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中考一类卷议论文写作迷雾

作者: 刘艳霞

中考一类卷议论文像是一座高峰,它必有过人之处、独到之处。下面笔者以一道原创文题的写作为例,简说一类卷议论文的突破要旨。

审题 审问之+慎思之

“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帕斯卡尔《思想录》)议论文得分高低首先取决于立意的高度,而要使立意层次更高,审题时必须深入一步。以“问”驱动、“问”“思”结合、厘清想透便是同学们需要掌握的三个审题步骤,即“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请看下面原创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杭州第19届亚运会开幕式的主题为“潮起亚细亚”,“潮”的灵感来源于钱塘江潮涌。其实,“潮”除了是一种自然现象,还代表着体育的蓬勃力量、一往无前的中国精神,更代表着时代奋进的发展趋势。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真实信息;不少于600字。

审读这道文题,同学们需要“三问三思”:第一,逐什么样的“潮”?“潮”有能量正负之分,新时代少年要不为“丧”文化裹挟,拒绝“躺平”“摆烂”,逐潮“燃”文化,燃起热血,踔厉奋发。第二,为什么要逐“潮”?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新时代少年要接棒奋楫,向潮而生,负使命,扛责任,勇作为,筑梦想。第三,怎样来逐“潮”?“我”有“大”“小”之别,新时代少年要胸怀“国之大者”,敢为天下先,深刻意识到“强国有我”“未来我来”。当然,反向构思也未尝不可。面对生活中的一些跟风潮流,同学们也可以在理性思辨后大声说“不”,保持本我。只有将文题思虑通透,才能催生出高远的立意。

谋篇 作文眼+作文心

作文的半径是与生活等长的,同学们既要闪动一双“作文眼”,敏锐地捕捉学习、生活中的写作素材,又要跳动一颗“作文心”,对物性、人情、事理进行揣摩。只有这样,才能使议论文既“有见”,带着生活的温度;又“有识”,有着思辨的深度。如林涵韵同学在《冰雪游掀起新国潮》一文中写道:

这个冰雪季,哈尔滨冰雪旅游的热潮一浪高过一浪。2023年12月18日,提前开园的第二十五届哈尔滨冰雪大世界首日便涌入4万余名游客,创造了历届以来单日入园最高纪录。2024年1月14日,哈尔滨太平国际机场运送旅客7万余人次,创通航以来历史新高。

哈尔滨旅游爆红,不仅是因为它抢占了后冬奥时代的大好机遇,充分运用得天独厚的冰雪资源,还因为它以“礼迎天下客,冰雪暖世界”的姿态和襟怀展示出冰城人的热情好客。2023年底,哈尔滨市政府发布《致全市人民的一封信》,发出“人人都是城市温度传递者”的倡议,提倡以客为先、以客为尊、以客为友、以客为亲,让“遇见冰雪遇见暖”“不负美景不负情”的情谊自觉传递。哈尔滨正是以“上下同欲”的“人和”,把握住了文旅消费复苏的良机,乘势而上,补齐短板,并积极回应市场变化和游客需求,不断提升游客满意度和体验感,从而获得“滚雪球”式的曝光度和关注度,生动地演绎了“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

这位同学有一双“作文眼”,看到了哈尔滨冰雪旅游这个现象级热潮,更有一颗“作文心”,对“‘尔滨’缘何登‘顶流’”进行了深度的思辨,不仅认识到了“天时”“地利”,而且深思到了“人和”,揭示出了“‘冷资源’变成‘热经济’”的深层逻辑,正是政府、市民、游客三者之间的密集良性互动,画出了“共识→共治→共赢”的成功的旅游路线图。

布局 见格局+有作为

中考考查的核心素养之一是“立德树人”,在“培养什么人”方面发挥着重要的导向作用。中考要求考生既能“仰望星空”,又要“脚踏实地”;既能“想到”,又能“做到”;既能“知”,又能“行”。新时代少年要有争做担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大任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胆识,以奋斗成就梦想。如梅晗同学在《于时代发展的大潮中一展虹霓》一文中写道:

①若无时代弄潮儿,何来新的中国?

