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物件里的旧时光与温情
作者: 赵雅静文题设计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在生活的长河中,总有一些老物件静静地躺在岁月的角落里,承载着旧时光的温暖与深情,宛如一部部无声的纪录片,讲述着我们一路走来的点点滴滴。每当目光触及这些老物件,那些被尘封的记忆便如潮水般涌来,带着我们穿越时空,回到那些充满温情与爱意的瞬间。
请你以“老物件”为切入点,讲述其中蕴含的故事,以及它所承载的旧时光与温情。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600字。
写作指导
一、审题立意
“老物件”明确了写作的核心是如爷爷的搪瓷缸、铜壶、收音机,奶奶的石磨、缝纫机等这类具有年代感的东西。“旧时光”要求在文中展现与老物件相关的生活场景与记忆。“温情”则要求重点挖掘老物件背后蕴含的深厚情感,立意上要突出情感的真挚与深沉。
二、选材构思
1.选择一个或两个老物件进行描写,开头简要介绍这些老物件出现在自己生活中的场景,引起读者兴趣
2.中间部分讲述与老物件相关的故事。如写爷爷的铜壶,可以描述爷爷每天用它烧水,一家人围坐喝热茶时的欢声笑语,刻画爷爷认真擦拭铜壶的神态、动作等;写奶奶的石磨,可以讲述奶奶用它磨豆腐、磨面粉,给全家人做可口的饭食;写外婆的针线笆箩,可以回忆外婆戴着老花镜用笆箩里的针线、布头缝补或刺绣的情景。通过这些故事和细节描写,展现老物件与人物情感的紧密联系。
3.结尾总结老物件存在的意义,将情感升华到对亲情的感恩、对传统生活方式和家族文化传承的思考上。如:“老物件承载着旧时光的重量,装满了祖辈们无尽的温情。它们是家族的珍宝,在岁月的长河中熠熠生辉,时刻提醒着我,根在何处,情从何来。”
学生范文

我家里有一把铜壶,听爸爸说,那是爷爷最用心的作品。
爷爷是个铁匠。我记得小时候,家里有什么铁器坏了或是旧了,爷爷会打一个新的出来,还会在上面刻上漂亮的花纹,如“双龙戏珠”“鱼跃龙门”等。爸爸曾跟我说,他小时候文具盒坏了,爷爷就给他做了一个新的出来,上色纹饰后,和买的不差上下。

爷爷手艺精湛,有很多漂亮的作品,但我们家人最喜爱的还是这把铜壶。
这是一把大肚铜壶,泛着红铜色,造型优雅,线条流畅,做工非常精细,壶身上雕有精美的花纹,壶柄、壶盖也都经过精心打磨,展现出爷爷对完美工艺的追求。铜壶的平整处光滑如镜,散发出微弱的光芒,仿佛照进了岁月深处。
每当家里有重要节日的聚会,亲戚们围坐一桌时,铜壶总是茶桌上的主角。爸爸会把平时不舍得喝的茶叶拿出来,用这把铜壶煮上茶,袅袅茶香弥漫在屋子里,一家人喝茶聊天,欢声笑语不断。爸爸偶尔还会自豪地讲起爷爷以前的故事,我仿佛能看见火光中爷爷专注锤打、煅烧的身影。
因为这把铜壶,爸爸妈妈喜欢上了喝茶。而我在家人的影响下,也学会了喝茶,学会了用铜壶煮茶招待客人。尽管家里有不少茶器,但在我心中,都不及这个铜壶宝贝。有一次,因为下雨,我起身关窗,不小心把旁边书架上的铜壶碰落在地。我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儿,赶紧捡起来仔细查看。幸好,壶身上只是多了一道细微的划痕,并无大碍。
如今,我已长大,生活里充斥着各种各样的饮料,喝茶的次数愈发稀少。但在书房的角落,这把铜壶始终静静仁立,被擦拭得一尘不染,依然是我最珍视的物件。因为它承载着爷爷的爱与匠心,是家族情感的寄托,更是温暖回忆的象征。我会悉心呵护它,让它永远保持明亮的光泽,见证我成长的点滴和家庭的温馨。
山西省天镇县天城初级中学集团学校指导老师赵雅静
点评
文章情感真挚,语言流畅,通过对一把铜壶的描写,不仅展示了传统手工艺的魅力,还体现了家族传承的重要性。铜壶不仅是实用的茶具,更是家庭情感的寄托和家族记忆的象征。通过细腻的描写,读者能够感受到作者对爷爷的怀念和对家庭的珍视。

