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高贵对话 书不凡人生
作者: 孟晓东吴天一:长松荫高原
人物事迹
吴天一,环境医学(高原医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作为高原医学事业的开拓者,1958年,中国医科大学毕业的吴天一响应党的号召,和同为医生的妻子携手奔赴青海支援西北建设,这一待就是六十余载。当时,许多初到青海的建设者很快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高原反应,而在那时,高原病在我国医学研究领域尚属空白,国内对它认识不清,国际高原医学领域只有外国人有话语权。“我要攻克高原病!”这一决定让吴天一接下来一辈子只做了一件事——高原医学研究。
几十年的科研工作,他走遍了青藏高原大部分高海拔地区,诊治过数万名牧民群众,整理了大量的临床资料,藏族牧民亲切地称他为“马背上的好曼巴(医生)”。青藏铁路建设期间,他主持制定一系列高原病防治措施和急救方案,创造了铁路建设工人无一例因高原病致死的奇迹,他因此被称为“生命的保护神”,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长期在高原工作,他的身体饱受病痛折磨,全身14处骨折,双眼白内障,耳朵鼓膜被击穿,但他仍深深迷恋着这片土地,默默守护着青藏高原的万千生命。如今,80多岁的吴天一仍带着心脏起搏器在高原开展科研工作,守护高原人民的健康。
颁奖词
喝一口烧不开的水,咽一口化不开的糌粑,封存舍不下的亲情,是因为心里有放不下的梦。缺氧气,不缺志气;海拔高,目标更高。在高原上,你守望一条路,开辟了一条路。
运用范例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在替我们负重前行。“感动中国2021年度人物”吴天一就是这样一位负重前行者。如今,即便年逾八旬,他依然带着心脏起搏器,在高原上做着高原人民的健康守护神。“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带着热情,将一件有意义的事情做一辈子,并用这种热情感染周围的人,这就是吴天一院士的正能量。这位“马背上的院士”的经历提醒人们,如果能够带着热情坚持去做好一件事,人生自然不会平庸。
适用主题
扎根高原、悬壶济世、家国情怀、有意义的人生……
江梦南:无声玉满堂
人物事迹
江梦南,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博士研究生。1992年,她出生在湖南省郴州市宜章县的一个瑶族家庭。半岁时,因肺炎用药不当导致右耳失聪,左耳损失大于105分贝。往后的日子,依靠助听器,她得以生活在并非完全无声的世界里。为了让梦南更好地融入社会,都是中学教师的父母决定教她学习发音和唇语,而不是手语。这个过程非常艰难。她没有上过特殊教育学校,而是一直在公立学校读书。在学校里,她靠着坐在教室前排读老师口型“听课”。由于不能全程看到老师讲课时的口型,大部分时候,她都是靠看板书,然后利用课余时间自学赶进度。或许是超出大多数同龄人的刻苦,又或许是缺失的听力换来了惊人的记忆力,她在自己的节奏里按部就班,却不经意就走在了前头,最终成为家乡小镇上近年来唯一一个考上重点大学并来到清华念博士的学生。为了测试自己还有哪些潜力可挖掘,她三年前装上了人工耳蜗。终于,她人生第一次真切地听到了这个世界。但是,新的困难接踵而至。为了建立耳蜗里听到的声音跟文字之间的联系,她还需要不断持续进行听力训练,而且清华大学的学业压力很大。她的人生,仿佛每一步都是“困难模式”,等待她去克服。
颁奖词
你觉得,你和我们一样;我们觉得,是的。但你又那么不同寻常。从无声里突围,你心中有嘹亮的号角。新时代里,你有更坚定的方向。先飞的鸟,一定想飞得更远;迟开的你,也鲜花般怒放。
运用范例
“生活吻我以痛,我却报之以歌。”对于“感动中国2021年度人物”江梦南来说,人生的每一步仿佛都是“困难模式”,被上天夺走听力、生活在无声世界里的她,敢于直面命运的挑战,在父母的陪伴下20多年如一日地坚持用眼睛去“听”,最终学有所成并圆梦清华。在身体上,她是有缺陷的,但在精神上,她却是无比强大的。可以说,凭借着惊人的毅力,顽强地跨过人生中一道道看似不可逾越的山峰,一路逆袭的江梦南正是用她的经历告诉了人们:那些打不倒我们的,终将使我们更强大。
