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人物”与“伟大时代”
作者: 王淦生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党的二十大主题宣传百集人物微纪录片《十年家国十年心》,记录了100位为新中国建设伟大事业而奋斗的普通人物故事。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侗锦传承人粟田梅,十年如一日带领村民“织”出侗乡致富路;80后“种粮姐姐”肖定,以规模化、机械化、智能化“种田”维护国家粮食安全;90后唢呐女博士刘雯雯,将“小铜唢呐”吹响在悉尼歌剧院,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他们的故事可歌可泣,被人们永远铭记。
《十年家国十年心》所讲述的一个个普通人物身上发生的故事,蕴含着一块块中国精神的“拼图”,为这个伟大奋进的时代拼绘出中国人的“精神芯片”。
这些普通人物身上发生的“中国故事”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你又如何看待“普通人物”和“伟大时代”之间的关系?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一、审题引导
这是一则时事热点思辨型材料作文题。命题材料分为三个部分,一是新闻时事,介绍了一组“普通人物”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追求卓越,为“伟大时代”增光添彩的故事;二是材料分析,揭示了这些普通人物的不凡事迹的时代意义;三是任务要求,要求考生思考“普通人物”与“伟大时代”之间的辩证关系,写一篇能够体现自己的认识与思考的文章。
时事材料选用的是党的二十大主题宣传百集人物微纪录片《十年家国十年心》中的几位具有代表性的“普通人物”事迹。这些人物中有手工艺人,有新型农民,有民族乐手……他们的职业很普通,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都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到了极致,不仅为自己,更为自己的乡亲、为各自的事业乃至为国家和民族作出了不凡的贡献。正是由于这些普通而又卓越的人物的不断涌现,中华民族才能在各种艰难险阻中勇往直前,我们的国家和社会才能稳步前进。用鲁迅先生的话来说,他们正是我们这个民族的“脊梁”。这些“普通人物”的精神特质可用两句话概括:在普通岗位上追求卓越,活着不仅是为了自己。
其实,这也正是中华民族不朽的民族精神。所以材料中才会将这些人身上的精神特质喻为“一块块中国精神的‘拼图’”,将他们的精神内核喻为“中国人的‘精神芯片’”。
要想写出扣题紧密、立意精准、主旨鲜明的文章,必须从材料提供的人物故事中读出体现在这些普通而不凡的人物身上的精神特质,并以此作为贯穿作文的红线。只有抓住了这一精神特质,作文才不会偏离主题。这是写好这篇作文的难点之一。
写好这篇作文的难点之二是对“普通人物”与“伟大时代”之间关系的理解。
有道是“时代造就英雄,英雄创造时代”,谈及“伟大时代”,很多同学可能想到只有“伟大英雄”才能与之匹配。而这些英雄当是叱咤风云、功勋显赫、纵横捭阖、声名贯耳的“大人物”。其实,这是一种认识上的偏差。一个伟大的时代,固然需要叱咤风云的大英雄,但同样少不了默默奉献的普通人。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赞美的那样:“许许多多无怨无悔、倾情奉献的无名英雄,他们以普通人的平凡书写了不平凡的人生。”正是他们,为我们这个社会涂抹了最亮丽的底色,他们同样是英雄,是伟大时代不可或缺的无名英雄!时代的伟大,不仅因为“大英雄”们引领风骚,同样因为“无名英雄”们的默默奉献!
二、立意指导
我们要关注任务型材料中的这两个问题:“这些普通人物身上发生的‘中国故事’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你又如何看待‘普通人物’和‘伟大时代’之间的关系?”这两个问题中的前者是立意的基础,前一个问题有了答案,第二个问题的答案也就水到渠成了。第一个问题就是要我们把握“中国精神”的实质,第二个问题正是揭示“中国精神”对于当前这个“伟大时代”的意义。基于此,我们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考虑这篇作文的立意。
1.追求卓越、不懈努力会让“平凡者”变得不平凡。一个人再普通,岗位再平凡,只要兢兢业业,精益求精,把手中的事情做到极致,就能创造奇迹,登上成功之巅。
2.心系他人、胸怀祖国能让“普通人”拥有高格局。鼠目寸光、自私自利,就难有大作为;眼界高远、心系他人,就会拥有更高的格局,取得更大的成就。
3.普通者的卓越不凡,是打造“伟大时代”的前提。“伟大时代”不会从天而降,需要每个普通劳动者共同铸造。国民都恪尽职守追求卓越,才能创造辉煌的时代!
