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好成长类记叙文

作者: 李存安

文题

回忆自己的成长历程,选择生活中让你觉得自己长大了的某些事,以“______,我长大了”为题目,用生动的语言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表达真情实感。

要求: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叙述清楚,条理清晰;内容具体、完整;富有真情实感;语句通顺、连贯;标点符号使用恰当;不得抄袭、套作;字迹工整、规范;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等相关信息;字数不少于800字。

导写

一、审题立意,全面分析

同学们在写文章时,要先读懂材料要求,然后确定写什么。审题就是要从材料中提取关键字词,从中筛选有价值的信息,也就是“要写什么”;立意就是对材料内容进行解读,确定主题,保证不偏离主题,也就是“要怎么写”。文章的立意要具有独特性,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用辩证的方法分析,哪怕是一件很小的事也能从中挖掘出他人想不到的意蕴,从而形成独特的立意。

对文题“______,我长大了”进行深入解读,这是以“成长”为话题的作文。“成长”是贯穿我们一生的,在这个过程中,可回想一下有哪些事情让我们印象深刻,因为这件事使自己有所触动从而感觉自己长大了。在写作过程中,需要将成长过程写清楚,通过写自己的感受深化主题。“长大”不仅是指身体的发育,还指心理上的成熟。

二、选材新颖,观点独特

文章选材往往是作者独特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体现,需要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知识储备,可以从时事热点及各种社会现象中获得灵感。平时要善于观察生活,积累写作素材,在观察身边的事物时,要思考怎样展现它的“新”。比如,“长大”可以写自己随着年龄的增长,心智渐渐成熟,开始懂事了,能够体谅父母的不容易;或是经历了挫折后得到了成长。经历可以是对某件事盲目自信结果却适得其反,也可以是想要做好一件事却没有如愿以偿;亦或是学会了新技能,完成了曾经完不成的挑战,在突破中成长。

三、细腻描写,表达情感

情感描写是一篇文章能否触动人心的关键所在,通过深入剖析人物内心世界,用生动的描写,能够增强文章的感染力,从而了解作者在成长过程中的情感变化。在写作时怎样才能让情感表达更加真挚呢?要仔细回想当时的具体情境,尝试重新体验那一刻的情感,只有把握当时的真实感受,才能够让文章触动人心。在写作时,要写出那一刻的心理变化、肢体动作和周围的环境氛围,这些细节描写能够增强文章的画面感,让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

关于“长大”这类叙事文章,只对事件进行描写不足以深化主题,还要通过描写人物内心的变化来体现从“稚嫩”到“成长”的心路历程。比如,面对挑战时的紧张焦虑以及战胜困难后的喜悦和自豪。

细腻的情感描写不仅能增强文章的感染力,还能深化文章的主题。

四、逻辑清晰,层次分明

逻辑清晰,层次分明是对一篇文章的基本要求,可按照事件的发展将文章分为若干段落,段落与段落之间要有明确的过渡句,确保文章整体的连贯性。可以把一篇文章分为开头、主体、高潮以及结尾四个部分。开头部分点明文章主题,然后叙述事件,包括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以及环境等,为写自己“长大”做铺垫。在叙述“长大”的过程中,要遵循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从事件的起因写起,详细描写心理变化过程,突出“长大”的转折点,用强烈的情感表达来表现其重要性。叙述事件过程后,要对件事进行总结和思考,思考成长中带给我们的启示或是人生哲理以及对未来的影响,从而深化文章的主题。结尾部分总结全文,再次强调自己“长大”前后的变化,展望未来,表达自己对未来的期待。

病文

老爸、老妈,我长大了

今天是立春,据说在这一天,能把鸡蛋竖着放在桌子上都不会倒。我试了老半天,可都没成功。但不管怎样,我自己是站得牢牢的。过了年,我又长大了一岁,已经是堂堂的男子汉了。(开头引用习俗来表达自己对成长的思考和对独立的渴望,很有新意,但是处在偏离主题的边缘。)

近来,我的烦恼很多,对老爸、老妈有很多意见,要让我当面去提,可又说不出口,也就只能在这儿发泄发泄了。(此段的表达容易给人一种在看一篇日记或是写给父母的信的感觉。)

首先是老妈,总把我当小孩,一天到晚张口一个“我的心肝”,闭口一个“我的小祖宗”,尽说些无聊的话,听了都叫人脸红。叠被子、烧饭、洗碗这样一些小事,她从不让我干。我试着干了一点,她就要推开我,还说:“这是妈妈干的。”但有时我一个人在家,不学会烧饭,不就要挨饿吗?我的老妈呀,这些事儿,二年级老师就已经要求我们要学会自理啦。老妈也真是太宠我了,经常给我零花钱,让我养成了乱花钱的坏习惯。早晨照照镜子,才换了3年的牙齿,却因为贪吃糖果雪糕、滥喝各种饮料,已经是酸楚难忍、蛀孔累累了!当然,我也有错。以后,哼,给我钱也不接了,接了也塞到那只“肥猪”的肚子去,一定!

