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茶香,浓浓乡情
作者: 丁心蕴我的家乡在杭州,我们这里的人都爱喝一种茶——烘豆茶。
传说,当年乾隆皇帝下江南的时候,突感身体不适,便向普宁寺方丈求助。方丈冲了一碗咸茶让御医带去给乾隆喝,乾隆喝了,果然觉得神清气爽。那咸茶便是今天的烘豆茶。
每到秋天收获的季节,家家户户便会来到自家的地里收青豆,我们家也不例外。一大早,爷爷便收好了青豆,准备制作烘青豆。那一道道工序看似简单,实则需要大量的精力。
首先要在剥豆机下方放一个盒子,用来装剥好的青豆。爷爷让我把青豆荚放进剥豆机,他用手使劲摇着手柄,手柄一转,剥豆机的传送带就会跟着转起来。我觉得转动的手柄好似一名指挥家,它的“指挥棒”一动,传送带就奏出了一首治愈的歌曲。传送带上面的青豆荚受到挤压,纷纷脱下了绿色的“外衣”。看着一颗颗卧在盒子里的小青豆,我分外兴奋。
剥好的青豆既可以用来制作烘青豆,也可以用来炒菜。制作烘青豆时,要先在锅里装入一半的水,再把水加热,等到水里冒出一个个气泡,便可以将青豆倒入锅里,再加入适量的盐来调味。将青豆煮至全熟后,便要将它们捞出,放在盆里晾干。接下来就要进入最重要的工序—— 烘制了。烘制前要先准备一个火缸,它是专门用来制作烘青豆的工具,呈圆形,外层包裹着铁皮,里面放着一个火盆,火盆里装着炭,把炭点着就可以开始烘制了。炭火的温度也是一个重点。正如郭沫若先生在《白鹭》中所写:“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炭火的温度也是如此,“增之一分则嫌烫,减之一分则嫌凉”。 青豆要放到一块形似铁纱窗的板子上烘制,不能用手直接翻炒,要用木筷子每三十分钟翻炒一次,整个过程需要持续二十四小时左右。等把青豆的外皮烘至微皱,美味的烘青豆就可以出锅啦!
喝烘豆茶也挺有讲究的。家家户户都有一种圆形的小瓷碗,碗里装上烘青豆、茶叶和腌制好的橘子皮,倒入开水,即可享用。喝茶时,我们会加入一些自己喜欢的小料,比如胡萝卜丁、笋干、芝麻、花生等。烘青豆会在茶水中慢慢变软,一般等泡到第三开时,烘青豆的口感就恰到好处了,咀嚼起来美味无比。
每逢过节,有客人上门拜访,主人便会用制作好的烘青豆泡上一杯浓郁幽香的烘豆茶,以示对客人的尊敬。一颗颗烘青豆吃在嘴里,暖在心里……
我觉得,无论哪里的茶,都比不上家乡的这一杯烘豆茶!
浙江省杭州市临平区育才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映荷小学(504)班
指导老师:金伟燕
“双减”新鲜事:体验传统茶饮
“双减”新体验:烘豆茶又称熏豆茶,是一道以熏豆为主料,以绿茶叶、橘皮、桂花、芝麻、胡萝卜干、豆腐干、扁尖、笋尖和青橄榄等为辅料,冲泡而成的茶饮,喝烘豆茶是江浙一带的传统饮茶习俗。喝茶居然也可以加那么多小料,小作者的描述一定出乎你的意料吧?其实,在我国,除了常见的绿茶、红茶、乌龙茶等,各地还有各式各样的传统茶饮,比如加入酥油和盐巴的酥油茶,将茶叶、生姜和生米仁混合研磨烹煮而成的擂茶等,小作者体验的烘豆茶也是其中之一。比起简单地用热水泡茶,这些传统茶饮往往配料丰富、工序复杂,从制作到冲泡饮茶的过程都充满了仪式感。像小作者这样深度参与传统饮食的制作过程,就是对传统文化最好的传承。
“双减”新计划:请留心观察,再请教一下家里的长辈,看看你的家乡都有哪些传统“饮料”(包括但不限于茶饮)、制作这些“饮料”需要哪些原料、它的制作过程是怎样的。如果你也喝过这种“饮料”,请你说说自己的“喝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