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触点的捕捉与激活
作者: 邵斗娟写作文时,你是否非常慌乱,感到无从下笔,经常盯着空白的作文本发呆。即使东拼西凑出来一些文字,也没有任何情感,老师的批语是:“干瘪的种子,是无法开出动人的花朵的。”直到某个午后,你闲来无事翻看语文课本的时候,“盛开的花像张满了的帆”这句话一下子戳中了内心,于是不自觉地看向窗外,发现院子中有一棵开满紫色花串的树,树枝随着风轻轻摇曳。原来在春天的时候,你无数次经过它,但每次都行色匆匆,从未认真观察过它。它每天都像今天这样,挂满了无数花穗,在春天酝酿着无声的潮汐。
一、认识情感触点
1.什么是情感触点
之前大家写作文一直有个误区,认为要事无巨细地写出整件事情,包括开头、经过、结尾。学了《紫藤萝瀑布》才知道,真正打动人心的往往是一个特别的画面、一个声音,或者一种感觉。就像课文里写的紫藤萝,不是简单地说“花很漂亮”,而是写“紫色的瀑布从空中垂下”,让人一下子就能想象出那个场景。
2.课文里的三重密钥
颜色:作者写紫藤萝的紫色特别有意思,不是直接说“紫色”,而是写“颜色上浅下深,好像紫色沉淀下来了”。你是否能想起美术课上调颜料的画面,深色真的会沉在下面。原来仔细观察,连颜色都会说话。
声音:清晨读到课文里那句“上面盛开,下面待放”,纸页间仿佛炸开细碎的噼啪声。你或许也遇到过这样的时刻,去年窗台上的向日葵,每天晨光漫过第七层楼时,总能看见它金黄的裙摆又舒展三分——像芭蕾舞者踮着脚尖在时光里旋转。
感悟:最动人的情感并不需要华丽的辞藻堆砌,也能看起来非常的高大上。我们要观察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捕捉生活中每一处真实的感动。上周的某个下午,突然下起了暴雨,学校的走廊里有一只小麻雀,它翩翩起舞的样子,像极了一名舞者;还有某个午后,奶奶在给阳台上的花浇水,那双充满皱纹却温暖的手仿佛拽住了你的衣角。这看似稀疏平常的生活,却满含写作时所需要的情感。
3.引起共鸣的原因
因为这些文字的表达能触及大家的内心世界,看到紫藤萝的紫色,就能想起外婆家的葡萄架;读到花开,就能想起去年种的向日葵;想到生命的感悟,就能记起外公病房里的那盆花。原来好的作文不是要写多么特别的事,而是要把自己的真实感受写出来。
二、激活触点的写作策略
1.把不同事物联系起来写
粉笔灰簌簌落在窗台时,你可曾关注过教室后墙的爬山虎?那些蜷曲的触须哪里是藤蔓,分明是千百个攥紧的婴儿拳头,把黄昏的光斑都捏成了碎金。暴雨过后的清晨,看见露水从叶尖滚落,忽然记起昨夜分明没有月亮——莫非是月光跌碎了挂在枝头?真正让你顿悟的是那盆总被粉笔灰覆盖的绿萝。某个困倦的午后,我看见它最顶端的嫩叶正贴在玻璃上,叶片纹路在阳光下透出细密的血管。于是,你在周记里写:“这群偷窥成瘾的小东西,每天踮着脚尖往教室里瞧,连叶尖都挤成了心形。”后来翻开本子,发现纸页间夹着片干枯的绿萝叶,批注栏里洇着未干的蓝墨水:“当你听见植物呼吸时,文字就有了脉搏。”鱼缸里那群金鱼教会你魔法,原先只当它们是游动的朱红色标点,直到看见某尾红鲤甩尾的瞬间——阳光穿过水面,鳞片突然把光剖成七彩绸缎。你怔怔地望着那道稍纵即逝的虹桥发呆,笔尖自动在纸上奔跑:“有谁失手揉皱了晚霞,碎片落在水里便成了鱼尾。”
2.对比过去和现在
翻开尘封的日记本时,里面记录了许多关于过去的详细记录和心情表达。例如,阳台上那盆曾经生机勃勃的多肉植物枯萎了,你非常伤心,甚至哭了一个下午。然而,如今那个位置已被另一盆多肉植物所取代。于是,你在日记本旁边写下了这样的句子表达心情:“曾经被泪水浸湿的纸张留下了褶皱痕迹,但阳光已经温暖地照在心田上,那些植物仿佛在阳光下欢快地跳跃舞动。”老师对此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这样的描述让文字充满了温度。同时,不断地翻阅家中那些充满回忆的老相册,它们为你提供了很多灵感的源泉。其中一张泛黄的老照片记录了五岁时的你与爷爷在庭院中种花的温馨瞬间。照片中,爷爷蹲在地上专注地劳作,而你则在旁边手持小铲子。阳光洒在你们身上,长长的影子映照出那份宁静与和谐。如今,爷爷已不能再像从前那样蹲下劳作。每次探望他时,他总会询问庭院中的花朵是否依然盛开。这让你想到,爷爷的膝盖如今如同生锈的工具,无法再打理花园中的杂草。然而,爷爷教给你的不仅仅是种花的技巧,更重要的是教会了你期待和珍惜。
3. 让心情具体可感
