喂,别靠近那堵危墙!

作者: 程水

喂,别靠近那堵危墙!0

古人圆桌派,欢乐笑开怀!朋友们请坐,我是主持人迁迁!

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一个聪明的人,应当对世事明察秋毫,远离祸端。不要因为一时激愤或者受人鼓动,就使自己处于险境。古时候的智者,要么是见微知著,防患于未然,要么是临危决断,全身而退。今日,迁迁有幸请来五位贤者,请他们讲讲自己是如何远离“危墙”,保全自我的!

孔子:危邦不入,乱邦不居

人人都道我周游列国十四年,无所畏惧,却不知道其中暗藏了多少风险。那年,我带着弟子们到达晋国的边境,望着巍峨的城墙,却始终没有踏入一步。子贡好奇地问我,晋国如今很强大,为什么不去晋国推行仁政呢?我解释说:“晋国不讲人道,杀害贤臣,朝堂上暗流涌动,百姓惶惶不可终日,形势已危如累卵,何必要去涉险呢?”不久,晋国果然爆发了内乱,血流成河。我庆幸自己有所预见,没有踏入晋国,从而保全了自己。在我看来,这种保全自身的做法,正是出于对生命的敬畏。“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后来这八个字就记录在了《论语》中,希望你们以此为鉴

扁鹊:治病救人,保全自身

都说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更何况是我们做大夫的。话虽如此,可我在治病时仍然有个不近人情的规矩,那就是看病有“六不治”一狂妄不讲理的、要钱不要命的、穿衣无常饮食不节的、器官衰竭五脏紊乱的、虚弱到无法喝药的、迷信巫术不相信医术的。这六种情况中,前三种是因为病人的态度不对,不把自己的身体放在第一位,后三种则是无药可救。我给蔡桓公看病时,同样遵循这个原则。我一瞧蔡桓公的面色,就知道他有病,但劝了他三次,他非但不理睬,还很不高兴,我只好脚底抹油溜走了。后来,蔡桓公因为病入骨髓,药石无医而亡,那些为他看病的太医都被治罪了,只有我逃过了一劫。

范蠡:鸟尽弓藏,隐世保身

你们都听过我那句忠言吧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那时,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忍辱负重,我穷尽一身本领助他崛起。可等到勾践灭吴后,我却辞官连夜逃走了。对此,文种还笑我生性多疑,对君主不信任。我劝他说,越王这人,可以与他共患难,却不能同他共富贵。文种不相信我的话,坚持留在越王身边,最终被赐死。而我隐姓埋名,舍去王权富贵,泛舟湖上,过起了快乐逍遥的生活。我之所以能善始善终,就是因为我懂得功成身退,不立于“鸟尽弓藏”的危墙之下啊!

袁昂:坐不垂堂,悬崖勒马

有一次,汉文帝想要从霸陵山坡上纵马奔驰下山,作为他的中郎将,我岂能对他这一危险举动坐视不管。于是我来到他的车驾前伸手挽住马缰绳。文帝笑着问我:“将军可是胆怯了?”我言辞恳切地回答:“臣听说家有千金的人不靠近房檐下坐卧,家有百金的人不倚在楼台的栏杆边,圣明的君主不抱有侥幸心理去冒险。现在陛下想要驾车冲下这险峻的山坡,如果马匹受惊,车辆撞毁,那么陛下不但看轻了自身安危,还对不起高祖的基业和太后的抚育之恩啊!”文帝听了,这才停止了冒险。如今,别说“家累千金,坐不垂堂”,我们人人都不要冒无意义的险啊!

徐霞客:勇往直前,危途知返

“不要用生命冒险”,这是我送给诸位旅友的忠告。有一年,我来到云南的一座险峰前,准备前去探险。当地的老乡都劝我不要上去,说上去这座山的人都没有下来过。我当时头脑一热,有了逆反心理,非要去一探究竟,背着包义无反顾地上了山。可走到半山腰时,我就后悔了。因为我发现山上散落着不少探险者的白骨,这才知道老乡们不是唬我的。当时我也做了思想斗争:下山去肯定要受到老乡们的数落,可是上山可能会遇到危险。再三思量后,我觉得不能拿生命开玩笑,于是掏出石灰棒,在石壁上写下“霞客到此而返”,赶在天黑之前,急忙下了山。虽然我是个探险者,但是绝不拿生命开玩笑,这样才能看更多的风景。

喂,别靠近那堵危墙!1
喂,别靠近那堵危墙!2

“危墙”不是真的墙,而是指涉身险境。孔子观乱邦而不入,扁鹊见固执病人而不救,霞客遇险山而返途皆因他们

深谱“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的真谛。人生路上,明辨风险是智慧,适时退避是勇气。愿诸君以古为镜,不涉险地,不蹈覆辙。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zwcz20250635.pd原版全文
上一篇: 皮下方象
下一篇: 语 丝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