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有味
作者: 蔡筱冉世间红尘,来去无痕,却有百味,伴我们身侧。
春日·微甜
卸去了冰雪的枷锁,初春的小花小草露出甜甜的笑意,那是新生的喜悦。
款款走进一帘杏花微雨中,细数枝头冒出的嫩芽。村庄中一幢幢房屋在细雨的润泽下焕发新一年的光彩。
空气中弥漫着香甜的快乐。邻家的叔叔婶婶扛着农具,赶着去田野里春耕。与收获的大喜不同,这是细细的喜悦,想到是在为收获而播种,微甜就在人们心底蔓延,说不清,道不明。
拥一怀温柔春风,享一腔春日微甜。
夏日·苦涩
骄阳高照,浓密的树荫里蝉鸣不休,夏风吹不走滚滚热浪。
坐在桌前,汗水腻在身上,使人烦躁无比。随手捧起一本散文集,读到冯骥才先生的《苦夏》。“最壮美和最热烈的不是这长长的夏吗?”于是,惊觉夏的苦涩背后是伟大、崇高。
静下心来,埋头做学问,笔尖在蝉鸣中滑动,感受着冯骥才先生笔下“汗湿的胳膊粘在书桌玻璃上的美妙无比的感觉”。
绿树浓荫夏日长,我赞美苦夏。
冬日·清欢
初冬,风虽寒,心却不寒。指尖微凉,推开小院的木门,去寻找冬日里家的温暖
早晨的雾气蒙在窗户上,小院里飘来炒菜的香气。冬日暖阳照在院墙上,几只小麻雀在光影间欢快地跳跃。
一阵冷风吹过,吹走了灶台上的一团团白气,外婆的身影显现出来。我跑上前,一头扎进外婆温暖的怀抱中。这一刻,是幸福,是清欢。
人间有味是清欢。那是初冬微冷里家的温暖。
世间有味,或甜或苦或清欢,编织成一幅带着温度的画卷。
江苏省南通市田家炳初级中学
指导老师阎蕴华
推荐语
文章以季节变化为轴,将人间况味凝成三盏茶汤:春耕的微甜是芽尖初绽的生机,苦夏的汗渍涸出生命的热烈,冬灶边的清欢沉淀着永恒的温情。作者以散文诗的笔触重构古典意象,让冯骥才的哲思与苏轼的词境在蝉鸣书页、炊烟木门间悄然碰撞。文字如青瓷盛雪,于农具晨光、麻雀墙影中捕捉生活禅意,将“甜、苦、清欢”淬炼成三重生命维度。在浮华时代,这份对日常诗性的珍重,恰似推开初冬小院的木门,扑面而来的尽是人间至味。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zwcz20250509.pd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