如果不直接写“难过”,而是用其他东西代替,可以这样写:“书包像装满了湿沙子,每走一步都在往下坠。”“橡皮擦被抠出好多小洞,像被虫咬过的月亮。”这样写反而比直接说“难受”更能让人感同身受。同理,写开心,可以这样写:“阳光像蜂蜜一样黏在头发上,连风都是甜的。”写运动会得奖:“奖状在书包里哗啦哗啦响,像只快乐的小鸟想飞出来。”比如写参加演讲比赛,用上述的方法描写自己当时的紧张心情:“话筒在手里变成烫手的红薯,演讲稿上的字像蚂蚁在搬家。”把看不见的心情变成摸得着的东西,读者就能走进你的心里。
4.互批互改
在作文分享活动中,小林同学的作品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描述参加800米长跑的过程:“当跑步进入最后的冲刺阶段,塑胶跑道仿佛变成了泥潭,每一次脚步的落下都让我感到艰难无比。”大家对这种比喻方式都表示赞赏。他说,当时他的腿感觉越来越沉重,所以有了作文中的描述。同时,小美同学在描写小仓鼠时写道:“它常常觉得笼子空荡荡的,就像被咬掉了一角的饼干。”这让一位同学联想起了自己养的宠物,于是建议小美同学更换修辞手法,或者通过详细描写小仓鼠最喜欢的活动,让文章更加生动。原来帮助别人修改作文,也能激发自己的灵感。
三、教学实践反馈
在晨读课上,大家传阅了小美同学的作文本。她在描写樱花树时带有浓厚的情感:“3月末的时候,院子里的樱花树总是悄悄绽放,在某个清晨,就会突然绽放,仿佛老天带来的粉色惊喜。”接着,她写道;“去年奶奶离世以后,樱花仿佛不受外界的任何干扰,依然热烈地绽放,只是再也没有人指着这些飘落的花瓣对我说,它们像跳舞的小精灵。”阅读完小美同学的文章后,透过文字大家都感知到了小美对奶奶的思念之情,甚至传来压抑的抽泣声。而小张同学描写的仙人掌则给大家展现了另一种生命的坚韧,他写道:“家里的仙人掌被放置在角落的位置,就像一名沉默的战士,虽然经常被遗忘,但依然敢于冲锋陷阵,绝不退缩。某个雨夜,在拿到数学试卷的时候感到十分的心灰意冷,不经意间扫过它的时候,发现它顶着水珠在灯光下静静地站立,它的每一根刺都带着微光,仿佛在说;‘不必害怕,每个人都在经历着不同的风雨。’”老师的评语是:“你让植物发出了自己的声音,它在向我们诉说自己的故事。”这让你想起在一个炎热的午后,你蹲在向日葵前看着蜜蜂钻进了花盘中。它的绒毛上沾满了花粉,让人不禁想到妈妈梳妆台上的粉刷。向日葵的花盘是太阳向我们传递的信号,每天太阳都在它的花盘上留下属于自己的信息。蜜蜂就是太阳的信使,将太阳的信息带给所有的花朵。老师说这段文字让他第一次感知到了太阳与其他物种千丝万缕的联系。
在某个黄昏,你在草稿纸上写下了无数个梧桐树的比喻,但都觉得不太贴合梧桐树的形象,陷入了困境之中。这个时候老师及时递给你素描本,让你先尝试画出梧桐树,再思考用什么句子可以准确地描绘它的形象。当铅笔尖在纸上慢慢画出了梧桐树树皮的皲裂纹路,慢慢感知它岁月的痕迹,不禁想起老人布满青筋的手背,于是写道:“百年梧桐见证了时间的流逝,它用嫩芽记录春天的变化,用枯树枝写下冬天的注脚。”
还记得爷爷常常夸赞的水果刀吗?他说他的水果刀削出的苹果皮能绕地球三圈,你并不相信,却还是待在爷爷身边看果皮垂下来,而如今那把充满锈迹的水果刀放在了抽屉的深处,于是你写道:“绵延不断的果皮是我童年时光里的彩虹,如今虽然断了,但我的水果核里依旧藏着闪亮的小星星,它照亮了我每一个泛黄的时光。”渐渐地,你成了生活的观察者,在晨跑的时候研究蛛网的排列,蛛网上的水珠就像星星散落的碎片一样;也会在擦黑板的时候看漂浮的粉笔灰,觉得它们就像蒲公英的种子一样最终会找到属于自己的归宿;就连匆忙行走时看到的蚂蚁队伍,也能想到它们是否在搬运着来自春天的信息。在不断的观察和记录中,你的情感表达变得更加细腻。与父母争吵后,你学会了用便签纸表达心情,写道:“我知道你们很爱我,但我此刻就像一只受惊的小猫,看到你们为我准备的好吃的,心情就会立刻平静下来。”第二天我发现了父母的回信:“我们都在学习如何与带刺仙人掌成为更好的朋友。”在你为自己建立的文字乐园中,樱花、太阳、仙人掌、蚂蚁都会讲述自己的故事,而你也是这个魔法世界的园丁。
作文本像被施了魔法的相册,翘起的页角藏着时光的碎片:一片带着雨痕的梧桐叶、几粒操场上的小石子、半截带着粉笔灰的笔头……这些零碎物件在纸页间发酵,酿成一个个会呼吸的故事。当笔尖开始触碰这些细小的感动,世界突然变得柔软可亲。妈妈围裙上的面粉印像雪,同桌橡皮上的牙印是月亮的缺口,教室后门的吱呀声是时光的叹息。老师说写作是点石成金的魔法,现在你信了。翻开这本写满生活褶皱的本子,仿佛看见紫藤萝的花瀑在字里行间流淌,每一朵花都是一个未完的梦。真诚的文字自有光芒,好文章就像向日葵追逐阳光般自然,像爷爷削的苹果皮般绵长,像紫藤萝的花瀑般生生不息。愿你的作文本,正在变成一座开满鲜花的花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