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植物,离不开细节

作者: 桑小燕

写植物类作文,要从高矮、颜色、质感等方面描写植物的外在特点;从光照、水分、土壤等角度介绍植物的生长环境;从气味、声音、触感等方面写出自己对植物的独特感受,并灵活运用修辞手法,把所写内容生动形象地展现出来。

下面谈谈如何写出一篇内容充实且情感丰富的写植物类作文。

一、写出植物的外在特征

首先,从高矮、颜色、质感入手去写。写植物,不只是简单地写其名称等,要细致描写其外在特征,如是参天大树还是娇小的盆栽;是浅绿色还是墨绿色;是光滑还是粗糙。例如:

一棵挺拔的杨树,其光滑或皲裂的树皮,灰白的颜色,仿佛记载着岁月的沧桑。

可运用修辞手法,使描写生动形象,如桂花的树枝像鹿角,枝上又有分枝,越分越细,但均匀分布,谁也不挤谁。

在写植物的颜色时,要准确运用词语,尤其是形容词。如鲜艳夺目的红色,柔和温暖的橙色,优雅高贵的紫色,清新明亮的绿色,洁净纯真的白色等;可以写植物颜色在不同环境中的变化,如晨曦中的花瓣多呈现出柔和的色彩;可灵活使用对比或衬托手法,如绿色草地与红色花朵的颜色对比;也可以结合自己的感受,如看到鲜艳的花朵,想到自己美好的童年时光;还可以使用成语,如五彩缤纷、五颜六色、姹紫嫣红、万紫千红、花红柳绿、国色天香、白里透红、暗绿稀红等;或是用诗句表达,如形容桃花的“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桃花乱落如红雨”等诗句,形容杏花的“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等诗句;也可以是谜语,如“身体白又胖,常在泥中藏,浑身是蜂窝,生熟都能尝”等。

在描写植物的质感时,可用粗糙、细腻、光滑、绒毛状、蜡质、木质化、柔软、颗粒状等词汇,通过细致的描写,让读者感受植物的不同质感。

其次,仔细观察植物的特点,掌握其外形特征。先确定想写的植物种类是什么,写出该植物的特点,明确其在文中的象征意义。观察植物,可以从远到近观察,从远处观察能获得对植物的总体印象,从近处观察可抓住植物的局部特征。在观察的基础上确定写作顺序,按照由远到近、由整体到局部等顺序去写。

再次,描写植物的各部位。抓住不同植物的特点,从不同方面有目的地描写。先写植物的外形味道特征,再按照植物的根、茎、叶、花、果等有详有略地去写,写出果的味道、外形及颜色;写出花的质感与颜色;写出叶的形状与颜色;写出茎的粗细、长短曲直,是木质还是草本;写出根的结构等。写植物的根时,可以比较不同植物根的异同之处,介绍直根系或须根系的特点、作用及差异等。写植物的花时,可以写植物花的种类、样子、颜色、质感等外形特征,也可以比较不同花的外形特征。如向日葵的花圆盘状,花瓣宽大而饱满,一般呈黄色或橙黄色;茉莉花呈星形或喇叭形,花瓣细小而娇嫩,一般呈白色或淡黄色。对植物的各部分描写不建议面面俱到,要突出重点,着重描写植物的某个特定部位。

最后,按照时间顺序写。写植物的顺序有两种:一是按根、茎、叶、花、果从下到上或从上到下的顺序写,二是按生长顺序,发芽、展叶、开花、结果四个生长过程。不同植物在不同季节所表现出来的形态特征也不同,可按照不同季节植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如春天写花,夏天写叶,秋天写果实,冬天写枝条等。

二、写植物的生长环境

首先,从光照、水分、土壤或温度入手描写植物的生长环境。生长环境直接影响植物的形态和状态。了解并写出植物的生长季节、生长速度、对环境的适应性等生活习性,能够帮助读者全面了解植物特点。描写植物生长环境,要从光照、水分、土壤等方面去写,写出干旱缺水或是水分充足,写出贫瘠或肥沃的土壤,写出其生长在阴暗潮湿的角落,还是沐浴在阳光下等。如:在狭小的岩石缝中,野草顽强地伸展着翠绿的枝叶,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花儿都要有适宜的生长温度,高温不利于其生长,同时要有充足的光照。但也有在严寒气候条件下生长的花,可写温度环境对其生长的影响。

其次,写出气候环境变化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写出植物在干旱季节的锁水功能,写出圆润光滑荷叶表面的疏水性能;写出不同风向树叶独特的形状等。如:向日葵随着光照的方向而发生变化,早上,向日葵的花盘面向东方,准备迎接太阳升起;中午,随着太阳升至天顶,向日葵的花盘会转向南方;下午,花盘面向西方。在没有光照的晚上,花盘会下垂,但植株保持挺立。当向日葵的花盛开后,将不再追随太阳转动,而是固定朝向东方。描写向日葵一天的变化,不但描写向日葵花盘如何随太阳转动,而且要写出向日葵生长周期的详细过程。

三、写出植物的独特之处

首先,从香味、触感等方面写。应生动形象地写出植物独特之处,可描写感官体验,写出植物的香味、触感等。如:白玫瑰的花瓣细腻柔滑,如同丝绸一般,让人不由自主地心生喜爱之情,感叹造物主的神奇。龙胆花十分漂亮,但有一种苦味,这种苦代表了忧伤。

