边的树又结实又粗壮,先从那边下手吧。”他们一人负责一棵,用力挥舞电锯,横过来,再快速切下去,不一会儿,大树们就倒下了。

我看到那些树,一开始是恐惧,接着变为痛苦,最后发出凄惨的吼叫。可是,这些人类又怎么听得懂树的语言呢?

“不要啊!你们这些人类,不要再破坏树林了!我们可是保护你们的防护林!”我声嘶力竭地大喊,但也许在他们听来,这呼喊只是枝叶“沙沙”摇动的美妙音乐。大树倒地的轰隆声仍旧一声接一声。

我闭上眼睛,不想再看这一切,静静等待厄运降临……奇怪的是,我竟没被砍伐,或许是因为我还太小,没有利用价值吧。终于,周围渐渐安静下来,只剩下了幼小的我。

时光荏苒,我已经长成了一棵参天大树。这些年,风沙不断地从我的身边掠过,向城市进发。而今再不见载着伐木工的皮卡驶来,我身边的小树也渐渐成长起来。想必是人类已经意识到了什么吧……

点评

本文视角独特,以一棵树的视角描写周遭环境的变迁,带有浓郁的童话味道。前文通过优美的环境描写,展现出大自然美好的一面,后文则竭力突出伐木工的贪婪与树木的绝望,前后文形成极其强烈的反差,字里行间都透露出对环境被破坏的惋惜、恐惧和愤怒。在文章结尾,作者升华了主题,引人深思。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