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指导

作者: 谢雅琴

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像一次心灵的探险,引领我们穿越文字织就的密林,寻觅那璀璨的思想之光。这不仅是技巧的磨砺,更是灵魂的沉潜,要求我们如同雕琢美玉般,细品材料之精髓,洞察其幽微处的脉动。在深思熟虑中,我们的心灵与文字共舞,逐渐剥离表象的迷雾,触及主题的核心。准确立意,则是这场探险的高潮与归宿,如同匠人精心雕琢,于混沌中开辟出一方清明,让文章的主旨如破晓之光,穿云裂石,照亮读者的心田。

一、细剖材料,洞察秋毫之末

1.逐字逐句,寻幽探微

每一则材料都是文字的密林,我们应如内心细腻的旅人,穿梭其间,细品每个字词的韵味,探寻它们背后的深层含义,让心灵的触角捕捉到那些隐藏于文字缝隙中的微妙情感与深邃思想。在字里行间,探寻作者之匠心,品读文字之韵味,从而洞察材料之精髓。如文题:

在文学的长河中,《红楼梦》以其细腻的情感描绘、丰富的人物群像和深邃的思想内涵,成为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其中,贾宝玉这一角色,如同一条静水深流的河流,表面看似平静无波,实则内藏汹涌澎湃的情感与思想。他不仅是贾府的贵公子,更是作者曹雪芹笔下一位具有深刻哲学思考和人性探索的复杂人物。

请结合《红楼梦》的文本内容,深入剖析贾宝玉的复杂形象。

写此题需深入剖析贾宝玉这一人物形象,探索其性格特征、情感世界,以及背后所反映的社会、文化等深层内涵。首先要仔细阅读《红楼梦》中与贾宝玉相关的章节,特别是那些直接描绘其性格、行为、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段落,期间可以认真做读书笔记,记录关键信息、精彩语句和自己的感受。在此期间,我们要从多个维度分析贾宝玉的人物个性特征。例如,他的叛逆精神、对女性的尊重与关爱、对世俗功名的淡漠,以及对诗词歌赋的热爱等。要结合具体情节和人物对话,深入剖析,展现贾宝玉复杂而多面的性格特点。同时,要深入挖掘贾宝玉的内心世界,思考他为何会形成这样的性格和价值观;关注他的成长环境、家庭背景、情感经历等方面,探讨这些因素如何影响他的思想情感和行为选择。

2.纵横交织,透视全貌

将材料视为一个有机整体,从横向对比中寻找差异,从纵向延伸中挖掘深意。如同织网捕鱼,既要网罗细节,又要概览全局,确保对材料有全面而深刻的理解。同时,要善于运用批判性思维,质疑、分析、归纳,直至触及问题的本质,为准确立意奠定坚实的基础。如文题:

汉字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历经数千年沧桑巨变,从甲骨文的神秘古朴到现代汉字的简洁明快,每一次形态的转变都承载着深厚的文化意蕴与时代精神。它不仅是语言的载体,更是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见证。

请围绕“跨越千年的笔触——汉字演变中的文化传承与创新轨迹”这一主题,探讨汉字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变化,分析其中蕴含的文化传承脉络与创新精神。

为了明确立意,要从纵向和横向对文题材料进行综合分析,力求透视和窥探该主题的全貌。首先,横向对比,寻找差异。可以横向对比不同历史阶段的汉字字形,观察它们在结构、笔画、风格等方面的差异。例如,可以对比甲骨文与楷书的字形变化,分析这种变化背后的社会、文化原因。还要进一步思考,这种字形变化如何反映了当时人们的审美观念、书写工具的发展,以及文字功能的演变等。其次,纵向延伸,挖掘深意。可以将汉字的演变置于更广阔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中考察。

3.抽丝剥茧,直达本质

面对纷繁复杂的材料,需有剥洋葱般的耐心与勇气,层层剥去表象的束缚,直达问题的核心与本质。唯有如此,方能准确把握材料的主题与意图。

以“网络舆论的双面镜:表象下的真相与理性思考”为主题的材料作文写作为例,要探讨网络舆论的多面性,分析其在信息传播、社会监督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同时要揭示其背后的虚假信息、情绪化表达等问题,最终明确在网络舆论中保持理性,寻找真相的方法。我们可以初步阅读并整理材料,了解网络舆论的基本面貌,列出网络舆论中的常见元素,如话题发起、传播路径、网民反应、媒体跟进等,形成对网络舆论整体流程的初步认识。同时,要进一步剖析材料中的每个细节,特别是那些看似平常却暗藏玄机的地方。例如,分析网络舆论中信息的真实性如何被验证或质疑,情绪化表达如何影响公众的判断,以及媒体在其中的角色和责任等。尤其要善于运用批判性思维,对材料中的信息进行筛选和评估,揭露隐藏在表象之下的矛盾和问题。

二、精准立意,妙笔生花之始

1.聚焦核心,提炼主旨

立意如箭在弦,瞄准靶心,方能一击中的。在深入理解材料的基础上,要紧密结合材料内容与要求,提出精准而独特的立意,确保文章不偏离主题。这需要我们具备高度的概括力与敏锐的洞察力,确保立意既深刻又明确。

以“逆境中铸就的坚韧与辉煌”为主题的写作为例,材料传达了在逆境中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同时强调了逆境对于个人品质锤炼和最终成就的积极影响。写作时要描写逆境如何锻炼人的坚韧品质,以及这种品质如何助力个人在逆境中取得辉煌成就。我们要将注意力集中在逆境与个人成长的关系上,特别是逆境如何激发人的内在潜力,促使个人实现自我超越,以及强调坚韧不拔的品质是逆境中的“隐形翅膀”,帮助人们在风雨中稳健前行。在深入理解材料的基础上,要进一步精炼主旨句:“逆境是铸就坚韧品质与辉煌成就的熔炉,唯有逆风起航,方能抵达成功的彼岸。”这个主旨句既概括了文章的主题,又蕴含了深刻的哲理,能引领全文。

