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戏为伴,逐梦青春
作者: 邓可欣◢ 推荐语
作者写的是2024年江西省中考作文。文章由“我”参加戏曲排演的经历联想到戏曲传承的意义,选材新颖,立意高远。紧扣材料中“有益身心健康”这一关键词,着重叙述了“我”在戏曲排演过程中受到的磨炼和获得的感悟,成长线清晰且不突兀。文章以采茶戏练习为明线,以“我”的情感变化为暗线,明线对“身”,暗线对“心”,在与老师的对话中情感线由暗转明,双线结构突出了心理的成长。
“打锣要打苏州锣,对歌要对茶山歌……”眉目染脂彩,腰身系裙装。耀眼的灯光下,伙伴们舞着水袖扇花划过舞台的那一刻,我在意的,不再是台下歆羡的目光与热烈的掌声。那一刻,热爱抵过所有。

犹记得,午后阳光透过窗户洒在训练室内,一群孩子,踏步背手,持扇而立,心里满怀着对舞台的憧憬。老师细碎而轻快的台步、随腕舞动的红扇、余韵无穷的唱腔,都让我们惊羡不已。那一夜,悠扬动听的家乡戏音入了我的梦,轻盈优美的舞姿在梦中清晰可描摹。
早知学艺者必先饱尝艰辛,却未曾想过真正练习时远没有立志时想的那么轻松。在耗腿砖上被往下压的那一瞬,痛感就像刀刃游走于心房;对镜学步,身体却难以协调;高音也太难了,我对它几乎有了条件反射,开口而声难鸣;老师的叹息与可能被淘汰带来的压力使我暗自流泪……幸而在一天天的磨砺中,我的动作一点点连贯起来,自然起来,有了些许韵味。老师的那句“梅花香自苦寒来”,我终于在采茶戏练习中体会得越来越深。
于是,春日,训练室内,扇花似火,在指间飞速旋转;盛夏,伴着室外的骄阳,清亮的戏曲唱腔一遍遍响起;清秋,丰收的时节,一个个动作串起来,道具用起来,舞韵渐显。终于,到了隆冬时分,《搭船巧遇》的“船妹”一角由我担任,沉甸甸的龙头、船桨交到了我手上,为我的肩头增添了一份重量。
“鲤鱼想水就下河,雕子想窝就回窝……”一遍遍的练习使我对动作、站位愈发熟悉。仰望舞台,我满心欢喜地以为,自己与在聚光灯下闪耀的时刻已近在咫尺。
然而,演出前的排练却让老师皱紧了眉头。尽力展现自己戏腔舞姿的我只盼台下一声赞许,却听到老师严肃的声音:“你还记得自己先前说的吗?来到这里除了提升自己,渴望聚光灯下的舞台,还有什么愿望吗?”
“传承……赣南采茶戏文化。”
“要知道,戏非歌舞,戏里有角色。你的朋友被地主欺压,卖身为奴,你会怎么办?地主对你的好姐妹动起坏心思,你要怎么化解?见到好友的惊喜,对歌时由衷的快乐,你都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了吗?难道你站上舞台,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
“三人对歌多欢喜,又唱苦来又唱乐……”沉思过后,我开始在舞台上用心去演绎。这一次,与戏为伴,漫长岁月中传承下来的文化承载了更多的东西,有汗水,有热爱,有梦想……半天工夫妆就的浓艳眉目,浓缩着几年的坚持。直至现在我还能想起排练室里那配合着矮子步舒展的水袖、赣南方言的对白……
与戏为伴,青春绽放光彩!这份光彩,用热爱投射,它的主色调,是传承!
江西省赣州市第三中学
指导老师 杨 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