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生活,灵动作文

作者: 徐桂平

生活是本厚重的书,记录着我们的成长足迹。回归生活,对于写作而言,意味着从日常细节中汲取灵感,用真实经历引发读者情感的共鸣。

一、敏于观察生活,咫尺藏韵味

生活中的写作素材,如同空气中弥散的花香,无处不在,需要细心感受。比如,清晨的一缕阳光,穿透窗帘的缝隙,照亮了房间的一角,这便是一天美好的开始;晚饭后家人围坐桌前,分享一天的趣事,那便是幸福的模样。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瞬间,都蕴藏着生活难得的诗意。试着放慢步伐,用心感受周围的变化,哪怕是一朵正在开放的花,一片落叶的轨迹都不应被忽视。如: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我像往常一样走在上学路上。今天的阳光特别温柔,透过树叶的缝隙,洒在地上,形成一片片光斑。走着走着,我看到一只小猫蜷缩在墙角,享受着暖洋洋的阳光。我不禁停下脚步,蹲下身子观察它。小猫似乎感受到了我的目光,慵懒地睁开眼睛,向我投来好奇的眼神。这一刻,我感觉自己和这只小猫建立了某种连接,虽然我们无法用语言交流,但那份温暖和平静的感觉却如此真实。这次的观察让我意识到,生活中的美好就隐藏在这些细小的瞬间里。我们平时可能因忙碌而忽略它们,但只要放慢脚步,用心观察,就会发现这些美好无处不在。我想,这就是生活给予我们的小确幸吧。

作者非常擅长观察生活中的细微之处,并从中汲取灵感。作者详细描绘了一个简单场景:一个普通的早晨,一路阳光,一只小猫,这些细节集中展现了作者敏锐的观察力。作者不仅作为旁观者记录了所见所感,更试图从小猫的角度感受那一刻的温暖和平静,这种尝试让文章更加生动有趣。通过与小猫的“眼神交流”,作者感受到了与生活中小生命之间的某种连接,这种细腻的感受是观察生活的重要成果。

二、勤于记录生活,点滴聚江河

人的记忆像块巨大的海绵,吸收了无数生活片段。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记忆会逐渐淡化,如果不通过某种方式加以保存,许多珍贵瞬间和感受最终会消失在记忆的海洋中。可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美好,保存下来,随时翻阅,重温那份感动。这些记录就像生活的“点滴”,看似微不足道,聚集起来却能形成“江河”,汇聚成一段段难忘的记忆,成为人生的宝贵财富。记录生活的方式很多,比如写日记、写随笔、拍照或录像。无论哪种方式,在记录时都不需要太多修饰和雕琢,如实反映经历和感受即可。找准描写点才能发掘作文灵动的提升点,尝试将这些记录抽象化、提炼出主题,然后围绕这个主题加以展开,从而赋予文章引人入胜的美感。如:

2023年3月15日,星期三。今天下午,我独自一人走在回家的路上,天空突然下起了小雨。雨滴轻轻敲打在伞面上,发出清脆的声音,像自然界的乐章。我忍不住放慢了脚步,想更多地享受这突如其来的宁静。街道两旁,新绿的叶子在雨中显得更加鲜亮,空气中弥漫着泥土和草叶的清新味道。

走过一家小店前,我被窗户上几盆颜色鲜艳的花吸引。雨水顺着花瓣滑落,带走了尘埃,留下一片片闪亮的绿意。这一刻,我仿佛看到了生命的顽强和美丽。我站在那儿,静静地观察了好一会儿,心中充满了感慨。到家后,我决定把这份宁静和美好记录下来。我拿出笔和纸,尽力将那一刻的感受转化为文字。虽然我知道文字永远无法完全捕捉那份真切的感觉,但这种尝试本身就是对生活美好瞬间的一种珍藏。

作者记录了一个普通下午一场雨带来的一系列美好瞬间:雨滴敲击伞面的声音、新绿叶子的鲜亮、花瓣上滑落的雨水等。第一人称的叙述,不仅保存了这个美好的瞬间,也在某种程度上加深了对生活的感悟,并将所见所感传达给读者,让读者能共享那份宁静、美丽。

三、善于刻画生活,细处见真章

“细节决定成败”,这不仅适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也深刻体现在写作中。生活细节像自然界的纹理,细看方能发现其独有的美丽和秩序。刻画生活,意味着要将这些平凡中的非凡展现出来。加强细节描写并非简单堆砌信息,而是要挖掘那些能触动人心的细节,让它们成为故事的亮点。例如,在描写人物时,不只是说他们“快乐”或“悲伤”,而描述他们快乐时眼角上扬的细微笑容,或悲伤时眉头紧锁的细节,从而让人物形象更加鲜活,情感也更加真实。此外,环境的细节描写同样重要。环境不仅是背景,它能反映和加强作文中的情绪和主题。描述环境中的色彩、声音,甚至空气中的味道,可以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更好地融入故事。精心设计细节,作文会更加灵动。如:

还记得那个凉爽的秋天早晨,我和爷爷一起去公园散步。阳光穿过稀疏的云层,轻轻洒在我们的肩上,感觉温暖而不刺眼。公园里的老榕树下,一群鸽子围着一个小女孩跳跃,她手里拿着一包鸽食,笑得像整个世界都是她的。远处,一位老人在慢慢地推着他的轮椅,轮椅上的老伴手里拿着本旧书,时不时地朗读几句,两人的脸上都洋溢着满足的微笑。我们沿着石子路继续前行,脚下踩着落叶,发出‘沙沙’的声音,像秋天的交响乐。爷爷指给我看路边的一朵野花,它不起眼,却散发着淡淡的香味,让人忍不住停下脚步。我拿出手机试图捕捉这简单却美好的瞬间,但很快发现这些感觉无法通过屏幕传达。