老家有一台放在角落里的老式缝纫机,看到它,就会让人回想起尘封在记忆深处的旧时光。
老缝纫机的金属光泽尚未褪尽,斑驳的铁锈诉说着光阴的故事。这个“土得掉渣”的老物件,奶奶却稀罕得不得了,时常将它从角落里扒出来,擦掉灰尘,还偶尔让它继续发挥余热。每当握住机头的圆盘,我仿佛握住了岁月的指针,觅得了时光的脚印。
老缝纫机与奶奶一起“嫁”进门,见证了奶奶的青春韶华。奶奶家里兄弟姊妹多,她最小,当哥哥姐姐帮着父母下地干农活时,她得到了上学的机会,成了村子里少有的“知识分子”。奶奶是学裁缝的,绣花、裁布在她眼中是无比诗意且让人骄傲的工作。
在那段艰苦岁月里,家家户户都是“斤斤计较”着过日子。爷爷虽然身为村办企业的厂长,但薪水十分微薄。看着工人们饿着肚子干活,他常常愁眉不展,一言不发。眼看情况越来越困难,一家人省吃俭用,想帮爷爷渡过难关,奶奶更是咬咬牙,忍痛卖了自己的部分嫁妆。生活的艰辛,硬生生将一个年轻媳妇磨砺成一个干农活的能手。奶奶往往天还没亮就要到井台上挑水或下田干活,晚上踩缝纫机到深夜,一天也只挣几毛钱。渐渐地,灵巧的绣花手变成了粗糙的大手,水润透亮的脸也失去了光泽。但奶奶依旧坚定地对爷爷说:“家里有我呢,都挺好的,你就放心去厂里干吧!”
作为家里的长子,伯伯早早地挑起了生活的担子,跟着奶奶抢镶头、挥锄头,瘦弱的脊梁硬是帮着爷爷奶奶撑起了家里的一片天。一家人粗衣淡饭地过着拮据的生活,在老缝纫机的陪伴下一起往前走。走着走着,火旺了;走着走着,饭香了;走着走着,日子亮堂了。
老缝纫机是淳朴家风的见证。奶奶将上线引到下线,再用手轻轻转动圆盘,嘴里念叨着:“这台缝纫机是我们家的贵人,感觉日子苦了,我就蹬蹬脚踏板,蹬着蹬着就看开了。日子不顺了,我就拿布一寸一寸地缝着,缝着缝着就顺心了。”只要缝纫机在旁,似乎生活的结就都解开了。人生哪有那么完美,风雨侵蚀了,就补起来,总能把匆忙的时光稳下来,将平淡的日子织出花。

在淳朴家风的影响下,伯伯和爸爸靠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拼劲,开起了公司,与村里人一路打拼,走出了村,走出了县。姑姑成了一名医护人员,灾难面前,白衣为甲,逆行出征。国家的政策越来越好了,村里每一个小家都洋溢着幸福与满足,乡间也透出了现代化的气息……
那台老缝纫机,犹如一位“沧桑老者”,默默见证着一个小家庭的兴旺发达,也见证着我们伟大祖国在新时代焕发出生机与活力!
山东省枣庄市奚仲中学
点 评
这是一篇主题深刻、叙述生动的佳作,不仅记录了一个家庭的历史变迁,也反映了时代的变化和国家的进步,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教育意义。老缝纫机不仅是淳朴家风的见证,更是家人艰苦奋斗精神的象征。作者通过讲述老缝纫机的故事,表现了家人面对困难不屈不挠、勤劳持家的传统美德。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zwcz20250528.pd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