4.“伟大时代”能让每个人都各得其所、大有作为。“伟大时代”一定能让每个国民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之路,并且在这条道路上饱尝成功喜悦,实现国家和个人的同步发展。
方向一:追求卓越、不懈努力会使“平凡者”变得不平凡。
【理论素材】
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张瑞敏)
●思辨文段
“舞台有多大,成就便有多大”,很多人总会给自己“预设”一个无比宽广的平台,期待“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然而一旦遇到挫折,堕入“凡尘”,便会消极颓废,怨天尤人,将碌碌无为归咎于外部环境、客观条件。其实正如海尔品牌创始人张瑞敏先生所言:“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从琐碎的、普通的小事做起,或许正是“天助我也”的最好机会。粟田梅、肖定、刘雯雯能做成的事,我们为什么就不能做成?(江苏省盐城景山中学 王彦博)
【拓展素材】
做一件事,就要做到极致
“95后”赵脯菠是中国十九冶集团首席焊工技师。从2013年选择做一名焊接技术工人开始,他就全身心投入焊接技能的学习训练中。无论寒冬酷暑,坚持每天十几个小时高强度的学习训练,不断提升自己的技术水平。凭借多年刻苦努力练就的精湛技艺,他先后获得第13届全国工程建设系统比赛亚军、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焊接项目全国选拔赛冠军、第45届世界技术大赛焊接项目冠军、全国技术能手和全国青年岗位能手等多项荣誉。
在2019年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上,赵脯菠凭借丰富的实战经验、熟练的技巧以及稳定的发挥,完成了组合件、压力容器、铝合金结构和不锈钢4个模块的焊接,以93.53的高分斩获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焊接项目金牌,实现中国世技赛焊接项目的“三连冠”。
在谈到如何看待“工匠精神”时,赵脯菠坚定地说:“我认为工匠精神就是一个人一辈子干一件事情,把这件事情干到极致、干到最好。”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思辨文段
平时,总有人抱怨自己岗位平凡,难以出人头地;总有人羡慕别人鸿运当头,能够心想事成。古语云:“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抱怨和羡慕于事无补,练就好本领才能够梦想成真。焊接世界冠军赵脯菠,小小年纪在技术上登顶,成为首席焊工技师,正是源于他放弃空想,坚持长期高强度的技能训练。心有梦想,努力拼搏,做到极致,你也能成功!(江苏省盐城景山中学 沈歆舒)
方向二:心系他人、胸怀祖国能让“普通人”拥有高格局。
【理论素材】
世界上能为别人减轻负担的,都不是庸庸碌碌之徒。(狄更斯)
●思辨文段
用什么标准去鉴别卓越还是平庸?英国作家狄更斯有一个著名的论断:“世界上能为别人减轻负担的,都不是庸庸碌碌之徒。”放眼看去,那些“活着是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的人,纵然身份低微,名不见经传,但依然是“为别人减轻负担”的卓越者。那些让中国人端牢手中饭碗的农民,那些给城市带来卫生与洁净的环卫工人,那些筑起广厦千万间的建筑工人,那些甘受清贫给大山深处带去知识火种的教育工作者……他们都是不凡者!
