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眼全球,开阔视野,打开格局
作者: 王淦生“开放”“合作”“交流”“互鉴”,是近几年高考作文中的热门话题或主题。例如2023年全国乙卷,2020年全国Ⅱ卷,2019年全国Ⅰ卷、北京卷作文题中,都涉及文明互鉴、开放交流、中外合作、“一带一路”等话题。今天,世界正处于追求经济复苏、谋求共同发展的关键时期,在高考作文备考中,“交流合作”“文明互鉴”这一主题值得考生高度重视。
热点聚焦
当今世界进入全球化时代,每个国家、每个民族乃至每个人都应拥有开阔的视野和博大的胸襟,以一个“地球人”的身份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人类社会发展史首先是合作的历史,合作才能优势互补、共同发展。习近平主席一再强调“以开放胸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发出“一带一路”倡议,2023年11月亲赴美国举行中美元首会晤,应邀出席亚太经合组织第三十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如此开放的胸怀,证明了中国人民坚持开放互鉴,追求互利共赢,正是为了让中国走向世界,让世界走向中国,共创美好未来!
立意角度
常规角度:1.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让家国情怀与国际精神交融;2.真诚平等地面对世界,让中国与世界各国合作共赢;3.坚持开放包容的态度,学会兼容并包追求美美与共。
创新角度:1.赓续和而不同的思想,求同存异打造和谐国际环境;2.摒弃狭隘保守的观念,拒绝冷战思维致力务实外交;3.兼收并蓄中保持自信,面对多元文化冲击坚守初心。
核心角度:1.有大局眼光全球意识,中国发展带动世界经济复苏;2.培育跨文化沟通能力,在国际舞台上讲好中国故事;3.以开放姿态拥抱世界,以丰厚的文明成果贡献世界。
热点时评
讲好中国故事,让世界读懂中国
单佳慧 张真理
2023年12月2日,习近平主席在致2023年“读懂中国”国际会议的贺信中指出,读懂中国,关键要读懂中国式现代化。今天,中国正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的前途命运和全人类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这为我们讲好中国故事,展示中华文明独特魅力,增进世界对中国的理解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重要指引。
讲好中国故事,就是要讲好现代中国故事、讲好文明古国故事、讲好世界大国故事,面向世界展现一个具有独特现代气质、深厚历史底蕴和宽广胸怀的负责任大国的形象,增进国际社会对中华文明的了解和认识,推动世界文明在交流互鉴中同绽光彩。
阐释好中国式现代化,讲好现代中国故事。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长期探索和实践中取得的重大成果,是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由之路。现代化是一个世界性现象,但每个国家应该根据自身的历史传统和现实条件,选择适合的现代化发展道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摒弃了对外殖民掠夺和转嫁现代化成本的西方现代化道路,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成就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破解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诸多难题,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实践表明,中国式现代化既切合中国实际,体现了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又体现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向世界讲好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动故事,增进世界对中国发展道路、价值主张的理解认同,既能让世界更好地读懂中国,又可为世界各国发展带来独特启示。
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好文明古国故事。中华民族有五千多年的文明历史,孕育了灿烂无比的中华文明。讲清楚中华民族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精神特质,讲清楚中华民族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社会观、道德观,才能充分全面立体地呈现中国故事的建构逻辑和内在精神。持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历史文物、文化遗产、节日民俗等为抓手,运用符合时代特点和要求的叙事方法和表现手法,提炼和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特质和生机活力,让文明古国故事常讲常新。讲好文明古国故事,尤其要讲明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发展过程。不断推进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深入研究阐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基本走向,做好我国古代文明理论和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研究成果的宣传、推广、转化工作,加强对出土文物和遗址的研究阐释和展示传播。
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讲好世界大国故事。全球化的深入发展,让世界各国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不断加深。与此同时,人类社会面临前所未有的共同挑战,不稳定、不确定、难预料正成为常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倡议的人类社会理想形态,更是世界发展的必然选择。今天,每个民族、每个国家、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紧紧联系在一起,应该风雨同舟、荣辱与共,努力把我们生于斯、长于斯的共同家园建成一个和睦的大家庭,推动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把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成现实。面对一些噪音杂音,我们必须讲透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立场,大力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中国始终是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倡导者、维护者、践行者,将一以贯之坚持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致力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际行动。
(摘自2023年12月8日《光明日报》)
【多维解读】
角度一:中国式现代化,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给世界发展以启示。
中国人民正在建设的中国式现代化,不是靠转嫁成本、掠夺他国而建设的现代化,而是坚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会给本国人民带来福祉,亦会给世界各国带来机遇。中国式现代化还会给世界各国提供成功的经验,可谓利己又利人。
