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视角出佳篇
作者: 陈倩红
独特的写作视角,往往能让作文具有深度和个性。因此,在写作中,要善于转换视角,从不同的角度切入写作,从而写出人无我有,人有我新的好作文。
一、立意要独特
立意就是文章所表达的情感、思考和认识。要写出立意独特的文章,就要选择他人容易忽视的写作角度,从而使文章个性鲜明,而且富有深度。
例如写自己成长的故事。在写作时,根据自身的实际,去寻找材料,确定立意。如有同学挖掘着生活中的素材,想到自身面对中考的压力,就写了一篇《时光瓶里的秘密》,讲述一个初中生,在面临中考的压力时,偶然发现了一个古老的时光瓶,于是把自己的愿望写在纸条上放入其中,希望自己的愿望能够实现。在写作中,她回忆了自己成长的经历,反思自己的错误和不足,表达了对未来的憧憬。作者从“时光瓶”的角度表达自己对未来的期待,视角独特,表达新颖,立意深刻且富有想象力,能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思考。
一个同学的写作视角更独特,他以“一棵树的启示”为题,写一棵树的生长经历——从一粒小小的种子发芽到成长为参天大树的过程。这棵树经历了风雨的洗礼、病虫害的侵袭和人为的破坏,但是这些困难都没有压垮它,它始终顽强地生长着。作者借助这棵树的成长经历,赞颂生命的坚韧和顽强。整篇文章反思了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呼吁人们要珍惜和保护自然环境。这样的立意,不仅使内容具有深刻的内涵和哲理,也能引发读者的思考,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教育意义。
二、选材新颖
很多同学不会选材,不知道从什么角度选材。其实,要写出引人阅读的作文,选材的新颖独特尤为重要,而要做到这一点,就要选择别人未曾注意到的现象、事件或者人物等。通过这些新颖的选材,就会写出内容更加丰富多彩,引人入胜的文章。
例如史铁生在《秋天的怀念》中,通过回忆对往事进行再现,凸显对母亲的愧疚和怀念之情。作者写拒绝母亲带自己去看花,塑造了一个小心翼翼,关爱儿子的母亲的形象,之后将感情推向了高潮,这是作者跳出事件,进行的补叙。学习这篇课文后,结合这一单元的写作主题“热爱生活,学会观察”,结合着生活实际,写一篇文章,可以从生活中的场景入手,写“城市‘隐形’的守护者”——城市的环卫工人、外卖小哥、快递小哥等。他们在城市的日常运行中,发挥着不可缺的作用,可是却往往被人忽视。借助于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他们辛勤工作的场景,以及他们面对困难和挑战时的坚韧和乐观。在文章最后,深入探讨了这些“隐形”守护者对城市的重要性,展现他们并不平凡的品格和精神。文章将视线投向了城市中那些平凡但不可缺的人,对他们的工作进行了观察和描写,揭示出他们的辛苦付出和对城市做出的贡献,这样就能让读者重新审视这些“隐形”守护者,呼吁人们要尊重和爱护这些辛勤工作的“隐形”守护者。
三、构思巧妙
在构思作文时,可以采用巧妙的构思方式。例如,可以采用倒叙、插叙等不同的叙述顺序;也可以采用对比、象征等不同的表现手法。通过巧妙的构思方式,可以使作文结构更加紧凑、引人入胜。
例如作文《时间的交织》,这篇文章构思巧妙,采用时空交错的叙述方式,将文本中的主人公在现实生活中的经历与过去的回忆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独特的时空感。文中写主人公站在一座古老的钟楼前,被钟声吸引而陷入回忆,接着从主人公的视角,呈现他在不同时间段的经历,如童年的趣事,青春期的烦恼,与家人温馨的时光等等,这些回忆和现实中的场景相互交织,形成一种时空的交错感。在高潮部分,主人公意识到无论时间如何流逝,那些美好的回忆和珍贵的经历已经镌刻在他的心中,于是他明白了时间的真正的意义,并且珍惜当下的每一刻。这样娓娓道来,让文章更加的精彩。
再如《梦境与现实》,这篇文巧妙的点就是把梦境与现实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借助于主人公梦境中的经历,来反映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在文章的开头,主人公讲述了一个奇怪的梦,她梦见自己变成了一只小鸟,飞翔在广阔的天空中。可是他飞着飞着,觉得这个世界并不是多么的完美,在飞翔的过程中,闻到过难闻的气体;累了,想找个栖息的地方,可是向下一看,光秃秃的树桩,面临着生存的危机,由衷地发出感慨。在梦境的结尾,主人忽然意识到这不是梦,而是现实生活中的一个缩影。开始反思人类对自然的破坏,并且决定从自身做起,保护自己的家园。这篇文章借助于主人公梦境中的经历,来反映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这不仅构思新颖独特,而且更加增强了文章的鲜明可读性,让读者在轻松的氛围中,思考严肃的问题,增强文章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沙场点兵
