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好记叙文的策略

作者: 于妍

记叙文是重要的写作体裁,写记叙文有一定的规范和要求,不能写成流水账,要有清晰的写作顺序和浓烈的感情。写记叙文时,要把握记叙文六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六者缺一不可。六要素齐备有助于读者更好地分析文章结构,把握事情发生和发展的脉络。同时要注意选材,铭记选材的三大原则——宜小不宜大,宜少不宜多,宜真不宜假。最后,合理安排文章结构,各部分应详略得当。因此,写记叙文要从以下三方面入手:把握记叙文要素、注意选材和详略得当。

一、记叙六要素齐全

记叙文是反映生活、表达思想和情感的文学形式,有效运用六大记叙要素——人物、事件、时间、地点、原因、结果,能使文章更为立体和生动。这些要素相互交织,共同构建了完整的故事世界。首先,人物是叙事的主体,通过人物的对话、行为、心理活动等,可以充分展示其特点和性格,使之成为故事的核心。事件是记叙文的核心内容,是串联整个叙事框架的线索。每个情节的转折都能丰富故事,让读者的情感随之起伏。合理设计情节能展现人物性格的复杂性,增强故事的吸引力。时间的安排是叙事的基础架构,确定了故事的发展脉络,有助于读者把握故事的进程和节奏。时间可以使故事更加具体,增强读者的代入感。地点为记叙文提供了背景,通过对场景的生动描写,可以营造浓厚的氛围感,同时为人物行为提供合理的背景支撑。地点的选择应与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协调一致,从而增强故事的感染力。原因和结果是维系记叙文逻辑严谨性的关键,所在原因说明了事件发生的背景,结果揭示了事件的影响和意义。清晰的因果关系能使故事更加完整,能引导读者进行深入思考与反思。例如:

响亮的放学铃声响起,原本还在昏昏欲睡的同学立刻精神抖擞,目光炯炯地盯着老师,希望老师能快点下课,好去食堂吃饭。奈何,数学老师还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听着教室外其他班同学跑向食堂的欢笑声,坐在教室后排的同学已经迫不及待了,伸长脖子看着老师,只等老师一声令下。坐在后门旁边的同学悄悄把后门打开了,为放学做好准备。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可是老师还讲个不停,同学们不禁哀怨地想着抢不到大鸡腿了、吃不到受欢迎的土豆饼了。正当大家满腹牢骚的时候,数学老师说了句:“同学们,下课,吃饭吧,没讲完的明天继续讲。”老师刚说完,班级立马躁动起来,有些同学匆忙喊了句老师再见,便从后门飞奔而出。看着大家飞奔的身影,数学老师不禁哑然失笑,对剩下的同学说:“看来我耽误大家吃饭了,下次一定不拖堂!”说完,数学老师迈着小碎步款款离开。我低头看了看时间,现在正是排队的高峰期,索性晚会儿去吧。和我有一样想法的还有一些同学,我们淡定地复习知识点。过了一会儿,时间差不多了,大家相约来到食堂,果然已经没有排队的了,但大鸡腿、土豆饼也没有了。

——《“干饭”记》

作者详细记录了同学们着急去食堂吃饭的事,生动描写了老师拖堂时同学们的焦急心情。恰到好处地交代了记叙文的六要素,并运用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让文章活泼生动。

二、谨记选材原则

写记叙文时,选择素材是非常关键的环节,是写好文章的基础,直接关系到写作的成败。生活中的琐碎细节是丰富的写作宝藏,在积累素材的过程中,要遵循一定的准则。首先,应该留意细小而具体的素材,这样的素材易于读者接受,能使读者更快地沉浸在故事中。微小的素材往往更真实,能触动读者的情感。其次,精简的素材更能凸显故事的主线,避免过多的细节导致故事变得烦琐。恰当选材有助于保持故事的连贯性,从而增强故事的感染力。再次,真实性是选材不可忽视的原则。无论是选择真实事件,还是表达真挚情感,都能引发读者的共鸣。真情实感是挑选素材时的另一个要素,生活中的平凡瞬间,在真挚的情感推动下,具有特别的意义。例如:

午饭过后,天气炎热,爸爸妈妈都躺在沙发上睡午觉,我百无聊赖地盯着窗外,试图发现一些好玩的事。突然,我的视线被一对祖孙所吸引。步履蹒跚的奶奶身上挎着个大篮子,旁边的小孙子手里抱着个菜篮子,祖孙俩一步一步地艰难地往前挪,毒辣的阳光将他们的脸颊晒得红扑扑的,汗水早已浸透了衣服。突然,一个踉跄,小孙子整个人向前倒去,菜篮子里的菜撒了一地。我原本以为小孙子会哭,没想到他坚强地站了起来,对投来关心目光的奶奶比划着,应该是说没事。接着,他不顾疼痛,赶紧去捡地上的菜。捡完菜,看到奶奶额头上的汗,小孙子又牵着奶奶的手,坐到路边阴凉处休息。看到这儿,我急忙跑向冰箱,拿出两瓶矿泉水,朝祖孙俩走去,希望能给他们带来一丝清凉。

——《夏日午后》

这篇文章的魅力在于作者通过自己真实的经历,充分表达内心深处的感受,有真情实感,能使读者产生情感共鸣。作者精心安排场景,将个人经历转化为能让人感同身受的体验,每个细节都如在眼前,使作品充满了吸引力。这样从真实体验出发的写作方式,为故事注入了活力,让作文光彩照人。

三、详略得当,结构合理

在记叙文写作中,恰当安排详写与略写是搭建文章骨架的重要技巧。详写并非无边界地渲染,而是通过重要情境的创设和核心人物形象的塑造凸显主旨。这样的细致描写不仅增添了作文的生动性,也为阅读带来了感官上的愉悦,让读者在字里行间感受情感的共振。略写则是对背景信息或辅助细节的技巧性缩减,使作文结构紧凑,使得写作主题被冗余情节所掩盖。优秀的记叙文详略得当,能精准地彰显文章的中心,使得文中的高潮部分充满力量,而支线内容又恰如其分,不显冗余。写作时,要善于在这两者间寻找平衡点,确保主要内容得以充分展示,而辅助信息又井然有序,不过多占用篇幅。例如:

小时候我总是期待开学,因为开学就能见到同学,可以和同学聊天,还能学到许多新知识。但随着慢慢长大,我逐渐对开学没有了期待,甚至产生了不想开学的心理。不知不觉假期结束,开学的第一天早上,我无精打采地背着书包走在上学的路上,这条路已经走过千遍万遍,甚至闭着眼睛都能到学校。一想到开学又有写不完的作业,厌烦情绪溢满心头。这时,路边一对母女的对话飘进我的耳朵。“妈妈,咱们快点走吧,我想快点见到老师和同学!”

上一篇: 把握五点,议论文写作迎刃而解
下一篇: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