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卷容客览一樽待君倾

作者: 康亚林

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三尺剑,六钧弓,岭北对江东。

伴着这平平仄仄朗朗上口的吟诵,让我们燃一炷檀香,看香烟袅袅,寻古卷悠悠,在《声律启蒙》的韵律里,窥寻传统文化中的点点墨痕,品读久违的一脉书香。

喜欢《声律启蒙》,因为它像一首首迷你的小诗,一曲曲清亮的歌谣,那平平仄仄的音韵,从久远的历史传来,一直淌进心里。

“春对夏,秋对冬,暮鼓对晨钟。观山对玩水,绿竹对苍松。冯妇虎,叶公龙,舞蝶对鸣蛩。衔泥双紫燕,课蜜几黄蜂。春日园中莺恰恰,秋天塞外雁雍雍。秦岭云横,迢递八千远路;巫山雨洗,嵯峨十二危峰。”

拈开书页,轻启丹唇,从那最简的单字、双字对,到三字、五字对,直到七字、十字、十一字对,那音节由简到繁,内容由浅入深,读来行云流水,一气呵成,自生一种韵味与气势。再配上那“平对仄,仄对平,仄仄对平平。平平对仄仄,仄仄对平平”的抑扬顿挫,这马蹄般的“平平仄仄”,清脆地敲击着我们的耳鼓,不觉令人侧耳倾听……

“花开红锦绣,水漾碧琉璃”“半池红菡萏,一架白酴醾”……低吟缓诵之际,有微风轻拂,吹皱了一池春水,吹开了满苑的邺水朱花,伴着这韵与律、平与仄,也定会吹醉了览卷人的心。

喜欢《声律启蒙》,因为它睁开了无知的眼,打开了蒙昧的心,让我们轻易地走进自然,走进生活,也让你我俯仰天地万物,静享着一片鸟语花香。

“春园花柳地,秋沼芰荷天。”春暖花园,有杨柳垂下的万条丝绦绿,有千朵万朵压枝低的千红万紫;秋冷池沼,有满川尽落的红蕖,也有一波随水的菱香。“雨长苔痕侵壁砌,月移梅影上窗纱。”夏暑催雨长,润出青苔片片;冬寒助梅艳,添得疏影横斜、暗香浮动,而窗纱上的花影,竟也清淡宜人,自成佳构。

在霜冷静寂的夜里,“鸟寒惊夜月”,不知撩起了多少游子的思绪。也许“秋望佳人,目送楼头千里雁”,也许“早行远客,梦惊枕上五更鸡”,也许“巫峡夜深,猿啸苦哀巴地月”……那相见时难别亦难的留恋,那别时容易见时难的凄楚无奈,都化作了噪晚的齐蝉,岁岁秋来泣恨,化作了啼宵的蜀鸟,年年春去伤魂。

走进《声律启蒙》,不仅走进了前贤的生活,也跟着他们走四方去游历。你会在“五老峰高,秀插云霄如玉笔;三姑石大,响传风雨若金镛”的联句中游览高耸的五老峰、阔大的三姑石。继之登高望远,你又见“山寺清幽,直踞千寻云岭;江楼宏敞,遥临万顷烟波”。甚至可临窗做个幸福的吃货,“紫梨摘去从山北,丹荔传来自海南”,也可美美地享受一番贵妃般的幸福生活。

喜欢《声律启蒙》,不只是因为其中的人情风物,也因为其中有不尽的历史典故与思维智慧。

当秋风再起,边塞戍楼,有吹奏的筚篥声随风扬起,此时此地,不是中原,不是家乡杨柳,而是边塞他乡,是筚篥声声——“飒飒秋风,度城头之筚篥”。悲凉如此,乡魂怎堪?而“屈子沉江,处处舟中争系粽;牛郎渡渚,家家台上竞穿针”,这是端午节淳朴的民俗以及对屈子的景仰怀念,是七夕的乞巧,那家家的热闹,怎不惹得牛郎飞向鹊桥,又怎不会胜却人间无数?

