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情境,要素完备

作者: 欧阳睿

近年来,高考作文题一般会设置一个具体的情境,要求考生在理解、把握命题材料情境的基础上,围绕“写作任务”完成作文。

1.任务情境

高考情境类作文题通过真实的情境完成对特定知识与能力的考查,让通过复现知识、机械地使用“固定模板”来作文的“套路”不再适用。因此,高考情境类作文题中的试题情境所选取的材料,往往横跨多个学科领域,体现出真实、具体的特点,甚至直接以论述类文本阅读材料为前置情境,充分将“学科”与“个人”“社会”相结合,积极构建“学科+社会”“学科+个人”的语言运用情境,以实现对考生结合现实生活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素养的考查。除了在命题材料中设置情景,高考作文题在引导语中也会暗示写作者的身份,将考生置于真实、具体的写作情境中,作为交际主体进行写作。这就要求考生在写作时要有读者意识,考虑现实针对性。

2.要素完备

高考情境类作文题的审题构思,要在理解、把握命题材料中的全部写作要素的基础上,厘清关键概念之间的意义关联和逻辑关系,找出各方的集合点和侧重点,从而搭建好作文的框架。在很多考场作文中,写作要素往往会演化为作文的分论点,集合点则成为中心论点。写这类作文,考生要以核心元素为突破口和中心议题,以次要元素为陪衬,证明核心元素的重要性。次要元素必须服从并服务于主要元素——如采用对比、衬托等手法,以达到突出主要元素的目的。考生可以对写作要素进行逐一分析,剖析其各自的得失优劣;也可以择其一种,重点解剖,挖掘其深层意义。

【文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近日,一位网友登上泰山之顶朝群山大喊“我太累啦”的视频,引发了无数网友的共鸣:这是多少人已经经历过或正在经历的!一个人,从承担起自己该承担的那份责任开始,就没有轻松的时候了。肩有千斤担,终日不得闲,人活一世真不容易。但有时想想,虽然生活不易,但有很多美好值得我们去期待、去追求。

上述材料给正在紧张复习迎考的你带来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思维分析】

这道作文题由情境材料、引导语、要求三部分组成。

对于材料部分,考生可以用“由果溯因”法来分析。需要弄清楚两个问题:一是网友登顶后为什么会喊“我太累啦”?日常工作繁忙,休闲机会难得。登山,尤其是登名山,本应是满怀兴奋、激动与期待的,结果却在费尽气力、克服种种困难成功登顶后,朝群山喊“我太累啦”,可见登山者最终的感受不是欣喜而是疲惫,不是享受成功而是感慨(抱怨)一路艰辛。二是该视频为什么会引起广泛共鸣?材料中的“这是多少人已经经历过或正在经历的”揭示了原因。

引导语部分有三层意思:一是对“这一声呐喊”的评价和认知——“引起了共鸣”,这是许多人“已经经历过或正在经历的”,强调喊累不是个例,而是大多数人的生活现实:想轻松却不得自由,想享受却不得不努力。二是由登山者的经历和感受,联想到人们的共同经历——“一个人,从承担起自己该承担的那份责任开始,就没有轻松的时候了”,并作出评价——“肩有千斤担,终日不得闲,人活一世真不容易”,强调“有责任的人生不容易”“担当责任的人生不容易”。接着,承接“生活不易”转换角度,指出不易的生活也“有很多美好值得我们去期待、去追求”,强调“有责任”“担责任”是有意义和价值的。概括起来就是“有责任的人生不容易,但值得期待”“担责任的人生不容易,但值得追求”,在看似消极的认知里有理性而辩证的思考,材料整体上是积极的、理性的。三是预设情境,把写作者定位为“正在紧张复习迎考的你”,即高三学生;要求写出自己看了这段话后有“怎样的联想和思考”,确定内容方向是“联想和思考”两个方面。所以,由“登山”可以由此及彼想到各行业、不同人相似的经历与生活现状,由对“登山者”行为、思想、情感的理解、认知拓展到对自我、对人生、对理想、对生活等的思考。如此,每个考生都有内容可写,也能写出自己的“联想和思考”,注意应以“思考”为主要内容。

“要求”部分在“角度”“立意”“文体”“标题”等方面没有特别要求,注意字数限制即可。

参考立意:任重道远,你我皆需努力;生活不易,艰难中砥砺前行;肩担重任,不惧山高路远;登峰临渊,尽享风光无限;不念过往成败,我自云淡风轻;不因艰难而止步,不以功成而抱怨;目标高远,以执着为翼不畏艰难……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