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去的受降桥
作者: 林丹我骑着自行车,经过老城区,水泥路上两排石栏蛮横地闯入我的视线,撞在我的心头,质问我:你还记得我吗?
我猛然刹住自行车,车轮在水泥路上发出“吱”一声尖啸,自行车像一匹烈马被骑手骤然勒紧缰绳。我看着左侧那残破的石栏,心中默默回答:记得,我当然记得!作为一个中国人,我怎么能忘记你呢?你是受降桥哇!
这里,曾经有一条小河,名叫四清河,河上有一座桥,叫受降桥。似乎从我知道有它们开始,四清河里就没有多少水,总是浅浅的,水面一年四季都挤满了绿色的浮萍,绿色的缝隙之间闪动着油亮的黑色,我那时总觉得学校小卖部的墨水就是从四清河里灌的。
受降桥桥名的来历,我听老人们说过。抗战时期,中国军队和日本军队在沔(miǎn)阳城鏖(áo)战三年,沔阳沦为一片废墟。当日本军队向中国军队投降时,沔阳的中国军队选择了在这座桥上接受日本军队投降。因为,这里是当年日本军队从襄河登陆后,和沔阳守军第一次交战的战场,也是日军投降时,沔阳城区唯一没有被摧毁的建筑。受降桥以前的名字,已无人知晓,也无须再问,仅“受降桥”三个字,就体现了它独一无二的气质和历史地位。
受降桥是一座单拱石拱桥,桥面是青石板铺成的,布满了铜钱大小的坑坑洼洼,如同老人脸上的斑一样。桥的正中心微微隆起,这就让受降桥更像一位佝偻的老人。可正是这样一位老人,数百年来一直将自己的子孙背来背去,从无怨言。少年时的我,常走在这座桥上,抚摸它冰冷的石栏。那些石栏上,没有任何花纹,只有深深浅浅的凹坑,有的石柱甚至缺了一个角,这让我联想到当年那一场场激烈的战斗,耳边仿佛又听到子弹撕裂空气的声音。当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儿女们将鲜血在石桥之上流尽,当眼睁睁看着凶残的侵略者狞笑着践踏自己的躯体,受降桥哇受降桥,你心中承受了多大的痛苦啊!
时过境迁,当年的废墟如今屹立起一座座高楼,四清河终于没有水了,它被填平后修成了一条水泥路,被改建为四车道的马路,那些石栏成了机动车和非机动车的分隔栏,但石栏上斑驳的凹痕,仍在提醒人们牢记这座桥的历史。
受降桥已经远去,安眠于历史的字里行间。马路两边,有学校,有超市,有广场,老人们一到晚上就跳起广场舞,生活是如此安宁祥和,再难勾连起当年的硝烟弥漫。不过,我想,这不正是受降桥最盼望看到的场景吗?如果物也有灵魂,此刻受降桥的灵魂,一定是感到幸福的。
一定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