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语文老师“不一般”
作者: 冉寿忠 殷富来语文老师对于同学们而言亦师亦友,但老师在每位同学心中的样子是不同的,如何通过文字展现语文老师的“不一般”呢?要掌握一定的写作方法和写作技巧,进而把语文老师写真、写活。
一、明确人物身份,准确立意
所谓立意就是文章的中心,例如课文《女娲补天》表现的是女娲的善良和不畏艰难险阻的高尚精神;《白鹭》表现的是白鹭的平凡和美好;《将相和》表现的是蔺相如的机智勇敢,以及廉颇的爱国精神……立意要掌握一定的原则。首先,立意要深刻。所谓深刻就是突出观点,由浅及深,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深思,让人的心灵受到震撼或感染。其次,立意要集中。立意不能分散,在同一篇作文中,事件要相互联系,能够突出中心,切不可分散。人物、事件都要围绕同一个中心,比如写语文老师“不一般”,每个部分都要体现语文老师“不一般”的特点和个性,或者为“不一般”做铺垫。如果偏离了这个主题,作文就失去了价值。最后,立意要新颖。所谓新颖就是独辟蹊径,不落入俗套。要从新的角度、新的观点入手,避免公式化的写作思路。比如所有同学都写语文老师温柔善良,像母亲一样,无论内容多么突出,立意都显得陈旧,不能吸引读者。要立意新颖独特,首先要做到选材新颖。可以从外貌特征、语言特征、性格特征、行为特征、教学特点等多个方面着手,但要注意观察,深入思考,从生活实际中提取素材。同时在写作方法的应用上也要做到新颖,避免平铺直叙,导致文章显得苍白。
二、合理安排作文结构
结构就是文章布局,一篇作文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之间的关系怎样,开头如何点题、中间如何叙述、结尾如何扣题,三者之间如何衔接过渡,这些都是结构安排要解决的问题。
1.开头部分
明确作文立意后,就要开始写作,也就是作文的开头。最常见的写作方式是开门见山,直入主题,比如开头直接写“我的语文老师不一般”。这也是最直接、最简单的方法,但不足之处是千篇一律,过于普通,导致文章没有亮点和文采,不容易吸引读者。因此,在开头的设计上,要注重新颖。如排比式开头:“她走路时,举步生风;她讲课时,字字珠玑;她微笑时,如沐春风;她严肃时,正言厉色。她,就是我们不一般的语文老师。”再如,先声夺人式开头:“‘上课了,上课了,赶快回班级坐好,把语文书翻到XX页。’每次语文课,我们都能听到这不一般的‘喇叭’声,震耳欲聋。”此外,还可以通过外貌描写、设置悬念等方式开头。丰富多元的作文开头方式,能为整篇作文增添亮色,也更能凸出主题,点明中心,达到标新立异的目的。
2.中间部分
中间是开头和结尾的衔接、过渡,也是文章的主体部分。要写的内容很多,包括完整的事件、情境、情感、心理、动作、语言等。作文的层次要明显、事件脉络要清晰、表达的含义要明确,每个细节都要围绕中心。同时,各个部分之间要联系紧密,表达连贯,从不同角度出发,共同表达同一个主题。此外,从整体结构上看,中间要注重与开头和结尾的自然衔接。通常要掌握几个重要方法:其一,在上一段引出下文。其二是在下一段承接上文。其三,是在中间段承上启下。具体如何应用,要看作文的内容和题材,有针对性地选择。首先,要结合生活实际,突出老师的特点、个性,可以通过日常观察、沟通交流,或者与老师之间发生过的故事,塑造老师的整体形象。其次,详略结合描写事件,用真实生动的片段写语文老师的某些特质,突出她的“不一般”,注意紧扣主题,突出人物特点。此外,还可以通过语文老师的外貌、性格、言行举止、品质道德等方面的描写突出其“不一般”。可以从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等角度入手,正面描写可以是人物的外貌、语言、行为动作、心理活动、表情等;侧面描写可以是以物衬人、以景衬人、以人衬人,以侧面烘托,突出人物特点。例如:“走廊响起语文老师的脚步声,同学们的喧闹声戛然而止,个个噤若寒蝉,低下头来,不敢抬头与走进教室的老师对视。”用同学们的表情和紧张的气氛衬托老师的严厉。
3.结尾部分
常用的作文结尾写作方式是紧扣主题,卒彰显志,即在文章末尾重申立意,深化主题。虽然挑不出大毛病,但没有新意,即使文章主体部分与众不同,也会被俗套的结尾弱化。因此,结尾要巧妙构思。针对本次作文“我的语文老师‘不一般’”,结尾要总结老师的特点,同时表达对老师的真挚情感。在写作方式上可以采用总结式结尾:“我们的语文老师就是这样一个不一般的人,她严厉、正直、温暖、热情、善良,既是我们尊重的老师,又是我们喜爱的朋友,更是我们前进路上的一束光。”
三、注重语言运用
