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好”作足,“好学”为翼

作者: 文徽

清华大学钱颖一教授认为,“好学生”不应单单指“学好”的学生,而应指“好学”的学生。在他看来,“学好”就是“学得好”,是对被动接受已有知识的结果的一种度量;而“好学”,意即“喜好学”,是对主动钻研未知问题的一种热情。前者囿于故知,而后者能够开拓新知,因此“好学”远比“学好”更为重要。但我认为,“学好”与“好学”对立统一,都很重要。

如果将“学”视作一枚硬币的话,那么“学好”与“好学”就是这枚硬币的正反两面,两者彼此依存。钱伟长幼习文史,长大后转修物理,越学越好,痴迷物理一生,成为中国近代力学的奠基人之一;阿达·约纳特对核糖体的世界充满兴趣,越学越深,创造出第一个核糖体微晶体,获得诺贝尔化学奖。不难看出,“学好”可促成“好学”,“好学”亦可促进“学好”。

那么,“学好”与“好学”互为条件、彼此成就的内在机制又是什么呢?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中指出“我们所认识的世界是能够被我们认识的世界”,也就是说,我们是用与生俱来的禀赋、认知来建构各自的世界的。学习活动本质上就是认识活动,华罗庚能够学好数学,其中固然有后天的因素,但更为关键的是他先天的禀赋契合于数学这个学习对象;同理,蔡文姬未正式学琴时就能够敏锐而准确地指出父亲鼓琴时所断之弦,其中固然有家庭艺术氛围长期熏陶的缘故,但起重要作用的依然是蔡文姬的琴艺天分。所以,“学好”是一个人相关潜能的现实化,进而强化“好学”的热情;“好学”则是唤醒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从而实现“学好”的目标。

当然,“学好”有“学好”的侧重处,“好学”也有“好学”的偏重点。就当下需求而言,“学好”是目的,“好学”是手段,视前者比后者重要,有助于解决现实问题,但也要警惕学习的短视化和封闭性的危害;就长远发展而言,“好学”是目的,“学好”是手段,视前者比后者重要,有助于解决未来问题,但也要关注学习的松散性所潜伏的弊病。

如果说学习是一场知识与思想之旅,那么我们不妨以“学好”作足去脚踏大地,以“好学”为翼去翱翔天空,永葆“好学”的精神,提升“学好”的境界。

【浙江慈溪中学】

点评

考生从题目材料中捕捉到“学好”与“好学”这两个概念之间对立统一的关系,采用了“对举论述,同步推进”的阐说形式,开头举出钱颖一教授的观点,与自己的观点形成对举。然后层层分析,使这两个概念的关系得到了对应维度、多个侧面的展示,论述辩证、有力。最后对“学好”与“好学”进行差异性分析,从“就当下需求而言”和“就长远发展而言”两个方面入手,巧妙地建构起两个概念间的辩证关系。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