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背景下的作文教学个性化指导探究

作者: 朱姝

新课标背景下的作文教学个性化指导探究0

高中阶段要求学生写出更高质量的作文,但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往往习惯于让学生借鉴优秀作文的结构和遣词造句,这种教学模式自然有其益处,但学生如果没有深度思考,就不能灵活地将自己的想法融入作文中,导致写作时只重视技巧,忽略了情感。而新课标要求教师在作文教学中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表达能力,并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本文介绍在新课标背景下个性化写作教学的意义,并从重视语言、思维的训练,创设开放包容的写作情境,提供丰富多样的练笔机会,重视个体差异,从发挥学生主体性及多元化评价等策略入手,实现对学生思维的培养,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一、新课标背景下的高中作文教学个性化指导的意义

第一,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注重个性化,作文也不例外。个性化指导可以让学生充分表现思想和个性,提升个性化的表达能力,并培养创新思维,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发展需要。

第二,在传统模的作文教学中,受教师的约束,学生表达的自由受到限制;而在个性化教学中,教师以引导者的身份与学生的交流和沟通,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表达。这种方式激发了学生自主思考和创新的兴趣,让学生的文章更有文采和表现力。

第三,在个性化指导中,教师更关注学生的需求和特点。每个学生的写作特长、风格和素材来源都不相同,因此,教师要根据不同学生的个体情况设计个性化方案,同时也要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应用与拓展延伸,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写作方法。

二、高中作文教学的个性化指导策略

1.提升语言综合素养

一方面,教师要注重结合课文语言特点进行写作教学。在高中阶段,课文内容种类多样,内涵也更加深刻,教师可以在讲解的同时,引导学生感受课文的魅力,学习课文的写作手法,并鼓励学生借鉴模仿课文的写作技巧,将其应用在自己的作文中。

比如必修一第七单元,教师在教授《故都的秋》《荷塘月色》《我与地坛(节选)》时,要引导学生感受文章的独特语言魅力,了解作者或隐晦或直接的情感表达方式,并鼓励学生写作时借鉴《故都的秋》以情驭景、以景显情的写作技巧,《荷塘月色》用词严谨、情景交融、寓情于景的写作手法,《我与地坛(节选)》细腻浓郁、精致生动的语言特色,同时,还应引导学生关注作者是如何正确取景的。

另一方面,教师要鼓励学生积累素材。写作时,很多学生会出现无话可说、无事可写的情况。对此,想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就应鼓励学生通过各种方式积累素材。

首先,可以在课内组织群文阅读活动,让学生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积累同一主题的更多素材。比如,学完巴金的《小狗包弟》,可以引入张贤亮的《老汉和狗的故事》;学过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可以引入《匆匆》和《荷塘清韵》,进行对比教学。等学生掌握了文本的背景知识和写作技巧后,就可以引导学生写作了。比如可以仿写、续写、创编等。写作时,教师应鼓励学生自由发挥和大胆创新,同时也可以提供必要的建议和指导。

其次,写作后,教师要组织作品交流和反馈活动,也可以在班级内进行评选或者成立写作俱乐部等,搭建作品交流平台。此外,还可以对学生的作文提供有效的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写作中遇到的问题,让学生不断提高写作能力。要注意的是,教师应针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指导,认真倾听学生的需求,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了解不同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和写作特点。教师只有了解每个学生的独特性,才能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

最后,教师要鼓励学生用多种多样的方式积累素材。第一,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思考。课下,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根据个人兴趣爱好、生活经验等展开思考,积累个性化的素材。以这样的方式积累素材,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还能让学生发现适合自己的写作风格,从而更好地展示个性。第二,教师还应提供简单易懂的写作素材分类方法。针对不同的题材,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关键词,例如“人物描写”“风景描写”“环境描述”等。这样一来,学生就可以归纳整合收集到的素材,便于以后使用。第三,教师要提供收集写作素材的实践机会。可以鼓励正在写作的学生到外面寻找素材,例如走出教室到校园里寻找写作素材,或者拍摄照片、采集资料、观察自然,等等。这些方式能让学生更加直观地获取素材,把个人的观察和体验转化为写作素材。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在课后总结写作素材,可以在作业中安排整理素材的任务,让学生将收集到的素材以自己的方式分类和整理出来,同时还可以写下自己的感受,这样有助于对素材进行概括性把握,同时提高写作能力。