语言生动、优美、表达准确,不仅能让读者获得审美体验,更能提高作文的档次。组织好作文语言,是写出佳作的重要途径。语言运用要根据作文的内容和题材确定,可以用一种或者多种语言形式,但目的只有一个,就是突出主题,让文章更加生动。从形式上来讲,语言要言简意赅,优美、生动,不可口语化。可以尽量多用成语和名言警句等。还可以运用修辞,如比喻、拟人、排比等,让文章更形象且有深意。语言的加工,能使作文更具文采。从内容上来讲,要详略得当,避免重复。表达中心的语言要尽量详细,而与主题关系较远,或者间接反映主题的内容要简化,与中心主题无关的就不写,避免画蛇添足,甚至跑题,要用最精炼的语言表达最深刻的思想。
叙述性语言和描写性语言是常用的语言。叙述性语言一般以第一人称“我”展开,根据文章的内容和表达效果可以采用直叙、倒叙、插叙等方式,但要注意叙述的故事、事件等要清晰完整。描写性语言,通常可以与叙述性语言结合使用,根据作文主题分为人物描写、动物描写、景物描写等。
在描写人物的过程中,可以用到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等,以突出老师的外貌特征、性格特征、思想特征、心理特征、情感变化,使老师的形象更加丰满。其一,外貌描写。描写人物的衣着打扮、外在形象,反映人物的状态和个性。其二,语言描写。展现人物的特点,突出作文的中心思想,塑造人物形象。其三,心理描写。要真实,合情理,突出中心。通过特定环境、事件的描写,反映人物真实的内心活动,捕捉人物情绪、心理的变化,以彰显人物精神品质和个性特点。其四,动作描写。描写人物动作时,要通过某些关键性、典型性的动作,展现人物的特点,可以用一个或多个动词,但要准确,要反映人物的鲜活个性。其五,神态描写。通过对人物表情、眼神变化的描写,反映人物情感的变化。
以外貌描写为例:“她高挑的个子,穿着一身深灰色运动服,高高的马尾在脑后轻轻摇摆,白皙的鹅蛋脸上有一双灵气十足的眼睛,小巧的鼻子下面是红红的嘴唇,整个人看起来干练又清爽,青春又激昂。但你可不要被她可爱又甜美的外表欺骗了,她可是霸气十足、非同寻常的语文老师。”在外貌描写中设置了悬念,不仅更加生动,也更能激发读者的兴趣。
四、采用合理的艺术表现手法
作文本身就是一种艺术创作,所谓艺术表现手法,就是把文章写好、写精、写生动的方法。这些表现方法的应用要围绕文章中心,通过语言的加工、结构的安排,让文章丰富有内涵,生动有趣味。
佳作展示
我的语文老师“不一般”
每位老师都有自己的特点,有的老师走路快,如一阵风;有的老师嗓门大,如龙啸狮吼;有的老师会念“咒”,字字珠玑,全是人生大道理。而她,目光如寒夜明星,眼神如万千利剑,直击人的灵魂。无论我们“溜号”时多么专注,被她的眼神一扫,顷刻间便规规矩矩、服服帖帖。这就是我们看似很普通,实际上不一般的语文老师。(以排比、对比手法开头,引出老师的身份,突出老师的鲜明个性,同时点明主题。)
她圆圆的小脸,白皙干净,小巧的鼻子下面是薄薄的嘴唇,一双不大但水灵清澈的眼睛凌厉而有神。高高的个子,匀称的身材,一头乌黑短发更显干练利落,休闲运动的穿着也显得她格外俏皮可爱。但你可不要被她甜美、青春的外表欺骗了,她可不一般。如果不信,请往下看。(设置悬念,既能激发读者的兴趣,又能顺利引出下文,为写老师的不一般做铺垫)
上课铃声刚刚响起,全体同学已经全部坐在自己的位置上,教室内鸦雀无声,只听到走廊传来疾如风、稳如松的脚步声。接着就是“砰”的一声,教室的门被关上了。转眼,语文老师走上讲台:“合上书本,抽查古诗背诵,《暮江吟》《鹿寨》!”同学们都低着头,不敢与老师对视,生怕被抽到。“谁低头,就抽查谁!”听到此话,同学们都抬起了头,但目光都躲躲闪闪。“不用躲闪,每个人都有机会,老师会一视同仁,表现好的有小奖励,表现不好的课后自觉找老师背诵。如有困难要告诉老师,我们一起克服!”虽然老师语气轻松,但眼神犀利,我们都很紧张。抽查结束,大家终于放下心来。(通过动作、声音等描写,表现老师雷厉风行、干脆利落的性格。通过侧面气氛烘托,突出老师的严厉。生动的语言描写,让老师的个性鲜明。)
语文老师有一双洞察一切、摄人心魄的“火眼金睛”。一次老师正在讲课,小伟要传纸条给其他同学。老师讲课的声音和动作不停,只飞来一记绝杀眼神,如暗夜中的飞镖。小伟不禁打了一个寒战,立刻端正坐好。接着老师让小伟朗读接下来的课文,小伟站起来支支吾吾,竟一个字也读不出来。老师用眼神示意小伟坐下,然后继续讲课。再看小伟,哪还有心情传纸条,乖乖地坐好,目不斜视地盯着老师。老师单凭霸气的眼神,就能让同学们认真听课,真“不一般”。(详细描写老师的眼神,突出老师严厉的特点。)
这就是我们心中最不一般的语文老师,你是不是也被她的霸气所折服?(反问式结尾,言简意赅,总结老师的特点,突出了老师的严厉。同时,既写出了对老师的评价,又表达了对老师的敬佩之情,紧扣作文主题。)
点评
本文描写了一位严肃、严厉的语文老师形象,结构严谨、语言丰富,开篇巧妙应用排比句引出语文老师,生动、自然。同时,运用设置悬念、语言描写、神态描写等写作手法,让语文老师的形象跃然纸上。紧扣主题,从不同角度展开了一个立体、鲜活的语文老师形象,同时又很好地表达了对语文老师的敬佩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