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如何让思维走向深刻

作者: 王学华

高考作文对批判性思维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体现在对观点本身的思考,更是对得出这些观点的思考过程的审视。对此,考生可以采用“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思考模型,拓展思维的深度和广度。

一、透过现象深入本质

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有现象和本质两个方面,现象是本质的外在表现,本质是现象的理性概括,只有透过现象看清本质,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

1.以小见大,见微知著

在写作过程中,考生可以选取日常生活中的小事,来表现重大的思想意义。如2024年湖北高考佳作《问以解惑,思以启智》中写道:

问题的价值不仅在于获取答案,更在于培养我们的创造力。在追寻答案的过程中,我们锻炼了逻辑思维,激发了创新意识,人类文明也因此不断进步。于是,“数字敦煌”让敦煌文化的灿烂呈现于人们眼前,3D技术将“晋侯鸟尊”从历史尘烟里唤回,《唐宫夜宴》中的大唐盛世因AR技术变得可感可知……

上述文段通过具体科技应用实例,论证了解决问题的过程能培养创造力,进而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的观点。获取答案是“小”,促进文明发展是“大”。见微知著,从现象到本质,揭示了问题的价值不仅在于答案本身,更在于激发创新、促进文明发展的深远意义。

2.比较综合,善于类推

事物的本质往往通过一定的现象表现出来,任何现象又都从某些方面表现出事物的本质。我们要进行深入的、全面的分析研究和综合比较,在剖析事理的基础上,反映现实生活,从而挖掘出发人深思的本质内涵,推进论证的深度。如2024年福建高考佳作《智行时代,审慎前行才有答案》中写道:

新技术的应用可能带来新的问题与挑战。回顾工业革命时期,蒸汽机的发明推动了生产力的跃升,却也带来了环境污染等问题;再看现代,基因编辑技术虽为医疗带来新希望,但也引发了关于伦理道德的激烈争论;信息快速传播虽然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但网络暴力对人们的心灵造成了伤害,给社会的秩序带来了冲击……

上述文段深刻揭示了新技术应用带来的双刃剑效应。考生通过比较和类推,综合论述了新技术发展的复杂性与多面性,提醒我们在享受科技便利的同时,警惕其潜在风险,寻求社会和谐共生之道。

二、揭示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

我们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需要理清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一方面要掌握充分的、可靠的材料,另一方面必须懂得正确的方法。

1.探因问果,多方联想

考生在写作过程中,先要会“疑”,即对题目所涉及的事物、提出的观点提出疑问。一“疑”,就想得深入了。具体来说,有“进一步想”“换角度想”“合起来想”三种办法。“进一步想”就是在已有认识的基础上再往前想,想得再广阔一点、深入一点;“换角度想”就是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思考同一事物、同一观点;还有“合起来想”,就是把前面想到的要素加以综合,更为全面地对事物作出判断和评价。如2024年四川高考佳作《君子坦荡荡,不做“闷葫芦”》中写道:

因为双方的地位、经历、思想、性格等不同,交流容易产生隔阂。为了避免冲突,我们往往不愿袒露心扉,要么人云亦云,要么沉默以对。殊不知,你越是谨小慎微地不愿表达自己的想法,越容易变成“应声虫”或“闷葫芦”。反之,如果你坦诚表达,即使你的想法与对方不同,也能赢得对方的理解、尊重。

上述文段首先指出了交流产生隔阂的原因,然后阐述了这种隔阂导致的后果。但作文并没有止步于此,而是进一步联想,提出了相反的假设:如果坦诚表达,即使想法不同,也能赢得理解和尊重。这种探因问果、多方联想的思维方式,不仅让我们看到了问题的本质,也给我们提供了解决问题的思路。

2.由果导因,追根溯源

我们知道了事情的结果,这是知其然;知道了发生的原因,才算知其所以然,认识才会有深度,才能得出本质性的结论。如2024年天津高考佳作《定义自我,彰显风华》中写道:

各花自有各花香,各山各水各有灵。这个世界本就是多元的,但也有些人认为:山需巍峨,树需挺拔,天要蔚蓝,月要明亮。可是,有的山是“小矮人”,有的树会“歪脖子”,有时天空会乌云密布,有时月亮会暗淡无光,即使如此,它们依旧有自己独特的美。因为,正是万物有不同的“自定义”,世界才会丰富多彩。

上述文段就是通过由果导因的方式先给出一个观点或结果,然后用一系列的例子来引导我们去思考,最后得出一个结论或原因,让我们明白和珍惜这个世界的多元和丰富。

三、观点具有启发性

所谓“观点具有启发性”,即指作文观点要使人有所感、有所悟、有所思,发人深省,对人具有启迪或警示作用。那么,怎样才能使观点具有启发性呢?

1.要有超越一般的眼光

想写出一篇立意深邃、高远的作文,提出的观点具有启发作用,首先必须有超过一般的眼光,要对常识、定论有所超越,集天下精华,成一家之言。如2024年天津卷高考作文“‘被定义’与‘自定义’”,当大部分考生都在围绕“被定义”苦思冥想时,一位考生却语出惊人:“美不由他人定义,应由自己定义。”这种“自定义美”的观点,就是超过一般见解的立意。

2.要有高尚健康的情感、思想

高尚健康的情感、思想,会给人以心灵的启发和鼓舞,决定着作文的立意与境界。我们所抒发的情感,一方面应该是个人真挚的感情,另一方面还要自觉地与社会主流观点相协调。高尚健康的思想可以从人生态度和社会主流观点两个方面来表现,包括正确看待自己、正确评价别人、提高个人修养、培养意志品德,与别人融洽相处、继承传统美德、关心人类命运等。

3.要具有历史感和预见性

考生要能站在历史的高度看问题,无论是借古喻今、借古论今,还是古今相较、古为今用,都要能从历史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对未来进行预测,提出超前性的观点,立意自然就深刻了。如2024年海南高考佳作《抵达未知星璀璨,奔赴大海吾辈行》结尾写道:

君不见,“嫦娥”九天揽月引领时代,“北斗”精准指路利国利民,“天问”探火问道敢为人先……一代又一代航天人开辟了科技之路。青春正当时,吾辈青年当以他们为榜样,勇敢地探索未知之境。行而不辍,实现自我价值,奔赴星辰大海。

上述文段写得非常有历史感和预见性,立意深邃高远,发人深省,具有启发作用。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