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
作者: 赵梓均那晚的月亮圆润饱满,像一个皎洁的玉盘高悬在夜空中,望着它,我的思绪如同脱缰的野马,肆意驰骋…
我想起了嫦娥奔月的神话,脑海中浮现出一个绝美的画面:嫦娥和玉兔在月亮上欢快地嬉戏着,宏伟的广寒宫云雾缥缈,桂花树早已繁花满枝。忽然,嫦娥停下玩耍,轻轻踞脚,摘下几朵散发着幽香的桂花,放到鼻尖轻嗅,并深深陶醉,仿佛在享受天地间最美的芬芳,

我又想到自己的一次经历。那天,我和同学尽情玩耍,不知不觉间天色已暗,就赶忙骑车往家赶。半路上,月亮悄然升起,高挂在漆黑如墨的夜空中,宛如一盏明灯,洒下柔和的银辉。我不再慌乱,骑着车,吹着风,享受着夜晚的静谧。回到家时,只见月亮依旧静静地挂在天上,还在为那些晚归的人照亮回家的路。
我还想到了远在国外的哥哥。在文人墨客的诗词中,千古一轮月,月亮可以跨越时空,承载浓浓的情思。望着圆月,我和哥哥一起生活的场景历历在目。自从他去法国留学后,我们的联系便少了。他在巴黎的生活是否顺遂如意?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想着想着,我不禁吟出李白的“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最后,我想到了祖国的航天事业。我仿佛看到实验室里静静沉睡的月壤,看到月球上稳稳停泊的月球车和那面鲜艳的五星红旗,还有神舟系列载人飞船、天宫空间站等,它们都是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伟大成果。想起它们,我心中就涌起一股浓浓的自豪感。
月亮在中华文化中具有独特的地位,它既是人们情感的载体,用来思乡怀人,又是人们探索未知的方向、思考人生的触发点。它就像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中华文化的浩瀚星空中,散发着永恒的光芒。
点 评
文章富于想象,立意高远。作者按照“总一分一总”的结构,首先以月亮的圆润饱满开篇,不仅点题,还引发遐想;接着,从中国神话、个人经历、留学的哥哥、祖国的航天事业四个方面展开细腻的描述和联想;最后,总结全文,指出月亮在中华文化中的地位,意旨深远。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zwcz20250513.pd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