《荀子·修养》曰:“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则未来可期。”意思是指道路险阻漫长,但一路前行终将到达,用以激励坚持不懈,一路前行。只要一路上费用向前,毫不停歇,未来一定会充满期望。成语“行将致远”“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说的也是类似的道理。
请以“行”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除诗歌以外 ,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得出现泄露考生身份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思路点拨
深入分析可以提出“克服困难,坚持不懈,奋勇前行”这一主题,然后围绕这个主题选材。
1.我在学习考试/备战体育中考失利,成绩一落千丈,通过反思/亲朋好友的安慰/观察动植物的顽强生长/经典名人的事例激励,感悟到了前行的力量,经过坚持不懈地努力,最终取得进步。
2.我在学习骑车/书法/绘画/书法/篮球比赛,却因自我怀疑不敢参加,最终还是战胜内心的胆怯,经过坚持不懈地练习,最终成功。
3.假期我去爬山,在前行的路上,由一开始的轻松,到半山腰的疲惫,再到战胜自我,不放弃,成功登顶,感悟到了坚持不懈的力量。
4.在语文课上,老师让查找重要的词语的含义,在查到“行”时,却没有找到其中的意思,恰好老师点名提问,我不能回答出来,下课老师为我讲解了“行”的意思,并送我相关的书籍,我受到了启发,以后奋勇向前,冲破种种的困难。
5.我跟随着爷爷在田地里拔草、施肥,起初我的动作非常笨拙,害怕着急,随着慢慢地摸索尝试,渐渐地随着爷爷的步伐,可以在田间奔跑,最终获得成长。
6.我是一滴水,自高崖而落,以自己的生命为赌注“行”于远方,谱写了壮丽的雄美的诗篇。……
7.阿婆从十三四岁起,日日早起做桂花饼到集市上贩卖,年过六十还在坚持扛起生活的重担,她身上对抗生活磨难的坚持不懈的精神力量,就是引领我前行的明灯。
8.我在寸草不生的荒芜地带行走,因缺水晕倒后醒来,发现被一对爷孙拯救,谈话间得知,他们守在这个干旱的村庄很长时间,并坚持从去年开始栽种500棵树,这都源于他们身上的坚持的力量。
9.吟诵《定风波》,感悟逆境中苏轼的旷达乐观,“一蓑烟雨任平生,也无风雨也无晴”的智慧。
根据这些选材的内容进行归类,然后立足真实,追求新颖,进行重新选材。以下供参考。
1.写出独特性:克服别样的困难,欣赏别样的风景,请填写表格。
2.变换视角:由主人公视角变为见证者的视角,即由写个人转为写他人。
提示:从小人物的身上挖掘大力量,从书中人物领悟大智慧(参考7和9的选材)
请变化写作的视角,选择你熟悉的事件填写表格,填完后可点评。思考:所选材料能够体现中心?详略如何安排?
佳作展示
时代日新,我们须行
古人云:“志当存高远。”但我认为光有志向是不够的,更得有实实在在的行动,才能最终实现志向。
罗曼·罗兰言:“最难忍受的痛苦也许是想干一件事而又不去干。”我认为在当今时代,我们要敢于行动。
不知大家有没有听过“瓦伦达心态”?它的意思是凡事先行动起来,背水一战一条道走到黑,这样反而会更容易成功。这个名词就来自瓦伦达本人。瓦伦达本是美国一个著名的高空钢索表演者,但在一次重大表演前,他因为过度的心理压力和紧张感,不能将全部的精神集中在钢丝上,不幸失足身亡。后来人们把不能集中精神做事情的人称作具有“瓦伦达心态”的人。
其实,我们的行动不必太过瞻前顾后,也不用过分计较结果,衡量盈亏。向着目标义无反顾地前进,才是在变幻莫测的新时代下最好的做法。
陆游曾诲:“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黄檗也说:“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我们在前行的路上,必有大大小小无尽阻挠,但有何妨,从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挑不动的“千斤担”。
袁隆平院士早年在乡村做教师时,偶然发现一株“天然杂交稻”,他可谓是欣喜若狂。为了证明一定能培育出人工杂交水稻,他在试验田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对那些出现分离的稻株进行研究:高的,矮的,早熟的,晚熟的……一一做了详尽记录。当被问及对失败的看法时,袁隆平却说:“不要怕失败,怕失败的人最好不要搞研究,搞研究,绝大部分实验都是失败的,不会那么一帆风顺的。”正是这种不怕失败,迎难而上的精神,才造就了这位“杂交水稻之父”,才让今天的我们不用担心粮食问题。
其实,不光是科研,无论干哪行,我们都应该有如此心态。在前行的道路上被石子绊倒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竟要因此停滞不前,甚至往回走,实为不可取。
路虽远,行则将至。回望新中国发展史,又何尝不是一步一个脚印?“神舟”上天,“北斗”组网,“嫦娥”奔月,“蛟龙”入海,其中又有多少仁人志士的接续奋斗,砥砺前行。
再看今朝,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我们正处在如此大有可为的新时代,寸阴尺璧,时不我待,赶快行动起来吧,因为我们“行”,中国便“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