2.重视思维训练

写作时,学生生往往会被某种思维限制,导致不能有效提升写作能力。因此,教师必须采取积极措施,进行多角度的思维训练。首先,教师可以提出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选择这个话题?你对这个话题有什么想法?写作这个话题可以有哪些切入点?”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全面思考同一主题,并在这些问题的引导下写作。其次,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比如在冬天,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观察,并坚持观察三天左右,再以“冬天”为题,让学生从自己观察的角度写作。最后,教师还可以训练学生从多个角度写同一个题目,例如让学生分析同一部小说的不同角色,互相比较,锻炼思维能力,也可以从不同角度分析同一人物的行为。比如学完《哈姆莱特(节选)》一文,教师可以引入问题让学生思考:“关于哈姆莱特这一角色,争议最多的是他迟迟不为父亲报仇。你认为造成哈姆莱特行动迟缓的原因是什么?”学生完成口头表达,再根据自己的想法和理解写作。

3.创设开放包容的写作情境

首先,教师可以通过各种途径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比如鼓励学生读优秀的作品、分享有趣的写作经验和写作技巧,还可以利用现代化的科技手段,如在线上平台上发表文章并互相评论,这些都可以帮助学生打开写作视野,从而创设开放的写作情境。

其次,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创设多样化、生动形象且具有互动性的写作情境,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升写作效果。通过图片、各种图表等可视化元素,教师可以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一些概念和场景,从而更好地理解及把握作文内容。通过音频,可以引入一些环境背景声,例如风雨声,营造沉闷的氛围等,让学生更好地感受情境的氛围。

最后,教师还可以安排活动,组织学生写作。比如故事会,让学生根据随机提供的关键词编写故事,并在全班交流。可以评选出最受欢迎的十个故事,对其作者进行奖励;也可以组织故事接龙游戏,让全班学生一起编故事,然后在课后预测故事的发展,并用文字记录下来。

4.提供丰富多样的练笔机会

第一,写作比赛是很好的练笔形式,可以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作文水平。教师可以设定主题或话题,鼓励学生分享想法和经验。还可以邀请其他老师担任评委,以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和竞争意识。第二,诗歌是教学的重要内容,可以通过鉴赏教材中的优秀诗歌,让学生感受诗歌的美感和艺术价值,然后写诗歌。教师可以提供写作指导,例如韵律、节奏、意象等,让学生通过写作感受诗歌的魅力。第三,教师可以选择一组图片或视频作为写作素材,让学生根据素材内容自由发挥,写成文章。这种练笔形式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写作能力,也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艺术鉴赏能力。第四,校内外写作实践活动是将写作与实际生活结合的有效方式。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参加写作竞赛、向报纸杂志投稿、校园文学刊物编辑等活动,公开展示学生的作品,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提高作文水平。第五,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写博客和日志,用平实的语言记录生活,表达感受。还可以鼓励学生进行课外写作练习,比如“日记”“周记”“半月谈”等,让学生自由写作。第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练笔,比如在春节写对联,给老师、家长写信等。

5.重视个体差异,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首先,教师应尽量提供发挥的空间,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写作,比如布置更多的半命题作文,给学生留下自我发挥的空间。同时,教师也可以定期安排自主命题的写作任务,让学生写想写的内容,做到有话可说、有感而发。

其次,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差异性,比如在关于“理想”的写作任务中,应该鼓励学生先大声地说出自己的理想,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想写作。学生的梦想可能有大有小,教师应该认同学生的理想,并与学生沟通,让学生受到启迪。

6多元化的写作评价

首先,可以采用综合评价法。这种评价方式不仅注重学生的作文内容,还涉及语言表达、写作结构、语法、标点等方面。以表格量化评分的方式,建立作文数据档案袋,教师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写作过程和作文水平。

其次,可以采用交换评估法。教师可以让学生相互交换作文评价,加强交流与合作,同时也可以客观地评价作文。同时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运用自我评估法,对作文进行客观评价,了解自己作文的优点和不足,更深入地思考和分析,不断提高写作能力。

最后,可以采用多次评价法。对于一篇作文,教师可以多次评价,指导学生修改和完善。多次评价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自己的不足,并逐步提高写作能力。

综上所述,想要提高写作能力,就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语言素养、思维能力,创设开放包容的写作情境,提供丰富多样的练笔机会,关注学生的个体化差异,进行多元化的写作评价,从而让学生充分发挥主体性,产生写作兴趣。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