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辨之花,绽放于文字之中

作者: 陈旭聪

文  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一个人叫士成绮,听说老子是圣人,不远千里前来请教。他见到老子之后非常失望,他说:“先生,我观察你的样子,一点也不像个圣人啊!”晚上回去之后,他反思自己不该以貌取人,于是第二天再去见老子。

老子并没有因为昨天的话让他吃闭门羹。士成绮感到十分意外,他说:“先生,昨天我对您不恭敬,我心里十分愧疚。”老子却淡淡地说:“我已经领悟了大道的实质,你说的这些会对我有什么影响呢?”

根据材料,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

一、明确论点,确定结构

写议论文,首要任务就是明确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这就需要仔细研读材料并从中提炼出关键信息,根据关键信息提炼出中心论点。明确了文章的中心论点后,要为文章确定结构。

议论文的结构是清晰明了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在提出问题部分要明确提出中心论点,不需要使用复杂的语言;分析问题部分要根据中心论点进行分论点的设立,每个分论点都要为中心论点服务,展开详细的论述;解决问题部分总结全文,强调中心论点。

材料内容是老子与士成绮的故事,表现了老子在面对他人质疑时淡然的态度,凸显了老子内心的坚定。由此可以提炼出文章的中心论点:内心与外在评判之间的关系。确立了中心论点,再按照议论文的结构写作成文。文章开头可引用材料提出中心论点,正文部分通过分析材料中士成绮与老子所表现的不同态度和行为,进一步论述内心的坚定与外在的评判之间的关系,并列举相关示例深入论证坚守内心的重要性,不要被外界的声音所干扰。结尾再次强调中心论点,启示我们应该学习老子淡泊名利、不轻易因他人评价而动摇本心的坚定信念。在论述过程中要紧扣中心论点,不要偏离主题,确保有充足的论据来论证论点。

二、积累素材,丰富论据

恰当使用论据可以让文章更具有说服力,这也是在考查同学们的素材积累是否足够丰富。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养成收集素材的好习惯,生活是写作最好的素材库,要细心观察身边的人和事,多留意社会热点以及时事新闻,从而为“素材库”添砖加瓦。除了多观察身边的事,也要多阅读各类书籍。随着时代的发展,互联网更是一个巨大的资料库,方便同学们查找相关资料。在筛选论据时要根据文章论点的需要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素材,避免使用一些过时或不够典型的论据。

以本文题为例,可以选择的论据有很多。比如物理学奠基人之一的爱因斯坦,他所提出的相对论颠覆了人们的传统认知,但在他的理论刚刚提出时就遭到了大众的嘲笑和质疑,然而他并没有被这些流言所动摇,依然坚信自己的理论;居里夫人作为一位杰出的物理学家和化学家,在研究放射性元素时并不被科学界所认可,有人甚至质疑她实验结果的准确性,但她依旧坚持自己的研究;达尔文的进化论在最开始提出时受到了宗教界和学术界的激烈反对,但他没有被这些反对声吓倒,依旧坚定地相信自己的理论。这些经典论据都可以为中心论点提供有力的支持,从而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三、运用论证方法,增强表达效果

议论文中常用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和对比论证等。合理运用论证方法能够增强文章的说服力。比如在使用举例论证时,要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事例进行论述,通过摆事实论述中心论点的正确性;运用道理论证时,可通过引用名人名言、谚语俗语等论证中心论点;运用对比论证时,可以从正反两方面论证来证明中心论点的正确性。

根据本次作文提供的材料,同学们可以用爱因斯坦、居里夫人、达尔文等名人的事例进行举例论证。也可以引用鲁迅“对于谣言,我是不会懊恼的,如果懊恼,每月都得懊恼几回,也未必能活到现在了”的名言论证中心论点。

议论文写作是锻炼同学们逻辑思维能力及表达能力的有效途径,在写作过程中要先确定中心论点,然后再深入剖析,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论证中心论点的正确性,合理安排文章结构。文章写完,要反复修改,补充论据,杜绝语病和错别字。平时要多阅读一些优秀议论文,借鉴其写作手法和语言风格,不断提升议论文写作能力。

原  文

不惧流言,坚守本心

“走自己的‘道’、让别人说去吧。”如同老子的做法一样,在面对士成绮的指指点点甚至出言不逊时,老子却说:“我活在自己的‘道’里,而不是活在你的嘴里。”(文章开头引用老子的话引出中心论点。)

“道”指道路、初心以及精神上的追求。然而,在追求途中,不免出现流言和反对的声音。他们会抓住某一个与自己不同的地方不断抨击以此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在数不清的他人评价中,我们应择利略弊,若是善意的,我们应接纳并做出改变;若是恶意的,我们应学习老子的态度,不活在他人嘴里。

可若选择的“道”开始就是错误的,那么,我们应及时止损,切勿越陷越深。否则,你将如同陷入黑暗的沼泽,找寻不到光明的方向。老子心中的“道”虽与世俗的眼光不同,但他所追求的方向是正确的。