通过对阳光、老榕树下鸽子和小女孩的描写,不仅展现了生活的美,还通过这些细节营造出温馨、其乐融融的感觉。特别是描写小女孩“笑得像整个世界都是她的”这一细节,生动展现了孩童的纯真和快乐。文章还巧妙利用对比,如老人推轮椅的场景与小女孩喂鸽子的场景形成对比,结合多种感官体验(如光感、声音、香味)展现了生活的多面性,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还可进一步进行情感描写,展现人物内心的感受,这样不仅能让人物形象更加饱满,也能提升文章的深度。

四、惯于表达生活,技巧融真情

每个人都有独特的生活体验,这些体验充满了真情实感。将这些情感表达出来,能让读者感同身受,触动读者的心灵。但要想有效表达这些情感,就要掌握一定技巧。真诚是表达生活情感最重要的前提。无论表达的是喜悦、悲伤、愤怒还是其他复杂情绪,都要真诚对待自己的感受,将它们充分呈现出来。真诚可以让文字更具感染力,让读者能感受到背后的情感深度。使用第一人称“直陈其事、直述己怀”可更直接地展现思想和感受,采用“我感到……”“我认为……”这样的开头,让读者能更容易进入文字空间,隔空建立情感连接。另外,有时最简单的话语往往最动人心,需要用质朴、留白的描写技巧,赋予文章“大巧不工”的阅读效果。如:

雨滴轻轻地敲打在我的伞上,发出嘀嗒嘀嗒的声音,像大自然的低语。我的心情和这阴郁的天气一样沉重。今天,我在学校遭遇了失败,数学考试没能得到预期分数。我一直以为自己准备得很充分,但现实却给了我一记响亮的耳光。路过一家小店时,我隔着橱窗望见店内一盏明亮的灯光,照亮了店主忙碌的身影。我忍不住停下脚步,心想,即使外面的世界再怎么阴暗,总有一束光在等待着我。我深吸一口气,感觉到空气中混杂着雨后的泥土味和花香,这让我想起了爷爷教我种植的那些花草,以及他总是说的那句话:“失败乃成功之母。”到家后,我没有直接进屋,而是站在门前,让雨水淋湿了我的头发和肩膀。终于我鼓起勇气、推开家门,迎着妈妈关切的目光说:“妈妈,我考得不好,但我知道我还可以做得更好。”妈妈没有责怪我,只是轻轻抱了抱我:“没关系,我们一起努力。”那一刻,我感到前所未有的温暖。

作者巧妙运用环境描写表达的情感,如春雨、小店的明亮灯光、门前的雨景等,这些细节不仅让场景变得生动,也象征着希望和坚持。用第一人称直陈其事,让读者能直接感受作者的心境变化,并通过对比昏暗的天气与内心的挣扎,以及最后家的温暖,展现了真挚的感情。尽管在表达真情实感方面做得很好,但可以考虑加入更多关于个人成长和反思的内容,例如从这次失败中学到了什么,或这次经历导致自己对未来的看法和计划发生了怎样的改变,突出成长主题。

五、敢于超越生活,笔墨传哲理

生活像一条大河,时而平静,时而汹涌,而在这“大浪淘沙”的过程中,留下的金子便是那些经过提炼、总结、升华后的生活哲理。正如一句古老的格言所说:“生活是最好的老师。”生活中的每件事,无论大小,都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和哲理。因此,敢于超越生活,通过笔墨传递这些哲理,是写作中的一种高阶追求。平时要养成反思的习惯,在平凡的生活事件中寻找不平凡的意义,从日常的细节中提炼普遍真理,并在写作中以论述的方式呈现出来,用清晰的逻辑阐释生活哲理,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既看到生活的影子,又能感受到思想的深度。结合对比、类比的技巧不仅可使文章内容更加丰富,也能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接受。如:

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我在公园的长椅上看见一位老人和一个小男孩在下棋。小男孩显得有些不耐烦,每次都急于落子。老人则不紧不慢,每走一步都深思熟虑。不久,老人以压倒性的优势赢得了比赛。小男孩不甘心地问:“爷爷,你为什么总能赢?”老人笑着回答:“因为我懂得等待和观察,每一步都要思考对方的想法和下一步的走法。”这件事让我深思,生活就像这盘棋,急躁只会错失更多。我开始反思自己的生活态度。以前的我总是急于求成,不管是学习还是与人相处,总想快速达到目的。但现实往往与想象不同,这种急功近利的态度让我多次遭遇挫折。就像下棋,如果不考虑后果急于落子,最终只会一败涂地。从那以后我学会了耐心和观察。无论是处理日常小事,还是面对人生的大决定,我都会深思熟虑,尽量稳妥行事。

通过下棋这一活动,对比急躁与耐心的不同表现,进而以老人赢得比赛作为结果,巧妙阐释了保持耐心的重要性。作者结合具体生活情景和人物互动,使抽象的道理变得简单易懂、讲解说理自然顺畅。淡然还可加入更多生活中的例证来延伸哲理的适用范围,如将耐心和观察的重要性延伸至学习、工作、人际交往等,以印证哲理的合理之处,使文章更有说服力。另外,在反思和转变的过程中,可详细描写内心的挣扎、困惑以及最终的豁然开朗,以使读者深入理解从失败中学习与成长的道理。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