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五月插秧忙

作者: 余国良

“农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五月真够忙的,尤其是到插秧的日子,农民们忙得简直不分日夜,至今我还对那次插秧念念不忘。

记得插秧的前一天晚上,我跟着家人一起扯秧。因为“抢季节”,讲究“春插日子夏插时”,为了不误农时,所以那天夜里大家必须备齐第二天插秧的秧苗。

我第一次参加这种劳动,便学着父亲的样子,边扯边向前滑动秧马,好不容易扯了一把秧,哗哗地在水里洗干净,正准备扎把,父亲一把抢了过去说:“这秧都被你捏出水来了,还能活吗?”原来我怕秧从手里掉出来,捏得紧紧的,以致秧的腰部都被我捏伤了。

农家五月插秧忙0

父亲告诉我:“扯秧时,小指贴着秧苗根部,和无名指、中指一齐用力向前移动,顺着势把秧从泥里带起来,同时用食指和拇指把秧圈住,不要捏它。”边说边为我慢慢地示范了一遍。有了父亲的教导,不一会儿,我就学得有模有样了。

“呜——呼、呼!” 不知是谁第一个打起了“呜呼”,整个秧田立马就滚过了一片“呜呼”之声,此呼彼应,扯秧的节奏达到了高潮。秧马的滑动声越来越急,大家的干劲也越来越大,一会儿工夫,稳稳长着的秧苗就都变成了一个个秧把,列着纵队站在扯秧人的身后。明朗的月光下,放眼看去,整个秧田里就像有无数列随时准备出发的队伍,精神昂扬地站立在秧田里待命。

第二天清晨,太阳早早爬上了山冈,哪料人更早。田畈里,一排人面朝水田背朝天,参差不齐地向后倒退着,我也夹在其中,跟着他们一起插秧。你看,他们左手握着秧把,右手来回分秧、插秧,不停地摆动,活像上下翻飞的羽毛毽子;右手的食指和中指伸直夹着秧,径直向水中的泥里插去,随着“嗞”的一声响,一棵秧苗就稳稳插到泥水里去了。

忽然,田埂上传来一阵“咚——咚——咚咚咚”的鼓声,只见一个年近花甲的老汉,胸前挂着一个腰鼓,肩上搭着一条毛巾,头戴一顶草帽,精神抖擞,张口就唱:

“各位乡亲听我唱,五月来了人更忙。

要想早吃新米饭,加油鼓劲快插秧!”

而后,大家一起发出“哦——嗬——哟——”的和声,接着又是一阵鼓声。这是家乡的栽田鼓曲,其调雄浑清亮,拖声悠长,一人领唱大家和,具有极强的亲和力与鼓动性。看着想着,本来就是插秧生手的我,动作更慢了,一下子就被两旁的插秧熟手落下老远,他们为我留下了一条长长的白水巷,这种状况在家乡被称为“关笼子”。我被关了“笼子”,心里很不是滋味,正难为情的时候,唱曲的老汉直望着我又唱:

“学生伢,仔细听,你如今,被关笼。

鼓足干劲冲出去,自古少年出英雄!”

“哦——嗬——哟——”大家连声呼应,分明是在为我鼓劲!再看两旁的插手,可能是怕我掉远了难为情,还帮我各插了一列。不能辜负他们的一片美意,不能辜负众乡亲的鼓励!一咬牙,我将攒足了的劲全部输送到两只手上,就像饿急了的鸡见到米一样,双手快速地向泥水里啄着。

插完秧,倒在田埂上休息时,我不禁感慨:天下人都像乡亲们这样为他人着想,该多好!又憧憬着收获的那一天,我的心里充满了温暖和希望。

上一篇: “自信人生二百年”
下一篇: 五月母亲结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