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五点,议论文写作迎刃而解
作者: 朱秀玲
议论文是较为常见的写作文体,兼具剖析事理和说明道理的特点。写议论文时,很多同学常常感到手足无措、难以动笔,主要是思维能力较弱和写作技巧的缺失,导致没有清晰的写作思路。可见,加强议论文写作的基本功练习非常重要。其实,只要掌握议论文写作的基本要素,注重写作思路的梳理及表达能力的提高,议论文写作中逻辑混乱、认识浅薄等问题便可迎刃而解。
一、论点要新颖独特
议论文主要由论点、论据及论证组成,论点即文章所表达的观点,论据则是用于佐证观点的例子,论证是阐述事理或者说明道理的整个过程。有别于说明文、记叙文,议论文更加侧重文章整体的逻辑性。一般而言,作文内容与中心思想关系密切,议论文中的论点即是中心思想。一个与众不同、新颖独特的论点,能迅速吸引读者的眼球,让读者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因此,写议论文时,应尽量发散思维,多方面、多角度地看待问题,尽量避免出现人云亦云、众所周知的观点,而要有表达独到的见解,给读者眼前一亮的感觉。当然,追求论点的与众不同,并不意味着要一味否定他人的观点,而是应在尊重客观事实的基础上,寻求创新,既不信口开河,也不胡言乱语,从而保证论点正确。例如,以“阅读”为主题写议论文,有些同学会通过顺向思维,以“书籍伴我成长”为题,阐述阅读的益处,这样的作文固然符合写作要求,但也使论点不新颖;而有些同学则另辟蹊径,逆向思维,以“开卷不一定有益”为题,在作文中这样写道: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书,不仅能让你了解身边那些常见的事物,还能了解世界、星球及宇宙的运行规则,懂得人文、历史、自然及与人类社会有关的一切。在书籍中,你能畅游宇宙,增加学识。这固然是阅读的益处,但是仔细推敲,这种说法有些含糊笼统。其实,有些时候,开卷未必有益。
开卷未必有益,是由书籍内容的好坏决定的。古人云:“书犹药也,善读可以医愚。”可是,药也有良药与毒药之分,良药固然可以治病救人,毒药却能将人置于死地。市面上的书籍鱼龙混杂,良莠不齐,个别书籍中充斥着各种低俗、暴力的内容。如果阅读这类书籍,不仅“开卷无益”,还会严重影响身心健康,甚至误入歧途……
用批判性思维,先在开头提出传统观点——“开卷有益”,接着笔锋一转,强调“开卷未必有益”,进而用新颖、独到的观点让读者眼前一亮,迫切期待后面的内容。
二、论据要丰富充实
确定论点后,应选择合适的材料佐证论点,以增强作文的说服力。论据是用于佐证论点的材料,起到支撑论点的作用,如同文章的血与肉。一般而言,论据可分为道理论据及事实论据两大类。道理论据是指用于证明某个论点而引用的名人警句,以及科学结论等;事实论据则是对客观事实的描写及概括,具有典型性、确切性、真实性的特点。正所谓“事实胜于雄辩”,事实论据是议论文中最为常见的,使用事实论据能让论据更有说服力。例如,为论证“骄傲自满和刚愎自用会招致失败”的论点,很多同学会引用“马谡街亭失守”“项羽乌江自刎”等事例说明该道理,使观点更加令人信服。采用道理论据,能使作文更加文采飞扬;采用事实论据,能让内容更加通俗易懂,同学们应注意两者在作文中的相互配合。另外,为让论据更加丰富充实,议论文中的论据还应彰显时代感和新鲜感,应把生活实事引入作文中,这样易于引起读者的共鸣。例如,为表达“人无信不立”这个论点,可以先引经据典,用“君子以行言,小人以舌言”等道理论据开篇,阐述古人对诚信的看法,再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讲一些古代先贤有关诚信的小故事,如“一诺千金”“曾子杀猪”等典故。最后,结合现实,描写当代人的诚信故事,让作文中的论据丰富且充实。又如,一位同学在《人生不可无挫折》这篇作文中这样写道: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是挫折,给予了人们奋发图强的动力。享誉全球的科学家爱迪生,小时候刚入学时,因为反应慢,被老师和同学称作“小笨蛋”。然而,正是因为受尽了冷眼与嘲笑,“小笨蛋”才有了“翻身”的动力,才有了坚持不懈的勇气。爱迪生发明灯泡时,每天都在没日没夜地重复做一件事——换灯。经历了成千上万次的失败,他没有轻言放弃,而是吸取教训,终于发明了造福人们的电灯,照亮了世界的每个角落。
“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是挫折,成就了璀璨的人生。想必大家对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并不陌生,这个相貌平平的人,之所以能登上人生巅峰,是因为他厚积薄发、临危不乱。正所谓“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当一切刚刚起步时,马云不知受到了多少人的反对和蔑视……
用非常具体且充实的道理论证和事实论证,借助爱迪生和马云的事例,生动诠释了“人生不可无挫折”的道理,使作文思想深刻、内容充实,具有信服力。
三、论证要有理有据
论证,简单而言,即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写议论文,既要表达明确的观点,又要恰当运用多种论证方法,如对比论证、因果论证、比喻论证等,要巧妙地引用论据,以使论证既符合情理,又阐明事理。例如,表达“成功需要磨难”这个观点时,一位同学用因果论证的方法,写道:
有时候,磨难是宝贵的财富,能使平凡的人生绽放光芒,更加璀璨。遭受宫刑后,司马迁并没有消沉、一蹶不振,而是把全部身心和精力投入《史记》的编纂中,最终成为一代“史圣”,名传千古;体操王子李宁泪洒汉城,黯然退出体坛后,并没有被这次失利所吓倒,而是投身于新的事业中,用其他方式支持和促进体育事业的发展,他坚持不懈,顽强拼搏,终于让李宁品牌风靡全国,获得了人们的肯定和赞扬。磨难,对于意志坚定的人而言,只不过是人生路上的小风雨,只要大踏步地走过去,便能看见湛蓝的天空。
用探因分析的方法,将论点与论据结合起来,以简单的论证方式说明了磨难与成功的关系:璀璨的人生需要挫折的打磨,经过磨难后的人生将更加精彩。
又如,另一位同学运用对比论证的方式,这样写道:
“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正是经历了风吹雨打、天寒地冻,傲然挺立的梅花才能在万物凋零的季节里,散发出幽香;而那温室里的花朵,一旦脱离了长期以来的温床,便会马上枯萎。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不经过磨难,如何能有璀璨的人生?
