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风筝放飞在蓝天下

作者: 常岩 孙秀启

近几年中考作文的命题趋势让我们注意到,半命题作文已成为一个热点。仔细审读2023年全国各地的中考作文题,我们会发现,标题作文(含全命题和半命题)始终稳坐“老大”席位。不容忽视的半命题作文写作攻略如何?笔者做出如下分析。

一、半命题作文的优势特点

半命题作文既有所限制,又不失开放;在立意、选材、构思等方面给考生适当的选择余地,可以说“把风筝放飞在蓝天下”就是对半命题作文生动形象的比喻。采用半命题作文形式能较好地避免宿构(预先构思、草拟)和猜题、押题,便于客观公正地评分,因此越来越受到命题者的青睐。

二、半命题作文的补题技巧

半命题作文是全命题作文的“前奏”——半命题作文的应考技巧就是将半命题转化为全命题。补题是构思的预热与启动阶段,下面笔者结合2023年全国中考作文题来解析半命题作文的补题要诀。

1.审题求准确。补充文题前,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整体揣摩命题者的意图,理解已给文字材料的含义。求准确,就是既要准确把握文题材料中的关键词语(有人称之为“题眼”“题魂”等),又要把握半命题中已给出的修饰或限制性词语。例如,2023年江苏省宿迁市中考作文题“那一次,我与深深共鸣”中的“深深”,强调要体现出情感上的难忘;2023年江苏省镇江市中考作文题“天气,牵着的心”中的关键词“天气”“牵着”“心”,强调天气与人情感或行动的密切联系,要围绕两者之间的关联补题。

2.选取熟悉的内容材料。补题的巧与拙,直接关系写作的成败和文章品位的高低,因此,同学们要选择最能写出自己真实体验、真情实感的材料。例如,2023年四川省广元市中考作文题“我与的故事”,“故事”最易展现作者的情感和哲思,同学们一定要选取自己熟悉的一个人、一个物件、一处地点、一种行为,当然也可以从无形概念中选,如一种情感、一种认识等来写。写自己熟悉的内容,可以补人物,如同桌、老师、亲人等;可以补一个物件,如文竹、书籍、国旗等;也可以补无形或抽象的符号或概念,如奋斗、挫折……同学们要以“内容材料熟”为写作的基础。

3.开口角度宜小不宜大。为了使内容言之有物,开口宜小不宜大,否则将陷入空泛的泥潭。同学们要善于从某一具体情景、具体人物、具体事件入手,聚焦生活中小画面的切入点,让内容真实易写。如2023年广东省广州市中考作文题“一样的,不一样的我”,有的同学补成“一样的世界,不一样的我”“一样的天空,不一样的我”等,这样补题角度偏大,导致同学们难以把握写作重点,难以顺利入文写作。若拟成“一样的起跑线,不一样的我”“一样的舞台,不一样的我”“一样的画笔,不一样的我”等,由于开口范围小,且画面具体,这样便容易找准重点来写。

三、半命题作文写作须注意的问题

1.领会命题意图,把握写作方向。俗话说,“锣鼓听声,听话听音。”中考命题者总是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语文教材、考试说明出发,巧妙拟制文题,考查考生的认识能力、思辨能力、表达能力及灵活应变能力。半命题这一开放式文题形式,先由命题者出一半文题,架设好写作框架,再由考生据此发挥,在不脱离框架的基础上升华文题。为此,考生必须要细致分析题目及导语材料,把握写作的主题、方向、结构等。

2.自选内容素材,明确行文构思。半命题作文填补何内容给了考生极大的选择权,可扬长避短,自主地将半命题变为全命题。可发挥自己的写作长处,选取自己独特的成长经历和感悟;可从教材或课外阅读出发,在优秀作品中挖掘写作思路,参考写作方向;可向深层次思考,结合时代特色,展现时代风貌,加深立意。此外,行文构思要明确,写作逻辑要清晰。下笔前可用提问的方式明确思路:题目中为什么要补这一内容?我和所补内容间有怎样的故事?故事怎样发生,又有何转折?我感悟到了什么,又生发了怎样的思考?

3.重视个性创新,语言应有亮点。半命题作文给了考生发挥空间,也给了考生创新空间。可从补题中创新,可从情节中创新,可从语言中创新,亦可从写作形式上创新。如2023年湖南省张家界市中考作文题“让我的青春”,有考生补题为“是你让我的青春不孤单”“舞蹈让我的青春多了一分精彩”“书法让我的青春与传统文化共鸣”,便展现出了个性创新的魅力,再结合富有个性的故事和表达,灵活运用修辞手法、长短句式等,定可让文章精彩纷呈。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