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累写作素材,提升写作能力
作者: 王颖我们写作时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想写点什么表达自己的情感,却发现没有素材。可见,素材对于写作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想要游刃有余地写作,就要积累丰富的素材,积少成多,集腋成裘,这样写作时才能得心应手。
一、积累多方面的素材
大多数人的生活是多姿多彩的,每天看到的、见到的、想到的,有很多不一样的内容,如果将这些积累起来,就是不可多得的财富。学生可从日常生活、自然景象、家庭生活、社交活动、书信等各方面入手,发掘写作素材;也可以从人物新闻、教育、科技发展、网络世界、地方政治等各种领域入手,积累国情民意方面的素材,提高信息获取能力;也可探究古文化遗产、名人传奇、地域文化、世界历史、文字记载等各个方面,在积累中拓展知识面;也可阅读优秀文学作品,特别是那些古今中外名著,从中汲取养分,在积累中提高表达能力和作文水平;还可积累生活经历、内心感受和感想等,为抒发情感提供更多可能。这些素材能为写作提供思路,打开写作视野。因此学生在生活中要做有心人,将每天的收获当成素材积累起来,日复一日,自然就能提升写作能力。
二、积累素材的注意点
学生在积累写作素材时还要注意方法,以发挥积累的作用,更好地提升写作能力。虽然有的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做了一些积累,其写作能力却没能有效提升,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积累不得法。因此,教师要给予必要的引导:一方面要扩大积累的范围,指导学生多方涉猎;另一方面提升学生对素材的利用率,因为积累最终还是为了应用。
首先,拓宽视野。在日常生活中要多看、多听、多思考,在身边的人、事、物中提炼写作素材,并拓展到社会、历史、文化和自然领域,关注新鲜事物,关注国家、地区与世界发展的动态。有学生在积累的时候全凭兴趣,感兴趣的话题就多积累一些,不感兴趣的话题就少积累一些,甚至不积累,这样的积累态度对写作能力的提升是不利的。
其次,多读好书,既可以阅读名人传记、历史故事、科幻小说,又可阅读诗词、寓言等优秀作品。通过这样的阅读,学生不仅能不断拓宽视野,又能将写作与阅读联系起来。比如,可以阅读李娜的《青春之歌》、斯诺的《毛泽东传》、卡勒德·胡赛尼的《风筝飞舞的日子》等名人传记;可以阅读《世说新语》《东周列国志》等历史作品;可以阅读《三体》《流浪地球》《银河帝国》等科幻故事;可以阅读《红楼梦》《西游记》《儒林外史》《神雕侠侣》等文学作品。
再次,积累时要学会观察与思考,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分析、归纳、总结事物或现象,通过深入思考,发表独特的见解。比如,一学生观察到在风的不断吹拂下,树上大片叶子落下来,还有一些叶子不管风怎么吹,仍然依附在枝头。针对观察到的内容,他发出这样的感慨:“没落下的叶子似乎在告诉世界,我的生命虽然短暂,但仍然有存在的意义。看着这些坚韧的叶子,我的心底涌上无尽的欣慰和敬意。坚强的叶子在无声无息中默默坚守,并不曾因环境而动摇,也不曾被困难击倒。它们的坚定,让人感到勇气和决心,即使面临风雨飘摇,也依然骄傲地活着。或许,我们应该做一片坚强的叶子,坚定地面对每次挑战,不断前行。”积累素材不是唯一目的,还要对素材进行筛选和提炼。
三、积累素材的策略
1.阅读积累
阅读是提升写作能力的基础,在阅读过程中,学生要汲取其中的语言、情感、逻辑等元素,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使作文更富表现力和思辨性。在阅读中积累写作素材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第一个是标注笔记法。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可利用笔记本或文献中自带的便签等标注工具,在有意义、重要、引人深思的段落或内容旁做标记,比如有关该内容的批注、思考、问题等。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整理读书笔记,为日后的写作提供丰富的素材,且有助于复习和小结书中内容。
第二个是摘抄法。在阅读过程中,遇到优美、深刻的语句,可直接摘抄下来,这样可以收集这些深邃又优美的句子,对以后的写作有极大的帮助,同时可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第三个是记录法。在阅读时记录与写作主题相关的内容,可以涵盖各种主题,如文艺理论等。
最后一个是总结法。阅读完整本书,可以总结。这种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深入分析、理解作品,更好地把握书中的精华。总结的内容可以用表格、网状图等方式呈现出来。
一学生在阅读中摘录这样的内容:行者认得他是妖精,更不理论,举棒照头便打。那怪见棍子起时,依然抖擞,又出化了元神,脱真儿去了,把个假尸首又打死在山路之下。唐僧一见,惊下马来,睡在路旁,更无二话,只是把“紧箍儿咒”颠倒足足念了二十遍。可怜把个行者头,勒得似个亚腰儿葫芦,十分疼痛难忍,滚将来哀告道:“师父莫念了。”
这段描写展示了行者的勇猛和果决,也体现了白骨精的神通广大和狡诈。同时,这个学生将这部分内容灵活运用到作文中,这样写道:“小明在长跑时落后于其他同学,准备放弃比赛,不跑了。但是他仿佛看到了孙悟空对抗白骨精的情景,决定不轻易认输,挥了挥拳头,就如打败了一个‘妖怪’,继续沿着跑道前行。”总之,可以灵活运用在阅读过程中积累的素材和知识,为写作带来灵感和创意。
