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畏偏见:闯出自己的路

作者: 张飒一

“人心中的成见是一座大山,任你怎么努力都休想搬动。”这是《哪吒》系列电影第一部中申公豹所说的话,在第二部中得到了进一步的诠释。

哪吒与敖丙,背负着沉重的偏见之山,却又在关键时刻毅然将其抛开。哪吒是魔,敖丙是妖。从出生那天起,哪吒就不被人看好,他阴差阳错成了魔童,被误解,被排斥,百姓认定他是灾祸的化身;敖丙因为龙族的身份被歧视。两人都因为魔与妖的身份心甘情愿地背上了“成仙”这座大山,在那个星光璀璨的夜晚,他们并肩而立,各自握拳,一起发誓要得道成仙,不让父母担心。他们只是想要一个身份,一个被世人承认的身份。

但成仙就一定是正道吗?不,偏见与不公一直存在,电影中给观众们留下深刻印象的申公豹,在元始天尊的弟子中,他修炼最为勤勉,但他是妖族,是豹子精修炼成人,所以从未得到重用。资源分配的偏颇与对妖族出身的歧视,让申公豹为进入十二金仙之列,曾沦为无量仙翁手中最为锋利的刀刃。劣迹斑斑的履历尽管不为人知,但被拿捏,注定要被迫付出更多,即便违背本心。所以,有多少人认为屠城的是申公豹?现实生活中,我们是否也会先入为主,因为偏见而误解他人?

统御玉虚宫,弟子如云,却为一己私欲,嫁祸龙族,血洗陈塘关,置百姓于死地,这样的无量仙翁,岂能为正义代言?而申公豹看似诡计多端,为达目的不择手段,他却会把自己攒了多年的仙丹都留给家人,他是天庭不起眼的“边角料”,也是家乡的骄傲,是弟弟的榜样。面对李靖的援手,他嘴上不饶人,却购药置粮。见弟弟负伤,他理智犹存,力护哪吒双亲,孤身对战三龙。试问,此等举动,又怎言其为恶?

包括哪吒在成仙考核中所要制服的妖怪,他们又有何错?土拨鼠循规蹈矩,排队取食;申正道一见“阐教”旗帜,竟自断一臂,以求正道教化。有人惧石矶娘娘之貌,却不知她爱美之心,她纵使败北,亦不失乐观之态,犹拾绿叶,自饰容颜……

世间没有绝对的正义与邪恶,是非黑白,是刻板印象与成见盖的棺。金色不一定代表正义,黑色也不一定代表邪恶。当哪吒揭露了无量仙翁的罪行后,捕妖队的成员却置若罔闻,既因其既得利益者的身份作祟,也因他们内心的偏见和思想的僵化……

在经历种种后,哪吒扔掉了“成仙”的大山。他背负着世俗的眼光降世,不容于世俗的偏见,最终抛弃了这些世俗的束缚。从第一部的“我命由我不由天”到第二部的“小爷是魔,那又如何?!”他不认命,不认(尸从),势必要打破规则,活出自我。他并非不在意旁人的看法,在与哥哥相见时会忧虑自己的外貌,被他人议论时亦会愤慨,甚至陷入“容貌焦虑”。然而,这些都是他成长路上的磨砺。哪吒突破穿心咒的场景肯定令大家记忆犹新。穿心咒是什么?哪吒发现了世道的不公,冲破穿心咒是战胜自己,是对不公的愤恨与抗争。他不仅想改变自己的命运,更想改变这世界,才会有最后与敖丙的对话,“因为我们都太年轻,不知天高地厚”。哪吒就是要去闯,带着勇气与信念向前闯,冲破偏见。他要打碎世俗偏见套在自己身上的枷锁,迎来身心的涅槃重生。

世人惯于为异类贴上标签,却忽略了真正的邪恶并非源自血脉,而是潜藏于歧视者的偏见之中。百姓的误解与排斥,犹如汹涌的潮水,一次次将哪吒卷入恶意的深渊之中。可偏见从来杀不死真相,只会让冲破偏见的身影更加耀眼。“以前我一直在躲、在藏,直到无路可走,我才明白该如何面对这个世界。”当哪吒用身躯扛起冰山时,所有人的谩骂声化作无声的忏悔。逃避只会将自己推向绝境,哪吒在历经磨难后,誓要将这世道颠覆,哪怕前路未知,哪怕可能遍体鳞伤,哪怕最终可能一无所获,但他义无反顾,只因他想一试。

电影《哪吒》的导演饺子说:“把你困得寸步难行的东西,就是你自己的穿心咒。”我们的命运不被定义,只有像哪吒一样冲破枷锁,有敢于一试的勇气,踏破荆棘,不畏困难,不怕世俗,才能闯出自己的路,活成自己心中的“哪吒”。

山东省实验中学德润校区

指导老师 徐雪瑶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