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名著学习,塑造鲜活人物

作者: 黄兢

名著,是岁月长河中璀璨的珍珠,它们以深邃的洞察力和精湛的技艺,雕琢出了一个个人物形象,让后世学子得以窥见世界的广阔与高远。我们应漫步于名著花园,采撷那些塑造人物的精妙之花。

一、汲名著之精华,绘人物之神韵

1.细品个性,勾勒人物轮廓

在名著的海洋中遨游,先应学会细致入微地分析人物性格。如《草房子》里桑桑的顽皮纯真,《小王子》中小王子的纯真与孤独,《西游记》中孙悟空的机智勇敢、猪八戒的憨厚贪吃,每一笔都生动描绘了他们独特的个性。我们应学会从人物的言行举止中提炼关键词,为笔下人物勾勒出鲜明的轮廓。

如以“爱我,就别把我搂得太紧”为题写作,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展现小明内心的矛盾与挣扎。他爱母亲,感激她的呵护与关怀,但又渴望独立,希望有自己的空间去探索、去成长。这种复杂的情感为全文奠定了基调。可以开篇设定情境:以一个温馨的春日早晨为背景,阳光透过窗帘的缝隙,洒在房间的每个角落,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略带慵懒的氛围。主人公小明(化名),一个正值青春期的少年,正躺在床上,眼神中闪烁着对外面世界的好奇与向往,但身体却被母亲温柔的双手轻轻搂抱着,这份爱,此刻却让他感到了一丝束缚。在此基础上,可借鉴名著中的内容。(1)《简·爱》中的独立精神。在描写小明渴望独立的心情时,可借鉴《简·爱》中简对自由和平等的执着追求。通过小明的内心独白,表现他对个人空间、自我价值的渴望,如:“就像简·爱在罗切斯特先生家寻求的不仅仅是生存,更是尊严与自由一样,我也渴望在这片天空下自由地呼吸,勇敢地飞翔。”(2)《小王子》中的童真与哲思。从小王子的视角,将小明对世界的好奇与不解转化为一种单纯而又深刻的思考。比如,小明望着窗外飞翔的鸟儿,心中默念:“就像小王子离开自己的星球,去寻找真正的朋友和爱一样,我也想挣脱这温柔的束缚,去寻找属于我的那片星空。”

2.情感交织,展露内心世界

情感是人物鲜活的灵魂。阅读《红楼梦》中林黛玉的多愁善感、贾宝玉的叛逆柔情,可学会捕捉人物内心的细腻变化,用文字勾勒出他们情感的波澜起伏,使读者能感同身受。

以“秋日枫叶”为题写作,主要探讨在面对复杂情感时,如何走出自我封闭的围城。在写作之初,可开篇设定如下情境:一个静谧的夜晚,月光如水,洒在空无一人的街道上,营造出一种孤寂而沉闷的氛围。主人公小雨(化名),一位内心藏有无数秘密的少女,正独自坐在窗前,凝视着窗外的月色,心中涌动着复杂的情感。她轻抚着手中的一把旧锁,那是她试图锁住自己情感的象征。在捕捉人物内心的细腻变化中,可参考借鉴《红楼梦》中的心理描写,如学习《红楼梦》中对林黛玉多愁善感、心思细腻的描写方式,深入小雨的内心世界。比如,通过小雨的眼神变化(时而闪烁着泪光,时而凝视着远方发呆),面部表情的微妙变化(嘴角偶尔勾起的苦笑,眉头紧锁的忧虑),以及内心的独白(如“这锁,锁住的不仅是过去,还有我那颗渴望被理解却又害怕被看穿的心”),来表现她内心的挣扎与矛盾。

3.环境映衬,构建生动舞台

环境是塑造人物的舞台。如《汤姆·索亚历险记》中的密西西比河畔,书中不仅描绘了自然风光,更通过环境映衬出汤姆的勇敢与好奇,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我们应懂得如何利用环境描写映衬人物性格,增强故事的真实感和人物的立体感。

以“红叶的遗憾”为题写作,可将深秋的画面缓缓展开,山峦层林尽染,红叶如火,落叶铺满了蜿蜒的小径,营造出一种既美丽又略带哀愁的氛围。主人公林浅(化名),一位温婉细腻的少女,独自漫步在这红叶纷飞的林间小道上,每一步都似乎踏着岁月的痕迹,心中藏着一份难以言说的遗憾。由此引出题目“红叶的遗憾”,预示着一个关于错过、遗憾与成长的故事即将展开。在写作中,可借鉴名著中的环境描写方法:(1)《骆驼祥子》中的京城胡同。虽然《骆驼祥子》的背景与本文截然不同,但可借鉴老舍先生对京城胡同的细腻描写,描绘小径的曲折、树影的婆娑、远处山峦的轮廓等细节,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那份静谧与幽远。(2)《红楼梦》中的大观园四季。学习《红楼梦》中对大观园四季变换的描写手法,将深秋的红叶林描绘得更加生动具体。通过对比夏日绿叶的生机勃勃与秋日红叶的凄美凋零,反衬林浅内心的变化与成长。