我们应学习老子不惧流言蜚语,坚守初心和信念。士成绮以世俗的眼光评价老子,以貌取人。不可否认的是,老子的成就是伟大的,对后来的许多文人雅士产出了难以估量的影响,推动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促进了社会的和平发展。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被外界的声音所动摇,更有甚者,由于太在意他人的目光、看法从而失去了信心。(通过对比论证有力地论证了中心论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因此,老子的态度才应该被更多人认可,在追求梦想抱负的道路上,如若被安上“莫须有”的“罪名”,我们应像老子所说的“活在自己的‘道’里,而不是活在你们的嘴里。”

听信流言,轻则怀疑自我,动摇本心,重则一直活在别人的流言里。老子所说的“活在自己的‘道’里”,并不意味着与世隔绝,好坏不分。相反,这是一种对自我认知的坚持,对内心需求的尊重。老子眼中的“道”,或许不符合世俗的眼光,但也正是因为他淡泊名利,追求和平与自由的态度让我深深敬佩。(通过写自己的感受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不因他人评价而动摇本心,如若他人的评价有道理,那么,我们应积极听取;如若评价是消极的,甚至是错误的,我们应坚守初心,不活在他人的嘴巴里。

花开花落,云卷云舒,生命不该只是在乎外表的光鲜与否;退去浮华,心中的“道”伴随岁月成长,接踵而来的可能是打量的目光和质疑的话语。这时,我们应像老子一样——走自己的道,让别人说去吧。

升格指导

整篇文章能够紧扣材料,引用老子的话点明中心论点。全文论述比较全面,论证思路也很清晰,从正反两方面论述问题。文章开头引出中心论点,主体部分详细论述了老子的观点,结尾总结全文,回扣论点。全文结构清晰,层次分明。

整体来看,文章写得很出彩,有些地方可以修改润色。比如在论据上主要谈老子的思想态度,虽然也有说服力,但论据显得单一,可以引入相关事例进行论述,使文章内容更加丰富,论证更加有力。

升格文

不惧流言,坚守本心

在生活的长河中,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道”,这里的“道”就是要走的道路,也是我们的初心,更是我们的精神追求。正如老子所言:“走自己的‘道’,让别人说去吧。”这并非老子孤芳自赏,而是他坚守自我,不受外界干扰的初心。

老子面对士成绮的指指点点,甚至出言不逊时,只是淡然一笑道,我活在自己的“道”里,而不是活在你的嘴里。他的“道”是淡泊名利且追求和平与自由的态度。这种态度就是他心中的一盏明灯,为他照亮了前行的道路。在老子心里,士成绮的话就像一阵微风,吹过便了无痕迹,根本不能动摇他内心的坚定。

在追求“道”的途中,我们总会遇到各种流言以及反对的声音,用各种无端的理由来抨击我们,试图让我们放弃追求。我们不会被这些声音所左右,正如老子所说,我们不能活在他们的嘴里,我们要活在自己的“道”里。

历史上许多伟大的思想家、科学家和艺术家都曾遭受过世人的误解和批评,但他们仍然坚守自己的初心。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刚提出的时候,就遭到了许多人的质疑,但他没有因此放弃,而是继续深入研究,最终用实际行动证明了其理论的正确性。艺术家凡·高的绘画风格在生前并未受到大众的认可,但他依然坚持自己的艺术追求,最终成为后印象派的代表人物。不论是爱因斯坦还是凡·高,他们都在一声声质疑声中坚守着自己的本心,活在自己的“道”里。

我们不能盲目地坚守自己的“道”,如果我们所遵循的“道”一开始就是错误的,那么就应该及时止损,重新审视自己的方向是否错误,否则就将陷入黑暗的沼泽,找不到光明的方向。

老子的“道”虽不被世俗认可,但他所追求的方向是正确的。他的成就以及思想,对后来的许多文人雅士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所倡导的新思想,为政治制度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也促进了社会的和平发展。他的精神和态度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被外界的声音所影响,有些人甚至因为太在意他人的目光和看法,而失去了本真。这时我们更应该像老子一样,坚守自己的“道”,不要轻易受外界的影响。听信流言,轻则怀疑自我,动摇本心;重则一直活在别人的流言里。

老子所说的“活在自己的‘道’里”,并不意味着与世隔绝,好坏不分。相反,它是一种对自我认知的坚持,对内心需求的尊重。老子眼中的“道”,或许不符合世俗的眼光,但也正因为他淡泊名利,追求和平与自由,让我深感敬佩。

我们应该像老子一样,走自己的“道”,让别人说去吧。不要轻易因他人评价而动摇本心,要善于从他人的评价中完善自我。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越走越坚定。

花开花落,云卷云舒。褪去浮华,在心中的“道”伴随下,享受岁月静好,坚信老子的话——走自己的道,让别人说去吧。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