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考作文命题预测及导写
作者: 韩延明从近几年的高考作文试题来看,虽然命题的形式不同,写作要求不同,但有两大方向是相对稳定的,那就是:紧扣社会热点;注重考查核心素养。可以预测,2022年高考作文命题,仍会顺势而为,不会偏离这个“风向标”。有鉴于此,命制以下8道预测题,并呈上写作“指导”,抛砖引玉,为广大考生备考尽绵薄之力。
双 减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双减之辩要求写作。
“双减”政策落地之后,两张语文月考试卷引发了热议:一张试卷得分12分,另一张试卷差一分就是满分。这两张试卷是两位同学的答卷。据说,“双减”之前,这两位同学的成绩旗鼓相当,但学习品质差异较大,老师也曾多次提醒,不料“双减”后出现如此巨大的两极分化,令人难以置信,感慨不已。
班会课上,老师展示了这两张试卷,并与同学们一起反思。请你在同学、老师或家长中选定一种身份,结合自己的切身体会,写一篇发言稿,谈谈对这一现象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导 写】
“双减”政策落地之后,经过一段时间的检验,引发了热议:有人赞成,也有人担忧甚至反对。本意是为了“减负”,何以招来非议?这则材料所揭示的现象就是原因所在。两位同学成绩原来旗鼓相当,“双减”之后却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究其原因,是“学习品质差异较大”。学习品质包括学习能力、学习习惯、学习状态等因素,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学习效果。
“差一分就是满分”的那位同学,一定是严于自律,踏实认真的,可能表现为会学、好学,以学习为乐;而仅仅得12分的那位同学,想必是懈怠散漫的,不会学,不愿学,把学习当作包袱。由此可见,成绩的优劣,与学习品质的好坏息息相关。“双减”之后,学生有更多的校外包括家庭自主学习的时间。他们离开了老师的监控,没有了硬性的课外作业,乐学者一如既往,从严自律;厌学者自由散漫,荒废学业,致使成绩出现天壤之别。从同学的角度,可以立意为“自律”“反思”等。同时,“双减”之后,老师要做好预判和预防,针对学生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制定应对措施,防患于未然;家长更要加强监管,做好引导和陪读,不能听之任之。从老师和家长的角度立意,可以谈“引导”“监督”“放手而不能放养”等,“双减”之后,老师和家长仍要切实肩负起自己的责任,不能对孩子放任不管。当然,也可以从更高的角度谈谈制度完善、标本兼治等。
作为任务驱动作文,写作时要明确身份,文中有“我”,包括“我”的经历,“我”的体验,“我”的思考,注意语言得体,符合文体要求。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对接:乐学善学 勤于反思 自我管理
什么更重要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清华大学校长顾秉林先生曾经送给毕业生五句话:“方向比努力更重要,能力比知识更重要,健康比成绩更重要,生活比文凭更重要,情商比智商更重要。”多少年来,这五句名言一直激励、启迪和鞭策着莘莘学子,成为他们人生之路上的金玉良言。
这五句话中你感触最深的是哪一句?请根据你对这句话的理解,给即将踏入高等学府的毕业生写一篇欢送词,表达你的劝勉和希望。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导 写】
顾秉林校长的这五句话,句句给人启迪,让人警醒。这五句话,每一句都拿两种事物加以比较,用一个“更”字权衡彼此的轻重,指点人生价值取向,充满思辨色彩,耐人寻味。