2.推陈出新,独辟蹊径

在遵循材料基本要求的前提下,要勇于打破常规思维,追求新颖独特的见解。从新颖的角度切入,用独特的语言表达,让文章在众多作品中脱颖而出,展现个人风采。

以“时光笔触下的微光——于日常琐屑中探寻生命之彩”为主题的写作为例,这个材料巧妙地运用“时光笔触”与“微光”的意象,将平凡的日常生活比作一幅待绘的画卷,而那些隐藏在日常琐屑中的美好瞬间则如同画布上的点点微光,等待着被发现与点亮。假设提供的材料描述了几个平凡的生活场景,如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在窗台上、午后咖啡馆里的一杯咖啡香、夜晚归家路上的一盏路灯等,同时强调了这些平凡瞬间中蕴含的情感价值与生活哲理。写作时,我们不能拘泥于材料的表面,而应深入挖掘这些平凡瞬间的深刻意义。比如,可以从“时间的温柔记录者”“微小瞬间的情感共鸣”“平凡生活中的诗意栖居”等新颖角度切入,表现自己对生命、时间、情感等主题的独特理解。要灵活运用富有诗意的语言,将日常琐屑转化为文字中的美好风景。可以通过细腻的描写、巧妙的比喻、深刻的哲理句等方式,使文章充满文学性和感染力。

3.情理交融,意蕴深远

好的立意不仅要有理性的深度,更需情感的温度。将个人情感融入立意之中,使文章既有深刻的思考,又有感人的力量,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共鸣,感受到文字背后的深情厚意。

以“岁月低语,情深几许——在时光流转中感悟生命真谛”为主题的写作为例,文题材料以“岁月低语”作为开头,营造了温柔而深沉的氛围,暗示着时间的悄然流逝与生命的细腻感受。同时,“情深几许”则直接表达了文章将涉及的情感深度,而“在时光流转中感悟生命真谛”则指出了文章的主旨——通过时间的流逝思考生命的意义与价值。写作时首先要细致审题,理解“岁月低语”所蕴含的时间感与生命的细腻感受,“情深几许”所要求的情感投入与表达深度,以及“在时光流转中感悟生命真谛”所指出的思考方向与主题内容。明确文章需要同时展现理性的深度与情感的温度,做到情理交融,意蕴深远。可以从生命的意义、时间的价值、成长的过程等角度进行理性思考,分析时间如何塑造我们的性格与价值观,探讨生命在不同阶段的独特魅力与挑战,以及我们在面对生老病死等自然规律时的思考与感悟。同时,可以将自己的情感融入立意之中。可以回忆与家人共度的温馨时光、与朋友并肩奋斗的青春岁月,或是独自一人时的深刻自省。通过具体而真实的情感表达,让读者感受到文字背后的深情厚意。特别要注意将理性思考与情感表达有机融合起来,通过理性分析支撑情感表达的真实与深度;同时,通过情感表达增强理性思考的感染力与共鸣。

三、匠心独运,构建文章之骨

1.精心构思,布局严谨

围绕精准立意,精心构思文章,可采用引人入胜的开头、层层递进的论述、发人深省的结尾等,使文章结构紧凑、逻辑清晰、浑然一体。如文题:

身处日新月异的科技时代,智能机器已渗透至生活的方方面面。

请以“智能机器:伙伴、助手抑或替代”为话题,阐述你的观点并举实例论证。

要写这个材料作文,首先要仔细阅读材料,明确核心话题为“智能机器:伙伴、助手抑或替代者”。这个问题实际上是在探讨智能机器与人类之间的关系,以及这种关系在未来的发展趋势。它要求我们思考智能机器在人类生活中的角色定位,以及这种定位对个人、社会,乃至人类文明可能产生的影响。在理解材料的基础上,要进一步根据自己的理解、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提炼出个人对于智能机器的看法。同学们可以将智能机器视为伙伴、助手或替代者中的一种,也可以持中立态度,探讨智能机器在不同情境中的多种角色。重要的是,要明确自己的立场,并用充分的论据支持这一立场。

2.论据充分,论证有力

运用丰富多样的论据支持立论,如通过列举事实、引用数据、分析案例等多种方式加强论证的说服力。同时注重逻辑的严密性和连贯性,确保每个论点都有据可依、每个论据都严密有力,让文章既有理有据,又令人信服。如文题:

身处在一个日益全球化的世界中,文化交流成为人们相互理解、消除误解的必要途径。

请以“文化交流:搭建理解的桥梁”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要写好这个材料作文,首先要仔细阅读材料,明确其核心: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文化交流成了促进不同国家和地区人民相互理解、消除误解的重要手段。这要求我们应认识到文化交流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将其作为文章的中心论点。基于材料主旨,应确立一个清晰、具体的立意。例如,可以从文化交流如何促进国家间的友谊与合作、如何增强文化的多样性和包容性、如何帮助人们跨越文化和语言的障碍,实现深层次的理解等角度入手,选择其中一个或多个作为文章的中心思想。为了使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可以在中心思想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立意角度。比如,可以从历史、现实、未来三个维度探讨文化交流的意义;从个人、社会、国家三个层面分析文化交流带来的积极影响;结合具体案例(如国际文化节、留学生交流项目等),具体说明文化交流的实际效果。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