和老妈正相反的是老爸,他对我太严格了。见了他,真是哼都不敢哼一声。他的命令一个接着一个,规章制度定一条又一条。早上起来,先要让我背50个英语单词,然后才去上学;下午放学回来,要我再做五道难度很大的应用题,背一篇语文课文,还要阅读报纸、杂志上的若干小故事等。我天天都要过了十点才能彻底“解放”上床。睡眠不足,只好在第二天上课时偷补。我真有点吃不消了,可爸爸好像没看见似的。上次数学测验没考满分,他竟扬言“不让我吃饭”,好几天阴沉沉的都没给过好脸色。唉,我一点玩的时间都没有。我多么喜欢踢足球啊,可是放寒假到现在,只踢过三回!一个星期里,玩的时间统统加起来,连三个小时都不到!

真的,对于老妈来说,我就是家中的“小皇帝”,要风给风是要雨给雨;而对于老爸来说,我却是家中的“小囚犯”,时时处处被动接受监管。可将来的社会是一个竞争的社会,我若不会生活自理,不会支配自己的时间,那只有被淘汰的份儿!我真想大喊一声:老爸!老妈!我既不要做“小皇帝”,也不要做“小囚犯”,我已经长大了,请你们放开手,让你们的雏鹰展翅高飞!(整篇文章都在写父母是怎样对待自己的,偏离了主题。)

升格指导

这是一篇跑题作文,写作要求是写成长经历,选择生活中觉得自己长大了的事来写,而作者通篇却在“抱怨”母亲太过溺爱自己,父亲管束自己太过严格,并强调自己其实已经“长大了”,希望父母放手让自己去闯。文章没有通过叙事来写自己“长大了”。

文中写到“近来,我的烦恼很多,对老爸、老妈有很多意见,要让我当面去提,可有些又说不出口,也就只能在这儿发泄发泄了。”这句话很容易让大家将文章理解为是作者的日记或是写给父母的一封信,文章的主体部分也给人这样的感受。从写作要求看,能选择的文体可以是记叙文也可以是散文,但本文文体不够清晰,导致整篇文章结构错乱,给人一种云里雾里的感觉。

值得肯定的是作者在语言表达上较为幽默诙谐,内心独白以及心理描写较为细腻。比如“接了也塞到那只‘肥猪’的肚子去,一定!”这样的语言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具有独特的写作风格。

建议作者在写作前仔细审题,明确主题后再写,避免偏题跑题。

下面从叙事作文的写作技巧方面对偏离主题的原文进行升格。

佳作示例

那一刻 ,我长大了

成长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生命中某个特殊时刻的改变。那一刻仿佛是一条分界线,将曾经稚嫩的我与如今的我分隔开来。那一刻,我长大了。

那是一个风和日丽的周末,我像往常一样去了爷爷家。爷爷住在郊外的一个小村庄里,小村庄承载着我童年时最美好的回忆。我刚到爷爷家,爷爷便要我去田里帮忙收割稻谷,我欣然答应了。

温暖的阳光洒在稻田上泛起层层金光。我卖力地挥舞着手中的镰刀,没割一会就感到了疲惫,胳膊和腰也有些酸痛,奈何稻谷的秸秆十分坚韧很难割断,我的双手被磨得生疼,看着爷爷熟练而迅速地割着稻谷,我不禁有些泄气。

正当我准备放弃的时候,爷爷却放下镰刀向我走了过来,轻轻拍了拍我的肩膀说:“孩子,做事不能半途而废,你看,这些稻谷都是经过顽强地生长才慢慢长大的,你现在所付出的努力都是为了稻谷收获的那一刻。”

爷爷的话就像清泉一般滋润着我的心田,我深吸了一口气,重新振作起来,学着爷爷的样子,调整好姿势,举起镰刀用力朝着秸秆挥舞下去,虽然手还是很疼,但我没有再抱怨。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逐渐掌握了收割的技巧,速度也越来越快。太阳慢慢落山了,我们终于割完了整片稻田,我站在田埂上看着收割完的稻子,心中充满了成就感。

那一刻,我感受到了成长的力量,也明白了成长不仅是年龄的增长,还是心智的成熟和责任的担当。通过割稻子,我知道了在困难和挑战面前不要轻言放弃,要不畏艰难,勇往直前。

从那以后,每当遇到困难或挫折时,我都会想起稻田里的经历,它时刻提醒我要勇敢地面对挑战和困难。那一刻,我长大了,我变得更加坚强和自信。

那一刻,我长大了,我将带着这份成长的力量勇往直前,去迎接未来的各种挑战。

点评

升格后的文章主题鲜明,写割稻谷时面对困难从想要放弃到重拾信心,细腻地展现了主人公的内心变化。文中“爷爷”的形象立体鲜明,他不仅是“劳动伙伴”也是作者“成长”的人生导师。

文章语言通顺流畅,体现了作者的文字功底扎实,语言表达能力强。对阳光、稻田以及人物内心活动等细节的描写,真实感人,突出了主题。

结尾部分做到了首尾呼应,升华了文章主题,强调“那一刻”的重要性,使文章结构更加完整。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