二、炼字句以匠心,传人物之神采

1.对话生动,言为心声

名著中的对话,字字珠玑,尽显人物性格。《西游记》中师徒四人的对话,各具特色,展现了他们不同的性格与情感,借鉴可让笔下的人物更加鲜活。因此,应学习如何通过对话表现人物的不同性格,通过对话让人物的形象跃然纸上。

以“宋江过年”为题写作,开篇设定在北宋末年,雪花纷飞的冬日,梁山泊迎来了一年中最温馨的时刻——春节。作为梁山好汉的首领,宋江不仅要操持山寨的各项事务,还要与兄弟们共度佳节,展现其领袖风范与兄弟情深。以此为背景,引出题目“宋江过年”,通过一系列生动细腻的对话,表现宋江复杂的人物形象。首先,可描绘梁山泊上下张灯结彩、喜气洋洋的节日氛围。雪后的山寨银装素裹,红灯笼高挂,酒香肉味弥漫在空气中,一派节日的热闹景象。通过宋江与吴用的对话,表现两人对春节筹备的细致安排。吴用提出:“哥哥,今年春节咱们得办得比去年更热闹,让兄弟们都能感受到家的温暖。”宋江点头应允,语气中带着几分豪迈与温情:“好!就依军师所言,不仅要让兄弟们吃好喝好,还要搞些有新意的活动,让大家过个难忘的年。” 接着,可以详细描述宋江如何亲自参与策划并安排节日活动,如组织比武大会、猜灯谜、赏花灯等。在这些活动中,宋江的每次发言、每个动作都透露出他对兄弟们的关爱。在比武大会上,宋江鼓励参赛的兄弟:“大家尽管放开了打,但切记点到为止,我们为的是乐和,不能伤了和气。”话语间体现了他对兄弟情谊的重视。可选取几个具有代表性的角色,如李逵、武松等,通过他们与宋江之间的对话,深入挖掘宋江的内心世界。例如,在与李逵的对话中,宋江可以表现出他对李逵的包容与教导:“铁牛啊,你这性子得改改,别动不动就动粗,咱们是好汉,得讲个理字。”李逵则憨笑回应,表现出对宋江的尊敬与信赖。

2.细节入微,动作传神

细微的动作能揭示人物的性格和内心世界,如借鉴《小王子》中对小王子言行举止的细腻描绘,可用精准的动作描写,让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仿佛就在眼前。

以“起跑线上”为题写作,开篇可设定一个充满活力与希望的场景——一次校园运动会的跑道起点上,阳光洒满绿茵场,同学们或紧张或兴奋地等待着发令枪响的那一刻。主人公小雨(化名),一位平时文静内向的女孩,此刻正站在起跑线上,准备参加她人生中第一次短跑比赛。由此引出题目“起跑线上”,通过细致入微的描写,展现小雨在起跑线上展现的勇气、坚持与自我超越的美丽瞬间。可参考名著细节,借鉴《红楼梦》中对人物细微动作的描写手法,如林黛玉的轻蹙眉头、贾宝玉的甩袖等,描写小雨的细微动作。例如,小雨在起跑前轻轻地深呼吸,闭上眼睛几秒钟,仿佛在给自己加油打气。这个动作虽小,却透露出她内心的坚韧与不屈。在此期间,要深入分析小雨每个细微动作背后的心理状态。比如,当她用大拇指轻轻摩挲手中的号码牌时,或许是在提醒自己不忘初心、坚持自我;当她调整跑鞋鞋带时,那份认真与专注,则是对能力的肯定与对胜利的渴望。

3.心理剖析,触及灵魂

心理描写让人物更加真实可信,深入剖析人物心理,是塑造人物形象的关键,如《安徒生童话》中卖火柴的小女孩心中的渴望与绝望,通过心理描写,让读者感受到她的无助。要学会用心灵感受和塑造人物,用文字触及读者心灵的柔软处。