角度二:中国传统文化,体现仁爱、民本、诚信、正义、和合、大同的精神特质。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人民的精神根基,是中华民族的民族之魂。中华文化具有仁爱、民本、诚信、正义、和合、大同的特质,她不仅滋养了伟大的中华民族,也滋养了世界文明的百花园,对于世界文明的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为世界人民所崇仰。
角度三:中国作为大国,始终都会是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倡导者、维护者、践行者。
中国始终追求和平,尊重他国,坚持公平正义,是世界和平发展的积极推动者。中国愿意和世界各国风雨同舟、荣辱与共,由中国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治国理政方针理论、发出的“一带一路”倡议都是促进世界发展的力作,得到了国际社会的热烈响应。
【写作借鉴】
《讲好中国故事,让世界读懂中国》这则时评在写作上最大的亮点就是层层深入、条分缕析。中国要想实现对外开放,赢得世界的信任和欢迎,首先就需要让世界了解中国——了解中国的今天和过去、文化和经济以及中国人的价值观。本文以此为主题,从三个方面阐述了让世界了解中国的方法、目的和意义。文章首先从今天的中国谈起,介绍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质——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现代化,是和平发展的现代化,从而让世界认可中国;而后更进一层,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人追求和平发展的思想理念的源头——中国传统文化,突出其仁爱、民本、诚信、正义、和合、大同的精神特质,让世界更加信任中国;最后放眼未来,交代中国成为大国、强国之后始终会是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倡导者、维护者、践行者,从而赢得世界的支持。如此层层深入、条分缕析,将一个追求和平发展、释放仁爱友善、富有担当精神的大国形象全面立体地呈现于世人面前,令人信任和亲近。
金句积累
1.我们的总任务是:团结全国人民,争取一切国际朋友的支援,为了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为了保卫国际和平和发展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毛泽东)
2.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纵观世界历史,依靠武力对外侵略扩张最终都是要失败的。世界繁荣稳定是中国的机遇,中国发展也是世界的机遇。和平发展道路能不能走得通,很大程度上要看我们能不能把世界的机遇转变为中国的机遇,把中国的机遇转变为世界的机遇,在中国与世界各国良性互动、互利共赢中开拓前进。我们要坚持从我国实际出发,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同时我们要树立世界眼光,更好把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统一起来,把中国发展与世界发展联系起来,把中国人民利益同各国人民共同利益结合起来,不断扩大同各国的互利合作,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国际事务,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努力为全球发展作出贡献。(习近平)
3.任何一个进步的体系,也都是开放的,不然就会丧失其发展的可能性,因而也就会丧失其进步性的特点。(安德雷·马尔科夫)
4.人类正进入一个不同文明必须学会在和平交往中共同生活的时代,相互学习,研究彼此的历史、理想、艺术和文化,丰富彼此的生活。否则,在这个拥挤不堪的窄小世界里,便会出现误解、紧张、冲突和灾难。(莱斯特·皮尔逊)
5.是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李斯)
热点事件
习近平赴美:
为中美关系把舵,为亚太合作领航
2023年11月14日至17日,应美国总统拜登的邀请,国家主席习近平赴美国旧金山举行中美元首会晤,同时应邀出席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三十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国际舆论普遍认为,这次访问举世瞩目、成果丰硕、意涵深远,为国际和地区格局注入正能量,彰显了习近平主席高瞻远瞩、胸怀天下的大国领袖风范,展现了大国领袖的政治担当和战略魄力。行程结束之际,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向随行记者介绍此访情况。
王毅说,当前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人类处于历史的转折点。中美关系何去何从,两国人民十分关心,国际社会高度关注。今年也是APEC领导人第三十次聚首,亚太合作下一个30年走向何方,各方都在深入思考。值此重要关口,习近平主席飞越太平洋,开启旧金山之旅。同拜登总统举行会晤,探讨中美正确相处之道;同美国各界互动交流,汇聚两国友好合作共识;出席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指明亚太区域合作方向。国际舆论普遍认为,这次访问举世瞩目、成果丰硕、意涵深远,为中美关系增添稳定性,为亚太合作带来新动力,为国际和地区格局注入正能量,彰显了习近平主席高瞻远瞩、胸怀天下的大国领袖风范。这是习近平外交思想又一次成功实践,是习近平主席运筹大国关系的大手笔。
【多维解读】
角度一:求同存异,致力沟通。中美关系近年来存在大大小小的摩擦,习近平主席赴美举行中美元首会晤,正是致力于求同存异,探讨中美之间正确的相处之道,以达成共识。
【运用场景】
中国始终是世界人民的朋友,是一支爱好和平的力量。即便是那些曾经和中国发生过一些争端和纠纷的国家,只要拿出诚意,中国依然会和它们礼尚往来,真诚交往。就像最近习近平主席应邀赴美举行中美元首会晤,就是为着改善两国关系的愿望而行的,也充分彰显了中国人求同存异、致力沟通的处世态度。相互尊重求同存异应成为国家交往的原则。
角度二:高瞻远瞩,擘画未来。习近平主席参加APEC领导人第三十次聚首,并发表重要讲话,为亚太区域合作指明正确方向,体现出习近平主席的高瞻远瞩、运筹帷幄。
【运用场景】
当前世界正经历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人类正处于历史的转折点。世界将向何处去?如何求得和平发展、经济复苏?在这关键的历史时期,必须有大国挺身而出,有富有远见卓识的领导者指明前进方向。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习近平主席出席APEC领导人会议并发表重要演讲,指明亚太区域合作方向,展现了中国的历史担当和习近平主席的领袖风范。
角度三:胸怀天下,大国担当。习近平主席在APEC领导人会议上发表重要演讲,指出中国将对世界经济作出贡献,向世界提供更多机遇,体现了中国勇于担当的大国风范。
【运用场景】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素来有着“以天下为己任”的情怀,在全国上下致力于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今天,中国人民更是将世界发展当作和建设祖国同等重要的事。习近平主席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发起的“一带一路”倡议、为亚太区域合作指明了正确方向,体现出一种大国担当精神和以天下为己任的情怀。大国风范,就是一种担当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