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语文
作者: 俞永军一个人要是连语文都学不好,那将是一件多么痛苦与悲哀的事情!反过来,一个人要是能学好语文,那将是一件多么幸运与美好的事情!最近一段时间,我越来越觉得语文很重要,无论是谁,不管他从事什么行当,语文定能在他的生活中发挥无与伦比的作用。
小区西门附近有四家水果摊,彼此相隔不远。一家是男主人在吆喝,另外三家是女主人在吆喝。然而不管是谁吆喝,男的那家总是门庭若市,其他三家则冷冷清清。有时男主人不在家,女主人出来吆喝,不少人想买都不买,非要等男主人回来才大袋小袋拎得兴高采烈,其中就包括我。是不是他家的价格便宜?非也,非也。何故?很简单,男主人在吆喝中所展现的超常的语文能力让你瞠目结舌,自叹不如。夏天里的大西瓜,他说颜色,说形状,说质地,更重要的是,他会与其他摊点上的西瓜比较,比较藤蔓、色泽,偶尔还会运用一些说明方法。如:“吃了我的瓜,乖乖隆地咚,口渴去无踪。”“绿油油,圆滚滚,皮薄瓤甜脆又沙,汁水多来顶呱呱。”你若还有点迟疑,他就转为挥洒自如的议论,有举例,有引用,有正反对比。他也不夸大其词,而是就地取材,实话实说。如果这一切都不能让你下定决心,他就举起砍刀,“啪”的一声切下一片送到你面前,急切地说道:“不信?你尝一口。”你不接他不罢手,直到你吃了一口露出赞许的目光,他会赶快来上一句:“买几个?还犹豫什么,赶紧称几个吧!”
小摊小贩尚且如此,酒肆饭庄的主人更是了不得,他们将语文素养演绎得出神入化,就像武侠小说中某英雄手中的一柄木剑,在内力加持下,轻轻一点,犹如倚天剑一样锋利无比。
有一次,我随朋友到一家酒楼,店面不大,坐落在小巷里头。如果不是朋友执意邀请,我决不会选择如此偏僻的地方。见到我们,店主人非常热情,女的斟满茶,男的递菜单,他们看上去是夫妻俩。朋友开始点菜,我瞥了一下菜名:“母子相会”“雪山飞狐”“青龙卧雪”“霸王别姬”……真是与众不同,令人大开眼界。什么是“母子相会”?什么是“雪山飞狐”?什么是“青龙卧雪”?估计朋友觉察到我的疑惑,一连点了好几道菜,其中就包括这些。不一会儿,一盘盘、一碟碟菜肴端上餐桌,的确让人惊叹、佩服。原来,“母子相会”就是黄豆炒豆芽,“雪山飞狐”就是炸白虾片,“青龙卧雪”就是黄瓜拌白糖。至于后来上桌的“霸王别姬”“走在乡间的小路上”,那也叫一个绝:前者是几块鳖肉、几块鸡肉,外带几个板栗;后者则是红烧猪蹄,边上点缀着一些香菜。
忽然,想起曾到杭州游玩,在一家酒店吃饭,有道菜叫“青龙过海”,我看菜名挺有意思的,就点了这道菜。没过多久,服务员端上桌来,我一看,竟是一碗清汤,上面浮着几段大葱。另外一道“悄悄话”,端上桌一看,竟然是猪舌和猪耳朵混搭在一起。最令人狂笑不止的,是“绝代双骄”,满满一大盘,青辣椒和红辣椒,相依相靠。
有一年高考满分作文中,有一篇是宜兴中学一学生写的《拒绝平庸》。他联想到早上过来赶考时瞅见的一家小餐馆,名为“风沙渡”。就是这三个字,“意境全出,那杂乱的店面也仿佛不嫌粗陋,自有一种粗犷的豪情在胸中激荡”,一个简单的招牌,足以让这家平庸的餐馆从一众“某氏餐馆”“某某小吃”饭店中脱颖而出,这就是超越了平庸的力量。当然也可以看出店主人不俗的语文素养,否则怎会打出如此充满豪情、如此透着文化气息的金字招牌?
(俞永军,江苏省南京市江北新区七里河中学语文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