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爷的“长征精神”

作者: 李仙云

17岁正逢人生花季,我却像折翼的鸟儿。因摔伤导致脊髓损伤造成高位截瘫,我的世界仿佛瞬间坍塌了,一下子痛失走路能力,被迫离开高中校园,我的心情也一落千丈,降至冰点。

那年“七一”,父亲用轮椅推着我去参观西安杨虎城将军纪念馆。依稀记得展厅的电视上正播放当天的新闻,看到党旗的一刻,一位精神矍铄、气宇不凡的古稀老人立刻一脸肃穆,对着党旗神态庄严地行了一个军礼。我像注视英雄般望着那位爷爷,父亲也充满敬意地主动向老人问好。

爷爷转身慈祥而悲悯地看着我,轻声问父亲:“闺女多大了?”父亲说:“18岁了,本该上高三了,这次来西安,就是给娃看病的。”爷爷轻声道:“哦,抓紧治疗,孩子还很年轻啊!真巧,我当年参加红军,也是18岁。时间过得真快,一眨眼几十年就过去了。”爷爷看着我的眼神里尽是长者的疼惜与怜爱。接下来的参观中,他一路陪同我们,我也有幸聆听了这位“红军爷爷”的故事。

爷爷是东北人,当年日军在东三省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他的父亲和兄长都死于日本人枪下。母亲终日忧心忡忡,后听说堂哥是红军,母亲就悄悄打探,让他跟随堂哥去参加红军。没承想,当年18岁的他,离开家乡和母亲竟是永别,母亲后来也死于日本人枪下。得知这个消息,已是他跟随大部队到达延安革命根据地,巧遇一位老乡告诉他的。

我记忆最深刻的,是爷爷给我讲那惊心动魄的两万五千里长征。当年在长征途中,他和堂哥在一个连队。那是一场艰苦卓绝的战斗,行程极为艰辛,不断地遇到围追堵截,粮食的匮乏使得他们经常饿得头晕眼花。他当年风华正茂,食量也大,堂哥经常把自己少之又少的口粮分一点儿给他。身边每天都有倒下来的战友,最让爷爷伤心的是,在一次战斗中,堂哥一把推开他,一颗子弹打进了堂哥的胸膛,堂哥牺牲时,才29岁。后来的很多年,他都像照顾母亲一样照顾堂嫂和他们的一对儿女。

记得那天参观结束,将要步出大门时,门口停着一辆轿车,立刻有两位英挺伟岸的军人跑步上前,对着爷爷毕恭毕敬地敬礼道:“首长好!”那一刻,我惊得目瞪口呆。原来爷爷曾是西北某部军区副司令,他进入参观,着便装,也不要警卫陪同,但他那经过战火洗礼的坚毅神情和熠熠生辉的“长征气场”的确让我感到老人身上有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爷爷临上车前嘱咐我要坚强地面对疾病。

望着爷爷的车子消失在路的尽头,父亲俯身蹲在我的轮椅边,握着我的手,语重心长地说:“爸知道你心里苦,你看爷爷刚才讲的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的故事,不管你以后的路会怎么样,我们也拿出那种斗志,好不好!只要精神不倒,什么都有希望。没事的,不管多难,爸都陪着你!”那一刻,我泪流满面。

时光荏苒,往事如梦。与“红军爷爷”分别的五年后,我可亲可敬的父亲,因心肌梗死撒手人寰。我一直记得爷爷给我讲的红军长征的故事,其实从摔伤的那一刻起,也注定我的人生会经历一次“长征”式的艰难与坎坷,但父亲的那句“只要精神不倒,什么都有希望”和爷爷的“长征精神”,一直给我力量和勇气,让我一路披荆斩棘,跨越生命的一道道沟沟坎坎。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