2.生活积累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在生活中要多观察、多思考,在身边的人、事、物中提炼写作素材,并拓展到社会、历史、文化和自然领域。还可以观察周围人的行为举止,这对写作特别有启发;可回顾自己经历过的事,梳理情节,并将其写成文字;可与人交流合作,表达观点和想法,能获得很好的启发和创意。总而言之,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方式积累生活中的素材,为以后的写作提供丰富的素材。
一学生观察到这样的现象:放学了,外面下着毛毛雨,一个男孩与一个女孩并排走着。马路有点拥挤,后面的汽车司机按着喇叭,声音很响。男孩突然捂着女孩的耳朵,然后移到路边,让汽车通过。
写作的时候,可根据主题加工这一素材,不但能更好地表达情感,也为文章带来更多生活气息。在《生活,总是美好的》一文中,该学生这样写道:“外面下着雨,雨并不大,但匆匆赶路的人都比较急躁。两个小朋友从校门出来,不紧不慢地走着。突然后面的汽车司机按响了喇叭,仿佛急于去执行重要的任务。周围的人对司机抛来鄙夷的目光。小男孩用手捂住小女孩的耳朵,然后移到路边,让汽车通过。我之前不知道生活是什么,但看到这一幕,我知道生活就是让别人笑笑,也让自己笑笑;不能只顾自己一时痛快,打破别人平静的生活。”
由此可见,通过积累生活经验,每个人都能获得写作素材,写作时可以灵活自如地运用。在生活中积累素材,学生可以信心满满地写作,从而增强写作信心,写出更多高质量的作品。
3.学科积累
每个人每天都能学到很多知识,获得很多感悟,这些收获来自多个学科。我们能在语文学科中了解名家作品,也能在数学课本中知道著名数学家的故事;能在美术学科的学习中获得一定的审美能力,还能在音乐学科的学习中欣赏优美的旋律、动听的歌声;既能在体育学科中获得向上的力量,又能在劳动教育中获得必备的技能;既能在物理学科中获得生活体验,又能在化学学科中感知事物本质。显然,各个学科都有丰富的知识资源,要积累这些资源,将其运用到写作中。在这些学科中,学生可获得多样化的知识,从而优化写作思路,提升写作能力。
以音乐学习为例,学生在音乐课上会学到许多著名的作品,比如《月光》《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等,这些名曲都可以成为写作素材。学生在音乐课上还会学习古典音乐、爵士乐、摇滚乐等,这些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都可以成为写作的灵感来源。在音乐课上,学生还会体验各种乐器,了解音乐历史背景等知识,走进李斯特、肖邦、马勒等人的音乐世界,聆听爱情、战争、自然、生活等主题的音乐作品,掌握和声、旋律、节奏等技法,这些都可成为写作素材,进而提升写作能力。
以《黄河大合唱》为例,大家可收集到这些素材:在延安一座简陋的土窑里,人民音乐家冼星海拖着疲惫的身躯连续工作了六天,创作了这部具有历史意义的大型声乐作品《黄河大合唱》,该作品具有中国传统音乐的民间艺术风格,为革命文艺奠定了新的基调,使“人民艺术”成了中国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黄河大合唱》是一部由八个乐章组成的音乐作品,第一乐章《黄河船夫曲》通过领唱和合唱相呼应的形式,反映了船夫在黄河上搏击风浪、最终登上河岸的乐观情绪。第二乐章《黄河颂》以壮阔、热情的音乐语言赞美了黄河雄伟壮丽的景象和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灿烂文化。第三乐章《黄河之水天上来》写了中华民族曾经历的灾难和展示了时代英雄的形象。第四乐章《黄水谣》描绘了日本侵略者给中华民族带来的痛苦和灾难。第五乐章《河边对口唱》叙述了流亡群众的悲惨遭遇。第六乐章《黄河怨》抒发了沦陷区妇女的痛苦哀怨之情。第七乐章《保卫黄河》展现了中国人民奋起斗争的英雄形象。最后一乐章《怒吼吧,黄河》,以号角性、战斗性的音调,象征东方巨人为最后胜利发出呐喊。
学生要将收集到的这些素材运用起来,在使用的时候,发挥主观能动性,将这些素材运用于不同的写作体裁与题材中。比如写议论文时,可以收集的相关知识为素材,讨论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性等。初中阶段的写作以记叙文为主,通过分析该音乐作品,学生了解了黄河的历史地位和文化底蕴。如果写一篇讲述黄河历史的短文,就可巧妙运用积累的内容,以彰显文化素养和历史意识。比如一学生第一段是这样写的:“《黄河大合唱》以黄河为主题,展现了中华民族对黄河的热爱。黄河也被赋予了多重文化内涵,展现了中国人的历史记忆和民族自信。”写诗歌时,也可以黄河为题材,表达自己对黄河的感受和理解。一学生写了这样的诗:“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如今的国人展微笑,中国在闪耀,我们昂首阔步奔跑在第一赛道。”
积累与运用学科知识对写作很有帮助,学科知识的积累能丰富作文内容,也能让作文更具说服力和可信度,能更好地表达思想和观点。学生熟练运用积累的知识,能更好地分析问题,理清逻辑关系,使文章具有思辨性和深度。
积累素材不但能让学生更好地表达思想和观点,也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因此,学生要通过不断积累和练习,逐渐掌握写作的技巧和方法,展现写作才华和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