以“生命因奉献而美丽”为题写作,以一段温馨而富有哲理的引言开始,比如:“在岁月的长河中,总有一些人,以无私的奉献,点亮了生命的灯火,让这个世界因他们而更加美丽。”随后,自然而然地引出本文的主人公——林晓(化名),一位默默无闻的社区志愿者,通过她的故事,展现“生命因奉献而美丽”的主题。选择一个清晨的社区公园,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在正在忙碌的林晓身上。她正带领着几位志愿者清理公园的垃圾,为居民们营造一个更加整洁的环境。通过环境描写,营造出宁静而又充满活力的氛围,为后续的心理描写做铺垫,让读者感受到林晓虽然平凡,内心却充满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社区的责任感。在心理描写过程中,可参考名著中的心理描写方法。可仿照《平凡的世界》中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深刻剖析,为林晓设计一段内心独白。比如:“每当看到这片公园因为我们的努力而变得更加美丽时,我的心里就产生了满足感。虽然累,但想到能为社区做点什么,我就觉得一切都值得。”这样的独白,既展现了林晓的内心世界,又突出了她无私奉献的精神。或者,借鉴《红楼梦》“景中有情,情由景生”的手法,将林晓的心理状态与外界环境紧密结合。比如,在帮助老人后回家的路上,夕阳将她的身影拉得很长,她抬头望向远方,心中充满了温暖与希望。这样的环境描写,不仅增强了文章的画面感,也进一步烘托了林晓内心的美好情感。

三、悟情感之共鸣,赋人物以灵魂

1.情感共鸣,拉近心灵距离

以“路曲心直”为题写作,在文章的开头可描绘一幅宁静的画面,如:清晨的薄雾中,一条蜿蜒曲折的山路延伸至远方,在这条路上,一个身影正坚定地前行,那就是我们的主人公——李明。简短介绍李明的背景:他生活在一个偏远的小山村,家境贫寒,但心怀梦想,立志要走出大山,改变命运。这样的设定,为“路曲心直”的主题埋下了伏笔,并让读者对李明的命运产生好奇心。再描写细节,可侧重如下几方面:(1)环境细节,营造氛围。仿写名著《边城》中的自然描写:可借鉴沈从文《边城》中对湘西自然风光的细腻描绘,渲染李明所走的这条山路。比如,“山间雾气缭绕,仿佛给这条曲折的小路披上了一层神秘面纱。阳光偶尔穿透云层,洒在石阶上,斑驳陆离,如同时间的印记,记录着每个行者的足迹。”这样的描写不仅展现了山路的曲折与艰难,也营造了静谧而又充满希望的氛围。(2)人物细节,表现心理。心理描写,借鉴《简·爱》,在李明前行的过程中,可通过心理描写展现他内心的坚定与挣扎。比如,当他遇到陡峭的山坡,脚步变得沉重时,可借鉴《简·爱》中对简内心独白的处理方式,写道:“李明停下了脚步,望着前方似乎没有尽头的山路,心中涌起一股前所未有的疲惫。但他很快又挺直了腰板,心中默念着:‘路虽曲,心要直。只要心中有光,就能照亮前行的路。’”这样的心理描写,既展现了李明面对困难的勇气,也让读者感受到他的成长。

2.创意无限,展现独特魅力

在尊重原著的基础上,进行艺术加工和创新。通过独特的视角、新颖的构思,塑造既符合逻辑又充满魅力的个性化人物,让作品焕发新的生命力。

以“三国歪传”为题写作,《三国歪传》作为一篇基于《三国演义》这一古典名著的创意写作,其核心在于在尊重原著人物基本性格特征的基础上,大胆进行艺术加工与创新,以轻松诙谐或另类视角重新诠释三国故事。首先,明确写作目的:既要吸引年轻读者的兴趣,又要传递正能量,寓教于乐。假设选择“诸葛亮”作为本次“歪传”的主角,因为他智慧超群、形象鲜明,便于进行创意发挥。在尊重诸葛亮“智近乎妖”的基础上,可适当加入一些现代元素或幽默感。比如,设定诸葛亮除了精通兵法谋略外,还热爱发明创造,经常利用现代科技(当然是“穿越”版的)来辅助作战,如用简易望远镜观察敌情,或设计一种能自动发射箭矢的“木牛流马升级版”。以“草船借箭新解”为例,传统的草船借箭中,诸葛亮利用雾气掩护,使敌军误射。在《三国歪传》中,可这样描写:“夜幕降临,江面浓雾弥漫,诸葛亮站在特制的‘雾隐号’上,手中拿着一台迷你气象仪,精准计算着风向与雾散时间。他嘴角勾起一抹神秘的微笑,对身旁的鲁肃说:‘今晚,咱们不仅要借箭,还要借点风。’说罢,按下遥控器,只见船上缓缓升起几块巨大的太阳能板,竟是用来收集雾气中的水汽的,通过冷凝技术转化为淡水,同时释放冷气,进一步加剧了江面的雾气。不久,对岸曹营果然万箭齐发,而诸葛亮则悠闲地品着茶,欣赏着这场‘人工雾’中的箭雨盛宴。”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