②勇立时代潮头,敢为时代发声。“宁鸣而死,不默而生”,在国家危急存亡之际,民族的脊梁——鲁迅先生以笔为矛直刺当时社会的黑暗,唤醒国人。他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正视淋漓的鲜血;他激励青年“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他声嘶力竭的“呐喊”成了那个时代的最强音!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先驱李大钊,面对神州陆沉、哀鸿遍野,大声疾呼:“本其理性,加以努力,进前而勿顾后,背黑暗而向光明,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幸福。”他以矢志不渝的坚定信念和无比炽热的革命情怀奔走相告。最终他以鲜血染红九州,以振聋发聩之音让时代觉醒!无数仁人志士都担负起了时代赋予的使命,争做时代的弄潮儿,用热血和生命谱写出时代的赞歌!

③若无逐浪赶潮者,何以再创新辉煌?

④正当奋斗时,不负青春梦。我们想要投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业,首先需要做好眼前事,履好当下责。倘若想从医,便以吴孟超为榜样,恪尽职守为患者排忧解难;倘若想为师,便以张桂梅为榜样,大爱无疆直至桃李满天下。青年担当,竹韧风狂。“两弹一星”的龙吟,震破黄沙戈壁;宇宙探索工程,叩问天际;港珠澳大桥跨越伶仃洋,启航新征程;5G技术突破封锁,开辟移动通信新纪元……我们头上有光,脚下有路,眼里还有无尽的诗和远方,吾辈少年必将接过先辈们的如椽大笔,续写下一个世纪的传奇与辉煌!

梅晗同学在第①②段回望历史,站在挽救民族危亡的高度展开论述,先拉开先辈一幅幅弄潮画卷,再为其心荐轩辕、血染九州的革命精神点赞,颂扬其开民心、启民智的丰功伟绩;在③④段能眼观当下,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展开论述,先拉开吾辈一幅幅赶潮画卷,再强调效法榜样、履职尽责的担当精神,发出传承精神、续写辉煌的强音。梅晗同学在布局时既洞悉历史,又深明当下“少年强则国强”的使命,可谓“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

行文 有“领”有“括”+紧密勾连

一件衣裳,装上衣领,锁上衣边,才能称得上得体,而且身上所穿的几件衣裳还要讲究搭配。同理,每一个论述层次的开头要有总领的句子,结尾要有总括的句子,而且几个论述层次之间还要注重事理逻辑上的勾连。只有这样,论证结构才能内外严谨。如卢凯朗同学在《潮起中华》一文中写道:

(论层一)透过“申办潮”,我们看到了“科技潮”的激荡。①在5G、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的支撑下,杭州第19届亚运会向世界展示了最新的数字化和智能化应用场景。就在亚运会开幕的前几天,华为公司在发布会上推出了MatePad Pro,我们看到,中国人造出了属于自己的5G芯片。中国人正以潮水般坚毅的精神,冲破一切阻止我们进步的障碍,科技发展之浪潮气吞山河。②

(论层二)透过“申办潮”,我们更看到了“文化潮”的澎湃。③无论是吉祥物的命名、外形,还是奖牌的设计,都充满了中华上下五千多年的文化气息。智慧的中国人懂得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焕发传统文化的生机与活力。从北京冬奥会的二十四节气倒计时到杭州第19届亚运会的《富春山居图》《万里江山图》全息影像的展出,从敦煌研究院到遍布世界各地的孔子学院,国人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同时,也将中华文化推向了世界,让世界了解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中华文化正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外国友人,也为国际事务贡献着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传统文化之浪潮历久弥新。④

上文①③句是总领句,为全段张本,②④句是总括句,将全段收束,它们共同发力,把每一个论述层次紧紧地绾系在一起。更为难能可贵的是,这两个论层之间有着事理逻辑上的紧密勾连,科技的支撑力是国家的硬实力,而文化的影响力则是国家的软实力,两者有机结合,共同托举起了国家申办国际重大赛事的能力。既能分而析之,讲清说透,又能统而整之,严密勾连,可谓条分缕析,丝丝入扣。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