用对比论证的方法,将凌霜傲雪的梅花与温室里的花朵对比,凸显了磨难对于人生的重要性,使论点与论据的结合更加紧密。
四、结构要层次鲜明
优秀的议论文要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序”,即论点要清晰、鲜明,论据要丰富、充分,论证要逻辑严谨、层层深入。因此,各位同学可以采用“总—分—总”的构思方法,先在开篇提出总论点,引领全文,再在不同段落的开头提出分论点,最后在结尾处总结全文,做到首尾呼应。如一位同学在《低调做人是一种智慧》这篇作文中写道:
古语有云:“欲成事,先成人。”可见,做人是前提,做事是根本,只有深谙为人处世之道的智者,方能成就一番事业。古往今来,那些取得巨大成就的伟人,哪一个不是放低姿态做人?可见,低调做人不仅是一种境界,更是一种智慧。
低调做人,才能避免锋芒毕露……
低调做人,才能避免心高气傲……
低调做人,才能做到厚积薄发……
低调做人是风度、是品格,更是做人的智慧。
用非常清晰的逻辑框架,梳理作文结构,使全文内容层次更加清晰,条理分明。
五、表达要简洁有力
虽然议论文侧重于说理,注重客观论证,但说理和论证也要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因此若能运用修辞手法,如用比喻或引用的方法,可以增强议论文的感染力,使作文文采飞扬且不失张力。如一位同学在作文《为信仰而努力》中写道:
信仰是什么?信仰是宋濂“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的读书热忱,是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济世情怀,亦是《石灰吟》中“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执着与坚毅。一个人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并甘愿为之奋斗的决心与精神,便被称之为信仰。正如世界上最杰出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信念只有在积极的行动中才能生存,才能得到加强与磨砺。”有了信仰,我们才能用更加坚毅的步伐勇敢前行,排除万难;有了信仰,我们才能心怀热忱,踏上逐梦之旅。追梦之路固然艰辛,但心怀信仰之人,才能苦尽甘来,梦想成真。
引用名言警句,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令人信服。
近墨者未必黑
古语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但在我看来,这种观点带有一定的片面性,因为近墨者未必黑!
近墨者未必黑,是由事物自身的属性决定的。把油和水放在一起,油永远不会和水融在一起儿,是事物本身的属性决定了它们不会受彼此影响。周敦颐曾在《爱莲说》中说:“予独爱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确实,莲从盛开到凋零的整个过程都是在黑乎乎的泥潭里完成的,但它洁白无瑕、明媚动人、惹人怜爱。莲虽然整日与“墨”相处,却并没有变“黑”,是莲洁身自好的品格,使之有了“出淤泥而不染”的能力。
近墨者未必黑,取决于个人的追求与信仰。屈原,身处善恶不分、忠奸不辨的楚国权贵阶层,他却大公无私、刚正不阿,始终把百姓安居乐业当作毕生追求,“上下而求索”。包拯,生活在任人唯亲、尔虞我诈的官场,他却清明廉洁、执法公正,绝无半点私心,被老百姓亲切地称作“包青天”。鲁迅,看到国家受难,人民思想麻木的情形,毅然决然弃医从文,以笔为枪,抨击社会各类丑恶现象,振奋国民精神,终成民族脊梁。他虽生活在灰暗腐朽的年代,却依旧心系祖国和人民,给人们带来希望。可见,追求与信仰,让一个人无论面对什么样的困难与阻碍,都能不为所动,这不正是“近墨者未必黑”吗?
近墨者未必黑,就如同近朱者未必赤。三国时期的后主刘禅自幼便与饱读诗书的丞相诸葛亮相伴,却不知进取,不务正业,整日只知饮酒作乐,最终一败涂地,后来还闹出“乐不思蜀”的笑话。放眼现代,清华学子刘海洋虽饱读诗书、学富五车,整日沉浸于良好的文化氛围中,却还是做出“硫酸泼熊”等无良之事,轰动一时,令人震惊。可见,近朱者也未必赤。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近墨者未必黑,近朱者也未必赤!环境对人的影响并非绝对的,只要拥有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意志,即使面对恶劣的环境,也能绽放光芒!
点 评
本文论点较为新颖独特,作者反其道而行之,对俗语“近墨者黑”略加修改,提出了截然不同的观点,激发了读者的兴趣。另外,论据非常充足,论据与观点的紧密结合,增强了作文的说服力与合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