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得百花蜜,独酿一壶春

作者: 查梦洁

话题导入

杜甫说:“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他认为去伪存真、兼取众长,是写好诗歌的基础;戴复古在《论诗十绝》中说:“须教自我胸中出,切忌随人脚后行。”他认为写诗应自出机杼,表现个性和风格,切忌因袭模仿。在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应当深刻认识到创新和兼取众长的意义。请就此写一篇文章。

杜甫遍阅历代名作,诗成无一字无来处,深得“兼取众长”之益;戴复古纵览历朝诗歌,得“自出机杼”之奥义,推崇个性与风格。掩卷深思,我们既需要博采众长,广泛学习,深厚积淀,也需要潜心钻研,自成一派,个性喷薄。如此,才能收获属于自己的成功果实。

初学,必无所知,非博览不可。科学定理被发现,必定凝结着几代科学家的心血。正如万有引力定律,牛顿正是因为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才看得更高、更远。鲁迅先生也曾向青年朋友推荐过博览式读书法,他自己就是按这一方法进行学习的,收效显著。若不紧随前人脚步,我们如何找得到发展方向?就像大厦没有坚实的地基作支撑,就无法巍然矗立。而盲目自信,闭门造车,“成功”又从何谈起?可以说,没有博采众长积累的经验,到手的机会也会不翼而飞。

但要想不落俗流,取得突破,又非独创不可。黄庭坚欣赏苏轼的书法,一味模仿,被人讥讽。后来他抛开桎梏,在撑篙船夫的身上得到启发,独创“高提笔”的笔法,自成一家。香菱学诗,初读名家诗篇,所作皆不顺意。后经黛玉指点,她“抛开那个,放手去作”,结果所写诗句艳惊四座。只知因袭模仿,会失去本真。齐白石教导弟子:“学我者生,似我者死。”模仿前人,是为了学习方法,为自我灵感的迸发打好基础。在探索的进程中,模仿只是其中的过程而绝非最终目的。自出机杼才是真正从卓越到跨越、从跨越到超越的真理。

不积淀,无以创新;不借鉴,无以超越。兼取百家,为我所用,我们既要有沉得进去的心性,亦要有走得出来的眼光。任何成功都绝非偶然,任何成就都离不开对兼取众长和自我探索的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壮大之路,正是这样一条不断内化、坚持创新的求索之路。我们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从南湖烟雨到古田军号,从遵义会议到西柏坡进京“赶考”,从改革开放到中国式现代化,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造就海晏河清的时代华章。所以我们要不忘来时积淀,走好自己的路。

春光正好,意气风发的青年啊,何不汲众芳之灵髓,润泽心灵,潜心酿造一壶美酒?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