题目提示语中的“感触最深的是哪一句”“根据对这句话的理解”等词语,要求写作者从题目给出的五句话中选择一句立意行文。这属于关系型话题作文,无论选择哪一句,都要准确把握句子的含义,阐述清楚二者之间的内在关系,做到逻辑缜密,启人心智,达到劝勉的目的。“方向比努力更重要”,是因为每个人的天赋和潜能不同,不管是求学深造还是职业规划,都要认清自我,发挥自己的特长,确定好适合自己的奋斗方向。选好方向往往事半功倍,成功的几率会更大,否则就可能南辕北辙,事与愿违。“能力比知识更重要”,是说知识固然重要,但只有当知识转化为能力时,才能体现其社会价值,倘若满腹经纶而不能应用到实践中去,无异于纸上谈兵,充其量不过是“两脚书橱”,百无一用。“健康比成绩更重要”,只有身体好,才能工作好。犹如一个成功卓著的军事家,倘若他百病缠身,又怎么能驰骋疆场,建功立业。所以,追求成绩不能以牺牲健康为代价,那样必定得不偿失。所以,要注意身体和心理健康。“生活比文凭更重要”,那是因为不少人拼命追求一纸文凭,无暇欣赏路边的风景;也有人拥有了一纸文凭,又苦苦追求体面的工作,高额的薪酬,豪华的住房,以致于疏远了亲情、友情,导致子欲养而亲不待,抑或成为孤家寡人。拥有文凭是为了拥有更好的生活,不可本末倒置。“情商比智商更重要”,生活中,智商高的人可以成为科学家、工程师、律师等,令人艳羡,而情商高的人往往成为专家、学者的管理者。高情商的人更懂得人文关怀,懂得发掘资源,拓展新的天地,从而走向卓越,达到高智商的人达不到的高度。
写本题,要精准把握“更”字的含义,阐释清楚二者之间的辩证关系,体现思辨色彩,谨防简单地肯定一个而否定另一个,偏离题意。同时,谨记“五选一”,不可面面俱到,以免出力不讨好。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对接:健康生活 人文关怀
YYDS——永远的神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近日,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发布了“2021年度十大网络用语”。其中,“YYDS”名列第二。“YYDS”是“永远的神”的汉语拼音缩写,用于表达对某人的高度敬佩和崇拜。2021年东京奥运会期间,不管是杨倩夺得首金,还是全红婵一场决赛跳出三个满分,或是“苏神”站上百米决赛的跑道,全网齐喊“YYDS”,奥运期间一度刷屏。
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崇拜的“神”,对此你有何感想?请就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导 写】
题目可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解释“YYDS”的内涵,是“表达对某人的高度敬佩和崇拜”;第二层例举网民礼赞东京奥运会中国冠军杨倩、全红婵和“苏神”的现象,充分体现了新时代国人的价值取向和精神追求,充满正能量。
很长一个时期以来,“追星”热风靡天下,热度居高不减。特别是不少年轻人,疯狂地追歌星,追影星,俨然把这些“星”视为自己的“神”,自己的偶像。甚至,当有些“星”违法犯罪跌落神坛时,有些愚昧的追星者还为他们愤愤不平,出言不逊,“三观”尽毁。而这个题目展现了国人全新的“觉醒年代”的“觉醒”意识,引导人们深入思考:新时代的我们到底应该追什么样的“星”,奉什么样的“神”。杨倩、全红婵和“苏神”等体育健儿为何被人们信奉为“永远的神”,那是因为在他们身上,有很多值得人们崇拜的特质。一是为国争光的炽热情怀。每一枚奖牌的获得,每一次国歌的奏响,每一次五星红旗的升起,都代表着祖国的强大,饱含体育健儿浓浓的爱国情怀。奖牌不仅代表个人的荣誉,更象征祖国的尊严。二是全力以赴的拼搏精神。每一次争金夺银,都是力量和意志的较量,每一枚奖牌,都是汗水的结晶。这种拼搏精神,不仅在体坛,而且在歌坛、教坛、杏林、科研等,都是强大的动力,是民族精神的象征。三是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赛前备战,体育健儿经过成百上千次的训练,永不言累,为的是一个“精”字;赛场博弈,他们在速度、准度、高度上,更是精雕细刻,力求完美,终于站上颁奖台,让人顶礼膜拜。四是永不言弃的执着精神。赛场如战场,竞争异常激烈和残酷。赛场上,中国健儿无论顺利还是失利,无论争金还是夺银,甚或无缘奖牌,他们都执着坚持,毫不懈怠,生动地诠释了中国精神和奥林匹克精神。从这些角度立意,都是切合题意的。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对接:国家认同 社会责任 健全人格
中国龙——聂海胜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他,承载着儿时的梦想,穿上了军装,飞上了蓝天。遭遇过惊心动魄的生死考验,经受过生理与心理的极限挑战,有过忠孝不能两全的愧疚与遗憾,但在追梦的路上从未停止过攀登的脚步。他就是我国首批航天员聂海胜。神五、神七、神九,他三次备份;神六、神十,他两度飞天;2021年6月17日,57岁的聂海胜第三次出征太空。他说:“只要国家和人民需要,我就会勇往直前,在浩瀚天宇,继续飞出中国龙的轨迹。”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文体特征明显;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导 写】
