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说明的顺序
作者: 吕爱民单元要求
1.掌握说明文写作的三种基本顺序。
2.能根据说明对象的特征、说明的目的等合理安排说明顺序。
3.灵活运用说明方法。
写作指导
说明顺序通常分为三种: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一、时间顺序
时间顺序是按照事物发展、变化的先后来介绍某一事物的说明顺序。如《中国石拱桥》按从古代到解放后的时间顺序来介绍,反映了我国石拱桥的发展史;《大自然的语言》开篇按照春夏秋冬四季更替的顺序来陈述物候现象;《蝉》中的一段文字“于是它外层的皮开始由背上裂开……头先出来,接着是吸管和前腿,最后是后腿与折着的翅膀……接着它表演一种奇怪的体操……然后用一种几乎看不清的动作……”是按先后顺序说明蝉的蜕皮过程。
时间顺序多用于介绍事物的发展变化、制作工序的说明文,如介绍历史发展、技术进步、产品制作过程、文字演变、动植物生长等。因为凡是事物的发展变化,都离不开时间。
采用时间顺序进行说明时要注意:
1.确定说明对象适合按照时间顺序来说明。
2.把要说明的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合理地划分成几个阶段。
3.用表示时间顺序的标志性词语说明每个阶段。如:年、月、日;最初……紧接着……然后……再后来……最后…
二、空间顺序
空间顺序是按事物空间结构关系来说明事物特征的一种说明顺序,一般有从上到下、从前到后、从中间到两边、从外到内、从远到近、顺时针方向和逆时针方向等。
如《梦回繁华》介绍《清明上河图》的主体内容时,就采用了空间顺序:“画面开卷处……画面中段……后段……”将画作切分成三个部分,按照从前到后的顺序依次描写。
空间顺序多用在介绍建筑物、场所、物品等的说明文中。因为它们都是实体事物,占据一定的空间。
采用空间顺序进行说明时要注意:
1.确定说明对象适合按照空间顺序来说明。
2.按事物的特点和人们的观察习惯来安排空间顺序,空间结构复杂的事物可以综合采用多种空间顺序。
3.使用方位名词,或参照物和方位名词结合说明每一部分的位置。
常用的方位词有:上、下,前、后,左、右,东、西,南、北,里、外,中、内、旁……
三、逻辑顺序
逻辑顺序是按照事物或事理的内部联系来说明的,一般用于对事理的说明中,有时也用在对事物的说明中。
常用的逻辑顺序有:先总说后分说、从概括到具体、从现象到本质、从主到次、从个别到一般、从原因到结果、从特点到用途等。
如《时间的脚印》介绍破坏石头的自然因素,采用的是先总说后分说的顺序;《恐龙无处不有》用在南极发现恐龙化石这一事实佐证“板块构造”理论,采用的是从现象到本质的顺序;《大自然的语言》在说明影响物候的因素时.采用的是从主到次的顺序。因为这些事物复杂抽象,需要按照一定的思维规律来介绍才能说清楚,而逻辑就是思维规律。
采用逻辑顺序进行说明时要注意:
1.确定说明对象适合按照逻辑顺序来说明。
2.根据说明对象的特点和人们的思维习惯来安排合适的逻辑顺序,多种逻辑顺序可以综合使用。
以上三种说明顺序,具体采用哪一种,或是以一种为主,多种兼用,要根据说明的目的和说明对象的特征,合理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