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元思辨作文“人工智能与学习”导写
作者: 米学良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前段时间,聊天机器人ChatGPT横空出世,它会聊天,能回答各种问题,还能写作业、写小说、写论文、写代码等等。
随着科技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工作将被人工智能替代。有人疑惑,既然机器什么都会,我们还需要学习吗?有人说,需要调整我们学习的内容,转变学习的方式。也有人说,形势逼人,我们应该更努力地学习,以保证人类安全,维护自身的尊严……
为此,班级计划举行“人工智能与学习”主题班会。请拟写一篇发言稿,表达你对这一话题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结合材料,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这是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材料分两段,第一段,引出热点新闻——机器人ChatGPT横空出世,并充分造势,渲染其无所不能;第二段,“随着科技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工作将被人工智能替代”,指出人类已进入人工智能时代;接着说,“有人疑惑”“有人说”“也有人说”,罗列对人工智能时代如何学习的认识,有惶惑,也有理性的思考。
那么,人工智能对我们学习将会带来怎样的影响?我们该如何应对,如何迎接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呢?
首先,我们应该认识到,人类学习的本质就是培养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在“人工智能”和“人类学习”关系的论述中,首先需要厘清“人工智能系统”(如ChatGPT)和“人类学习”在处理问题的内容、处理问题方式和处理问题的结果上有什么本质不同。比如材料中提及的“会聊天,能回答各种问题,还能写作业、写小说、写论文、写代码”,这些是否是“人类学习”的全部。在这个前提下,再讨论人类是否需要学习,是否需要变更学习方式和内容以及人类学习的意义,才能合理且深入,否则论述会流于空泛。
因此,写作时,对于第一种观点,可以解其疑惑,驳斥“无需学习”的谬论。对于第二种观点,应承认其合理性,同时还要进一步分析如何调整学习内容、转变学习方式,这样才能将文章引向深入。对于第三种观点,可以分析人工智能到底会带来哪些伦理问题,同时对人工智能的剖析可以不仅限于它的缺陷,指出恰恰是它的完美会给人类带来威胁。当然,在此基础上,首先应认真思考并说明:人类的尊严到底是什么?应该是思想的独特和学习的终极意义——完善自身、改造世界。而人工智能并不能提升它自己,不可能像人一样解决问题,拥有创造力。这些讨论,提及其中一方观点即可,不必面面俱到,平均用力,应有所侧重。
参考立意:
1.人工智能时代,唯有不断学习才不会被时代抛弃;
2.充分利用人工智能,学会学习;
3.乐学善思,驾驭人工智能;
4.提升学习能力,用好人工智能;
5.人工智能时代,应转变学习方式。
让人工智能为学习赋能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
大家好!
今天我发言的主题是人工智能与学习。ChatGPT的出现引发了人们对人工智能的热议,有“随波派”直言可以依赖AI,无需学习;有“积极派”认为,变革之下应改变学习内容,转变学习方式;有“担忧派”害怕引发伦理问题呼吁与AI齐头并进。我则认为,无须恐慌,也勿言止步,人类需不断学习,终身学习,让人工智能为学习赋能,不断将创新推向高峰。
科技的发展并不意味着人的解放。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且不论AI在基本信息处理时的漏洞,单说在涉及非理性领域的文学创作、情感表达等方面上,AI并不能完全取代人类。海子说:“借芦苇摆动我们才认识风,但风还是比芦苇重要。”人类创造了人工智能,但人工智能无法创造人类。无论是ChatGPT的文章超过才子才女的生花妙笔,还是DeepMind击败李世石,人工智能,不可能取代人类学习思考这些最复杂的心智活动。
人工智能,小小的芯片,可以装下浩如山海、汗牛充栋的书籍,可以在一秒钟进行上亿次运算,但电流、程序,怎可像人类一样,具有炽烈的心跳和喷薄的情感?ChatGPT写作时,人工智能确实可观古今于须臾,扶四海于一瞬,将存贮的海量词汇、信息信手拈来,但人工智能写作,怎有人类“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的激情勃发,怎有“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的逸兴遄飞;怎有“寂然凝虑,悄焉动容”的沉浸思考,怎有“把栏杆拍遍”的壮怀激烈,怎有“一叶落而知天下秋”“落花流水春去也”的悲秋伤春……
所以我说,不必担心“机械姬”的叛逃会变成现实,AI的制造也不是潘多拉魔盒的开启,而是人类超越自身极限的又一次跳跃。AI时代是学习者的时代。有独立之思想,自由之人格,眼中有光,心中有爱,人类不会物化,更不含沦为人工智能的奴隶。 人工智能,“能”而不“智”,相较于人类,它在很多方面很能干,有能耐,但无法超越人类的智慧。因为智慧不是来自机器,而是来自于人类的体验、学习、思考、创造。
因此,唯有学会学习,才能成为驾驭人工智能的主人,让其为万物灵长的人类学习赋能。万里之遥朝发夕至的交通便利,足不出户送货上门的生活便捷,这是我们可以共享的人工智能带来的红利;但切忌过分贪图人工智能的便利,疏于学习和思考。“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当今时代,我们看到不少人,学历越来越高,但学力越来越低,沦为新的文盲。“内事不决问百度,外事不决问谷歌”,习惯于用手指在手机屏幕、鼠标在电脑屏幕游走来思考,而不用大脑思考,沦为“巨大的移动硬盘”,思考钝化,情感苍白,表达同质,离开了智能手机,如丧考妣。
笛卡尔说“我思,故我在”,身处人工智能时代,只有乐学善思,才能让人工智能为生活、学习赋能!
点 评
开篇结合材料,引发思考,接着围绕人工智能,辩证分析人工智能带来的挑战和机遇,再进一步,论述人工智能不能取代人类的学习思考,论述人工智能时代如何学会学习。结尾引用名言总结收束全文,照应开头。表达上尤善巧妙引用名言、金句,如引用诗文名句,排比渲染,意在表明人类的学习、思考、情感活动,人工智能无法取代。全文不仅文采斐然,而且富有厚重的文化底蕴,彰显人文精神,更好地表明人工智能时代对人、人文精神的深切观照和思考,揭示人工智能无法代替人类思考的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