其次,掌握感官描写方法的运用要点。感官描写主要有视觉描写、听觉描写,嗅觉描写、触觉描写和味觉描写等。如描写植物的果实或花卉等,从不同的角度描写,会有不一样的感觉。从视觉的角度写花的娇艳,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从嗅觉上写花香的气息,如兰花香气、醇正,清而不浊;百合花清香淡雅。从听觉的角度写花,写出花瓣与风、蝴蝶、雨滴的互动。写出花开的声音,比如:轻微的咔嚓声或细小的裂开声等。也可以写出花开的自然背景音,如远处潺潺流淌的溪水声音,鸟儿在枝头叽叽喳喳的声音等,构成和谐的自然画卷,让读者仿佛能听到大自然的韵律。从味觉上写花的清新。如一阵风吹过,让人心里痒痒的,张开嘴巴,品味着风带来花的甜味儿。比如:玫瑰的香气如同甜蜜的糖果,有刚出炉糕点般的果香与甜美;丁香花的香气浓烈,如同一口辛辣的肉桂糖,既温暖又刺激。从触觉上写花,可将牡丹花瓣丝绸般光滑的触感想象成浓郁而回味绵长的奶油巧克力,将兰花细腻的质感比作入口即化的高级奶酪。

最后,综合写出植物的经历或用途。如以第一人称写植物自身弯曲藤蔓的烦恼与用途,介绍植物藤蔓的优点与缺点,展现出植物的性格与态度。也可以通过描写植物引发某种回忆,让读者体会到植物在生活中扮演的角色,突出文章的现实意义,感受到植物的独特之处。回忆与植物相关的事件,能够在写作中起到推动情节发展、营造氛围、深化主题等作用。比如:写出家中植物的奇闻异事,写出自己的懒惰与“懒人植物”间的互动趣事。侧面描写植物的特征,引起读者的情感波动,让读者产生共鸣。也可以写出植物的用途,让读者感受到自然界中植物的多样性。如捕蝇草是一种食虫植物,能够通过运动捕捉小型昆虫;触摸含羞草时,叶片会迅速闭合,给人一种害羞的感觉;龙血树以其鲜艳的红色树脂而闻名,被认为有特殊的医用价值。

植物用途广,能为动物提供能量,有观赏价值等。如农作物、木材、药材、花卉等。有些植物能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降低空气中有害气体的浓度,如千年木,垂叶榕,黄金葛等;有的能减少空气中放射性物质,如仙人掌,芦荟等;有的可减少空气中的灰尘及病菌含量,如洋葱、大蒜,桦木、银白杨等。植物也是大气污染的“报警器”。植物可以净化水域,净化土壤,避免水土流失等。部分植物还起着化学试剂的作用,如杜鹃花、荨麻、接骨木等。豆科植物还可以改良土壤。

在记叙文中,强调植物的用途,旨在突出该植物的重要性或象征意义,表达作者的喜爱或赞美之情,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将植物的环保特性与建设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等核心理念相结合,将植物分泌出来的杀菌素能够杀死空气中的细菌的特性与身心健康发展相结合,能够突出植物可吸收有害气体的特征。

四、写出植物的生命力

首先,灵活运用修辞。可运用比喻和拟人、排比等修辞,赋予植物生命和灵魂。如:秋天的银杏树,如同一位慈祥的老者,披着金色的外衣,安详地诉说着秋天的故事;一株株紫色的丁香花,仿佛是娇美的少女在等待爱情的垂青;爬山虎无论刮风下雨,都坚持爬上泥墙顶端,俯瞰街上步履匆匆的行人。

其次,要善于联想和想象。联想不是无序的,要由此及彼、由小见大地展开联想,将所看到的与想到的有机结合,选择恰当的词语,形象生动地描写植物,充分表达对植物喜爱的情感。如:苍劲有力的松枝仿佛不服输的老人;飘逸柔软的柳条好像翩翩起舞的舞者;向日葵金黄色的花瓣,让人联想到熟透的柑橘,绽放着阳光般的色彩;紫罗兰的紫色,仿佛鲜甜的葡萄汁;郁金香的形状如同精致的小杯子,可以盛满鲜奶或浓缩咖啡。

最后,从花语及其象征意义方面去写,介绍花的传说或作用,写出植物的美好寓意,把握作文主题与植物特点的相似性。如凌霄花象征着慈母之爱,花语为敬佩、声誉,还代表着独立的品行,适合以其写自己钦佩的女性;茉莉花的花语表示忠贞、尊敬、清纯、贞洁、质朴,寓意着爱情和友谊。许多国家将茉莉花作为爱情之花,青年男女之间,互送茉莉花以表达坚贞的爱情。在写作中可将茉莉花与青春的萌动相结合;郁金香被视为胜利和美好的象征,它还代表着爱的表白和永恒的祝福。写植物要抒真情,根据植物的特点,表达个人感受,即植物特点类似于人的品格。也可以借助植物的固有特性去揭示做人的道理等,突出文章的思想性,深化作文主题。如写梅花顶风傲雪的特点时,可联想到人的坚韧不拔的品格;写竹子长青不败,可联想到人的青春永驻;写文竹驱蚊的特点时,可联想到教育者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

描写植物要抓住特点,有序叙述,合理运用修辞、展开联想、恰当抒情,要特别注重细节描写,这样写出既有思想性又饱含情感的好文章。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