2021年,我国航天事业捷报频传,举世瞩目。一项项成就的取得,是航天人共同努力的结晶。聂海胜,就是航天人中杰出的代表。这个叙事性材料,高度概括了聂海胜的飞天梦想、飞天经历和不懈追求,更揭示了他勇于飞天的魄力和动力。材料囊括了众多信息,这是解读题目的关键。首先,他儿时的梦想就是穿上军装,翱翔于蓝天;成为宇航员之后,他在追梦的路上苦苦攀登,从未懈怠,终于三次备份,两次飞天,成为人人敬仰的航天英雄。聂海胜的追梦之路再一次启迪人们:心若在,梦就在。一个人如果心怀远大的理想,并为了实现理想风雨兼程,永不言弃,就一定能有所收获,甚至成就伟业。其次,遨游太空要真正经历“登天之难”,会经受生理与心理上的诸多极限挑战。聂海胜明知“飞天”之险,但他义无反顾,知难而上,表现出一个追梦人超人的胆识与魄力。有了这种大无畏的胆识与魄力,任何困难、艰险都不在话下,它们都会在英雄面前却步,这正是成功的奥秘所在。再次,追求无止境,敢于挑战极限才能活出精彩的人生。从三次备份到两度升空,聂海胜永不满足,永不止步,努力追求卓越,向更高的目标奋进,终于创造了奇迹,达到了常人难以企及的高度,使自己的人生焕发出异样的光彩。最后,也是更为重要的,就是要抓住材料最后的那句话,深层透视聂海胜的内心世界。“只要国家和人民需要”,“继续飞出中国龙的轨迹”,从这句简短而掷地有声的豪言壮语中,我们看到一颗国家人民利益至上,甘愿为祖国航天事业奉献终生的赤胆忠心,聂海胜把”爱国爱民”视为自己的崇高使命,他的家国情怀才是真正的动力所在。从以上四个角度立意行文,都是切合题意的。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对接:家国情怀 社会责任 健全人格
帼国英雄——孟晚舟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21年9月25日,被加拿大非法扣押了1028天的孟晚舟女士获释回国。在中国政府的包机上,她发表了震撼人心的感言:“泪水抱怨化解不了愁苦,伤春悲秋翻越不过泥泞,与其困顿挣扎,不如心向阳光,冲出阴霾。有些风浪,难免艰险,唯有直面才能扬帆远航;有些抵达,难免迂回,历尽波折终会停泊靠岸。……我们祈祷和平,幸运的是,我们生在一个和平的时代;我们崇尚伟大,可贵的是,我们生在一个伟大的国家。”
孟晚舟的感言感动了无数人,也启迪了无数人。你是否也感触颇深?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内心感受。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文体特征明显;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导 写】
这属于言论型题目。审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言论的内涵,在此基础上寻求最佳立意角度。孟晚舟经受了长达1028天的关押,如今重获自由,即将回到祖国的怀抱,与家人团聚,内心可谓五味杂陈,有千言万语要向自己的祖国、同胞和亲人倾诉。题目中所选的只是感言中的数句,均发自肺腑,言简意赅,字字惊心,句句感人。题目中的每一句话都启人心智,都有写作的触发点和突破口,都可以提炼出不同的立意。第一句,用“……化解不了……,……翻越不过……,与其……,不如……”的句式,强化和突出了“心向阳光”这一关键词。日复一日,长夜漫漫,问君归期未有期,但是因为乐观自信,希望之火不灭,孟晚舟终得摆脱囚笼,迎来曙光。“乐观与自信”,是战胜黑暗、走出逆境的良药。第二句有两层意思,面对人生遭遇的风浪波折,“唯有直面才能扬帆远航”,“历尽波折终会停泊靠岸”。第一层告诫人们,要敢于直面挫折,正视逆境,不向命运低头,敢于做“蒸不熟、煮不透、砸不碎、嚼不烂的一粒响当当的铜豌豆”;第二层告诉人们,“波折”未必不是一笔宝贵的财富,经受“波折”的人生才是成熟的人生,经得起考验的人生,才算精彩的人生,风雨过后才能欣赏到美丽的彩虹。第三句也有两层:祈求和平,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为“生在一个伟大的国家”而自豪,而骄傲,因为有实力强大的国家做后盾,有强硬的中国政府的大力协助,孟晚舟才得以被无罪释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