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待事物的角度
作者: 肖美玲预测金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随着年龄、阅历的增长,看待事物的角度真的会发生变化吗?
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预测理由
考生在写作时,需要从自己的成长经历出发,谈谈在不同年龄阶段对待同一件事物,自己的看法、认识和心态发生了哪些变化,以及为什么会发生这些变化。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的人生经历不断丰富,对事物的认识也更加全面、深入。本题要求考生以自己的成长经历为素材,探讨年龄、阅历与看待事物角度之间的辩证关系,即外因对内因的影响,包括变与不变两个方面。在立意时,考生要注意把握材料的核心观点,并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进行拓展。在写作过程中,考生要注意运用辩证思维,力求写出有深度、有思考的高质量作文。
高分策略
对于年龄、阅历与看待事物角度的关系,考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确定大前提和话题背景——“年龄、阅历”。看待事物的角度发生变化或不发生变化,都是建立在“年龄、阅历”基础之上的。所以作文必须以年龄、阅历的增长为前提来论述,脱离了此前提,即视为要素缺失。考生在立意时,可以关注年龄、阅历与看待事物角度之间的关系。如刘克庄《贺新郎·国脉微如缕》中的“少时棋柝曾联句。叹而今登楼揽镜,事机频误”;李清照南渡前后变化、孔子周游列国和杏坛讲学的转变、杜甫人生四个阶段的不同;张潮《幽梦影》中的“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皆以阅历之浅深,为所得之浅深耳”;蒋捷《虞美人·听雨》中的“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菜根谭》中的“涉世浅,点染亦浅;历事深,机械亦深”,等等。
2.概念界定——围绕“看待事物的角度”,从局部到整体分析,从表面现象挖掘深层次本质,从外部拓展转向内心修炼。例如,考生可以选择从个人成长的角度,探讨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人的变化;或者从心灵、梦想、理念、观点的角度,分析随着阅历的增加,人们如何在外界纷扰中坚守本心。“真的会发生变化吗?”答案可以是变化,也可以是不变,还可以辩证看待,二选一或两者结合起来谈。
3.作文建构——在具体写作时,开头可以先引出二元思辨话题,然后通过具体事例来展现年龄、阅历与看待事物角度的关系。在作文的主体部分,考生可以设置几个分论点,分别从不同角度论述年龄、阅历对看待事物的影响或主观能动性对年龄、阅历影响的抵抗。结尾部分,总结全文,强调年龄、阅历与看待事物角度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