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 打窝仙人”爸爸
作者: 孙瑞雪我的爸爸是个“钓鱼控”,但在我看来,他还有两个身份——经验丰富的“水产养殖户”和资深“空军”。
为了钓鱼,爸爸经常凌晨三四点就起床,向水库进发。等他打完“窝子”(注:为提高垂钓效率,向垂钓地点投放脱离鱼钩的食物诱饵就叫“打窝”),支好钓竿,天上的残月或星星都还没“下班”呢,而我当然还在呼呼大睡中。
为了钓鱼,爸爸风里来雨里去,被太阳晒得浑身黝黑也不在乎,只是在每次晒伤后,妈妈给他涂修复霜时,他会“嘶啊嘶啊”地叫唤,让妈妈动作轻点儿。
为了钓鱼,爸爸经常顾不上吃饭,到了饭点儿,他就拿出干巴巴的“军粮”对付两口。呵呵,我看水里的鱼都比他吃得好。
天气晴朗的时候,爸爸偶尔也会带上我出门。到了一个山清水秀的地方,他忙乎他的钓鱼工作,我就在旁边抓抓虫子、爬爬树,玩累了还可以欣赏美景、听鸟儿们唱歌,倒也很惬意。
有一次,爸爸运气“爆棚”,一条巨大的青鱼上钩了!他咬紧牙关,费力地拉着钓竿,和水里的青鱼“搏斗”了一下午。青鱼的力气超级大,爸爸脚下的草地又湿又滑,有好几次他都差点儿被拉下水,和青鱼“同归于尽”。最后,精疲力竭的爸爸在钓友的帮助下,总算用抄网把那条同样精疲力竭的大青鱼抄出了水面。爸爸开心极了,立马跟我视频,迫不及待地让我看他的大渔获。那条青鱼真的好大好大,它的长度和我当时的身高差不多,大家看了都啧啧称奇。但妈妈和奶奶就可怜了,为了处理那条“巨无霸”,她俩腰酸背痛了几天。我们连续吃了好多天青鱼宴,青鱼火锅、青鱼汤、青鱼肉片、青鱼块……爷爷终于受不了了,跟奶奶抗议:“能不能不吃鱼了?我现在看到菜里有鱼就脑壳疼!”
但,我要强调的是,有收获是少数情况,爸爸经常带着空鱼篓回家,要不怎么说他是“空军”呢?我觉得,在鱼儿们眼里,爸爸一定是“打窝仙人”——经常给它们食物,又不伤它们分毫。
钓不到鱼的时候,爸爸也会抓狂,特别是遇到大鱼上钩后又逃跑的情况,简直让他崩溃。当我看到他因为钓不到鱼气得扔饵料、扔钓竿的时候,总是觉得又好笑又心疼。要不是钓箱太重,我估计爸爸也会扔它……每次当了“空军”,妈妈就会笑话爸爸是“土豪水产养殖户”,说他自费买饵料把鱼儿喂得饱饱的,她还开玩笑说用爸爸买钓竿的钱可以在菜场买回成吨的鱼了。爸爸总是不服气,生气之余,他也会认真地分析当时为什么没有钓到鱼,究竟是鱼情判断失误还是钓鱼的装备不行。
这就是我那痴迷钓鱼的爸爸,即使钓不到鱼,下一次他还是会信心满满地出发。这不,他已经在计划出海钓鱼啦!
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实验小学(东湖国际校区)三(8)班 指导老师:许 敏
家人关键词1 兴趣爱好
关键词解读 本酷龙通过大数据分析发现,兴趣爱好和年龄、性别无关,任何人都可以在任何时候喜欢上任何事物,对兴趣爱好来说,只有程度的差异,也就是可以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爱好。怎么区分这几种程度的爱好者?很简单,看他们的具体表现。孙瑞雪同学的爸爸为了钓鱼早出晚归、废寝忘食(“水里的鱼都比他吃得好”),虽然常常当“空军”,但总能在失败后“复盘”,并屡败屡战,这就是典型的“重度”爱好者。像孙瑞雪同学这样,借钓鱼之机游山玩水,那就连“入门级”也算不上啦。
关键词指引 你的家人对哪种事物有“重度爱好”?他们的爱好是什么?他们有哪些痴迷的具体表现?他们为此买过“装备”吗?他们是如何通过学习来提升相关技能的?这些痴迷的表现有没有给其他的家庭成员带来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