适用主题
顽强意志、挑战自我、勇敢追梦、身残志坚、逆风飞舞、生活的强者……
彭士禄:潜龙育神躯
人物事迹
彭士禄,我国著名核动力专家,中国核动力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他于2021年3月22日逝世。彭士禄是党的早期领导人、我国农民运动的先驱彭湃烈士之子。20世纪50年代,他响应党中央号召投身核潜艇研制事业,担任第一任核潜艇总设计师,主持了潜艇核动力装置的论证、设计、装备、试验以及运行的全过程。每当大伙儿因技术问题意见不一而争论时,彭士禄都说:“不用吵,做实验,用实验结果说话。根据实验结果,我来签字,我负责!”因为他办事果决,敢于负责,敢于拍板,大家都亲切地称他为“彭大胆”“彭拍板”。不过,在过去很长时间里,他的名字和他从事的工作一样,都是中国的最高机密。直到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导弹核潜艇的诞生历程被撰写,他的事迹才为人知晓。改革开放后,他负责我国第一座百万千瓦级核电站——大亚湾核电站的引进、总体设计,组织自主设计建造秦山核电站二期,引领我国核事业发展实现历史性跨越。对于人们称其为“中国核潜艇之父”“中国核电站创建人”,彭士禄并不赞同:“我不过是与同事合作,为中国的核事业做了该做的事。我这一辈子只做了两件事,一是造核潜艇,二是建核电站。我不是什么‘之父’,是核动力领域的一头拓荒牛。”
颁奖词
历经磨难,初心不改。在深山中倾听,于花甲年重启。两代人为理想澎湃,一辈子为国家深潜。你,如同你的作品,无声无息,但蕴含巨大的威力。
运用范例
家风建设,意义非凡。家风作为一种家文化,对人的道德品行、精神风貌、行为处事等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国之栋梁必出于家之苗圃。“红色家风润初心,革命精神永传承”,“中国核潜艇之父”彭士禄院士绝对是革命家风的最好继承者。他不愧为革命先驱彭湃的后代,继承先辈遗志,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践行了“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的铮铮誓言,为我国核动力事业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艰苦奋斗、牺牲奉献、开拓进取的伟大精神。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每一个家庭都应努力修好家风这门“必修课”,重视家庭,重视家风,让良好的家风引领社会风尚。
适用主题
“三牛”精神、以身许国、淡泊名利、高风亮节、红色基因、家风传承……
航天追梦人:赤心贯苍穹
人物事迹
从1970年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到今天探索太空的脚步,从近地走向深空,从无人走向有人,从月球走向火星。嫦娥探月、天问问天、神舟逐梦、北斗环宇,2021年,航天追梦人让五星红旗一次次闪耀太空,他们将自己的浪漫与情怀洒向苍穹。“敢上苍穹揽月,不畏艰险启航,豪情问天,壮志报国。”在航天大国迈向航天强国的道路上,中国航天人勇攀高峰、自立自强,用一个个坚实的脚印,把梦想化作现实。
颁奖词
发射、入轨、着陆,九天探梦,一气呵成;追赶、并跑、领跑,五十年差距,一载跨越。环宇问天,探月逐梦,五星红旗一次次闪耀太空,中国航天必将行稳致远。
运用范例
“平凡铸就伟大,英雄来自人民”,“感动中国2021年度人物”颁奖盛典不就特别致敬了中国航天人吗?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对于勇者而言,世上没有什么克服不了的困难。“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北斗人”踔厉奋发,“探火人”笃行不怠,中国航天追梦人不断突破自我,不断挑战人类极限,他们很多人原本平凡,但都有担当,因而才能不断向祖国交出一份份完美的答卷。可以说,他们正是用伟大的壮举告诉了世人:伟大源自平凡,担当成就使命。
适用主题
逐梦、担当、使命、中国骄傲、航天精神、踔厉奋发、不断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