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新课标Ⅰ卷作文题导写及佳作展示
作者: 王玉华 李素贞文 题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人工智能的应用,越来越多的问题能很快得到答案。那么,我们的问题是否会越来越少?
以上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导 写
本题材料由两句话组成,“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人工智能的应用,越来越多的问题能很快得到答案”这句话,聚焦在科技飞速发展的背景下“遇事不决问搜索”这一人人皆知且时时为之的常见现象;而“我们的问题是否会越来越少”则把话题指向“答案与问题”这一对核心概念。材料以问句作结,结合引导语“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可知,本题并不限于要考生就问题本身回答“是”与“否”,而重在“联想和思考”上。本题具有较强的思辨性,可以思考的维度很多:比如问题的“多与少”,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人工智能的应用,越来越多的问题能很快得到答案,但人类还在不断思考,伴随着旧问题的解决,新问题会不断产生,推动人类不断迈上新台阶。又如问题的“浅与深”,最容易借助互联网和人工智能迅速得到答案的,往往是知识性的问题,而更深层次的问题是开放性问题、复杂性问题、涉及价值判断的问题。
写作时要注意以下两点:
一、审题要准
审题角度:
1.我们的问题是否会越来越少?
2.从知识的角度看,问题越来越少。
3.从做人的角度看,问题越来越多。
4.从时代角度看,与时俱进,不可停止。
5.从科学的角度看,问题会随时出现。
6.从文体的角度看,可以写读后感,演讲稿,书信,散文诗,小小说……
7.从主题角度看,问题本身不是问题,怎么对待才是问题。要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二、拟题要新
1.写议论文尽量做到“观点鲜明,新颖别致”。拟题参考:
(1)科技·明理·悟道。(2)当生活踏上高铁。(3)坏蛋是这样炼成的——读《网痴》有感。(4)吃一堑,长一智。(5)没有选择是最好的选择。(6)吮吸文化营养,弥补精神缺钙。
2.写散文或记叙文,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场景或叙写故事,表现主题。拟题参考:
(1)那年,那月;(2)记忆中的故事;(3)故事的名字叫互联网;(4)记忆中的那抹绿;(5)一个快乐的“小老头”;(6)在互联网中读懂自己。
3.写“演讲稿”“书信体”“一三一文体”等。
拟题:不畏浮云遮望眼——给表弟的一封信。
叙述三个故事:
一是沉迷网络,找不到人生定位。
二是抱怨社会,自命清高,寂寞孤独。
三是羡慕名人,爱慕虚荣,追星赶潮。
感悟一:一步一个深深的脚窝,才能走向成功,要明白:简单的事情重复做,你就是行家;复杂的事情简单做,你就是专家;喜欢的事情用心做,你就是赢家,爱上的事情一辈子做,你就是大家。
感悟二:走向生活才能更加热爱生活,社会是一本教科书。
感悟三:当我们在追寻“名人”路程中受阻,要知道欲速则不达,学会转变,不要养尊处优,不要沉醉在所谓的高文凭里,要晓得:文凭不如水平,升学不如生存;富二代不如二代富,有钱永远不如值钱的人。
无论选择什么文体,布局要科学合理,结构要严谨,主题要突出,观点鲜明,才能获取高分。
佳作展示
“老经”不可弃,“新题”花更红
刘文平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经验是实践之硕果,继承老经验,可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关注新问题,亦可推陈出新,破解难关。
——题记
“破茧方可成蝶,生命贵在出新”。蝴蝶的飞舞,需要挣脱外壳的束缚,才能舞出新的生命。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很多旧问题有了答案,这些答案犹如生活的老经验,让人明了。而突如其来的便是一些新问题,如果把老经验比作土壤,那么,新问题就是破土的秧苗,在风雨中会更鲜、更艳、更富生命活力。突破老经验或许是一个痛苦过程,但不破就不能再生。在继承老经验的同时,贵在把握、贵在突破、贵在面对新问题,只有这样,社会才能不断进步,永远生机勃勃。
鲁迅说:“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有时,囿于困境,我们难以发现新途径,用老经验不断摸索,就会有新的发现。屠呦呦能摘取诺贝尔奖,就是从老经验中汲取养分,才得以成功。欲见皓月,须熬过长夜;欲见彩虹,须穿过云雾。经验告诉我们,彩虹是暴风雨的馈赠,云蒸霞蔚,皓月当空。经验好比一棵大树,倘若不从中学习和继承,怎能面对新问题,又何来枝繁叶茂?
“悟从疑得,乐自苦生。”突破老经验,因篱顺势,可得满园春色。曾国藩说:传统固然重要,但不可世世为标,代代为之,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方为上策。齐白石50岁才学习画画,便从模仿开始,也就是所谓的继承老经验,历经数年,画技逐渐成熟,逐步走向了个性化,最后终于突破经验,形成了自己独有的画风。袁隆平在水稻种植技术上,借鉴了大量的老技术,最终达到了亩产千斤的目标。所有这些,均是在继承和学习老经验的基础上,迎接新挑战带来的新境界。
“自封不觉非,固守皆废之”,很多时候,我们要清醒地意识到,繁花欲要众赏,经验不可少,囿于经验,则会横生杂枝,难得向上力量。而今若一味守旧,不愿突破陈规,则难成大器。 但若抛却所有经验,去除一切限制,难免会造成放荡,最终一事无成。我们既不做勒庞笔下“脊髓无意活动的奴隶”,也不做超越自由之外的无规则者。
不做循规蹈矩烂柯人,争当发展进步弄潮儿,学习老经验,可古树生新花,破解新难题;破解新问题,可催生新生命,步入新世界。只有把继承和破解统一起来,方可让“老树”绽新花,“新枝”吐绿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