青灯下,黄卷里,更有无数的先贤圣哲,以他们自己的故事讲述着为人处世的道理。“颜巷陋,阮途穷。”孔子褒赞弟子颜回说:“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熙来攘往的今天,我们是否也如颜回一样安贫乐道?一千八百年前的天空下,阮籍“时率意独驾,不由径路,车迹所穷,辄恸哭而返”,这是一个怎样的灵魂,才如此狂放,如此不羁,而又无可奈何?阮籍,用智慧,做隐士,如庄子,独自做着一棵看守月亮的树。

平平仄仄的声韵里,你会看见战国善于相马的秦人孙阳,喜骑驴子于风雪行路的孟浩然;看见以三尺剑夺天下的刘邦,挽六钧弓的勇士颜高;看见“截发惟闻陶侃母,断机只有乐羊妻”,看见“传信子卿千里雁,照书车胤一囊萤”……

翻开《声律启蒙》,不经意间,就掀起了中国历史的一角,遇见了古人,也窥见了千年的风云变幻。

喜欢《声律启蒙》,因为它绘制了一帧帧精美的图画,也因为它为我们营造了诗意的多样生活。

“野渡燕穿杨柳雨,芳池鱼戏芰荷风。”又是一个美好的春天,郊野渡头,杨柳丝丝,飞燕双双,一个“穿”字,形象地写出了燕子飞行的姿态、速度和拉开的弧线,这是最有力度的,也是最轻盈、最利落的,也是最优雅的一种飞行。池塘水中,芰荷摇摇,锦鲤对对,那一个“戏”字,让人忆起古乐府: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美在诗歌里,也掩藏在《声律启蒙》里。你看“三月春浓,芍药丛中蝴蝶舞;五更天晓,海棠枝上子规啼”;你看“柳摇春白昼,梅弄月黄昏”;你再登临俯仰“江水流长,环绕似青罗带;海蟾轮满,澄明如白玉盘”……

在这简短的对韵里,让我们靠近古人,靠近古人那诗意的生活。那生活里,有“三月韶光,常忆花明柳媚;一年好景,难忘橘绿橙黄”,有“雨打村童新牧笠,尘生边将旧征袍”,有“秋夕月明,苏子黄冈游赤壁;春朝花发,石家舍谷启芳园”,有“两鬓风霜,途次早行之客;一蓑烟雨,溪边晚钓之翁”……

人间清暑殿,天上广寒宫。地上自有悠然客,月中不乏快乐翁。文字,犹如一颗颗晶莹的珠泪,穿越岁月久远的时空,让我们的生活充满芬芳,璀璨生香。

喜欢《声律启蒙》,不仅仅因为它是一部讲对仗的小书,更因为它是一部中国传统思想与哲学的化身。在它对仗形式之外,还浸润着民族的美德,弘扬着民族的精神与气节,流淌着一个民族的文化血脉。

“千尺水帘,今古无人能手卷;一轮月镜,乾坤何匠用功磨。”这里有比喻,有反问,更有诗仙太白一样绮丽的想象,孕智慧,宜赏玩。“苏武牧羊,雪屡餐于北海;庄周活鲋,水必决于西江。”这里更有一个民族不屈的精神气节和执着坚守,以及庄周代表的道家的理性与智慧。平平仄仄下来,吟出了一位位历史英杰,也树起了一尊尊历史与精神的丰碑。

读《声律启蒙》,那诗乐般的语言,那如数家珍的器物神话、文史典故、宫室山川,因两行对仗,一一连接起来,引我们走在山阴道上,一步一景,山重又水复,柳暗又花明。读着,不期然已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于是,酒温了,花开了,一樽清酒正待君来倾。

上一篇: 把兴趣玩到极致的N种方式
下一篇: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