我坚信这样一句话:天底下没有平庸的岗位,只有平庸的人。只要通过你的努力,给社会、给他人带去温暖、光明、快乐,你就是卓越者!(江苏省盐城景山中学 智晓慧)
【拓展素材】
不忘初心,守护濒危物种
1989年,祁洪芳从西南农业大学毕业,被分配到青海湖裸鲤救护中心,担任推广研究员。30多年来,她一直从事裸鲤资源救护、种质检测、裸鲤资源动态监测和生态环境监测等工作,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青海省优秀专家等荣誉,光荣当选二十大代表。
青海湖裸鲤又称“湟鱼”,是青海湖生态链中的核心物种,仅分布于青海湖及其湖周支流。由于湟鱼生长周期长,加之过度捕捞,2000年资源量已不足3000吨。通过多年精心保护,如今,青海湖裸鲤资源量已是保护初期的42倍,从濒临灭绝到如今出现“半河清水半河鱼”的奇观,背后凝结着祁洪芳和青海湖裸鲤救护中心所有工作人员的心血和汗水。
祁洪芳和同事们长期在野外风餐露宿,住帐篷、吃河水是家常便饭,虽然条件艰苦,但是他们从无怨言。祁洪芳从2002年第一次“出海”开展基础调查检测,这项艰辛而富有挑战和风险的工作她已干了20个年头。除获得多项荣誉,她还出版过6部专著,制定了2项国家标准和11项地方标准,获得国家3项发明专利,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30多篇。
●思辨文段
目标远大而又脚踏实地,是一个人取得成功的保证。目标远大,就是要摆脱功利心,不唯名利是图,将自己的追求目标锁定在对他人、对社会、对国家的贡献上。青海湖裸鲤救护中心推广研究员祁洪芳30年如一日,吃苦耐劳,夜以继日,使青海湖裸鲤从20年前的资源枯竭到今天出现“半河清水半河鱼”的奇观。她所追求的,正是对“生命多样性”的贡献,对子孙后代的交代。
志存高远,才能拥有大格局,才能奋发有为,与成功结缘。(江苏省盐城景山中学 宋骐)
方向三:普通者的卓越不凡,是打造“伟大时代”的前提。
【理论素材】
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毛泽东)
●思辨文段
人们总是呼唤“伟大的时代”,但是“伟大的时代”从来都不是靠“呼唤”得到的,需要每个人不懈追求、努力奋斗、共同打造。毛泽东有句名言:“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人民能够创造历史,铸造时代,就是因为自古以来,中国人民就始终如一,埋头苦干,拼命硬干,默默创造着璀璨的精神文明和丰富的物质文明。一个伟大的时代,必然建筑在每一个奋斗者奋发努力、共同夯实的地基之上。(江苏省盐城景山中学 梁晨)
【拓展素材】
让村庄变得“有记忆”
“朝则太湖晨晖晓旭,暮则方山霞光晚眺。红映千家知秋到,翠浮十里觉春来。人道江南好,亦如画溪哉。”这是王云峰写给家乡画溪村的一首小诗。在他看来,如今的画溪村就是他心中江南水乡应该有的样子。即便再多的人说了城里的好,即便大学生活让他见识了都市的繁华,王云峰始终没有想到过离开画溪村:“画溪是我的家,我想让家乡更好。”2016年大学毕业后,王云峰就回到了画溪村,担任村团支部书记。他踏遍了村里的每一寸土地,摸清了每一条河的用途及污染情况,精心绘制了一幅“治水作战图”,为每一条河写了“策划书”。3个月的时间,他和小伙伴完成了138个河道、河塘的治理。除了治水,王云峰利用空闲时间写下十多万字的材料,整理成册的《画溪诗集》作为乡土教材供村民免费查阅。他说:“做文化传递者让村庄有记忆,是我在做的一件小事,也是一件大事。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责任,我们年轻人能参与美丽乡村的建设,对我们的人生来说是很有意义的事。”
●思辨文段
再微小的力量,亦能够改天换地;再伟大的时代,也体现于每个细节。浙江省画溪村的回乡大学生王云峰便是凭着自己的“绵薄之力”,坚持不懈,兑现着他“画溪是我的家,我想让家乡更好”的深情承诺。他身处微不足道的“村官”位置,却在努力干着为家乡“改天换地”的大事。他不仅致力于村里的河道治理,更注重家乡的文化建设,其目的就是让村庄变得“更秀美”,而且“有记忆”。这就是微小力量的积累体现出的巨大能量。一个人纵然势单力薄,只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就能迸发出改天换地的能量,不断优化环境,悄然改变时代。(江苏省盐城景山中学 钱思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