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材与扣题
作者: 雷其坤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到山里选材的木匠,看到一堆奇形怪状的树根,认为是无用之材,摇摇头就走了。不久,一位根雕艺术家也来到这里,看到树根,喜出望外,把它们拾回家,加以雕琢,树根变成了精美的根雕艺术品。
读了上面材料,你有什么思考和感悟呢?请写一篇议论文。
自己创造机会
(作文着眼于人具有主观能动性,然而标题没有表现出这个核心。)
当木匠在山里遇到奇形怪状的树根时,他认为自己遇到的是无用之材,但当艺术家遇到同一堆树根时,他却喜出望外地将其做成了精美的根雕。这个故事似乎在告诉我们,人总有能施展自己才华的地方。可是仔细想想,树根是没有生命的,它不能选择自己存在的环境和方式,只能静默地等待,被选择、被决定,但人与树根是不同的,人有能力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有能力走到舞台上展示自己,甚至有能力搭建出一个舞台。与其被动地等待伯乐的到来,不如主动走向伯乐,自己去创造机会、展示风采。(开头虽从树根与木匠、艺术家的故事引出论点,但文题材料与论点的关联性不强,且论点的提出稍显突兀。)
创造机会的前提是自己拥有过硬的本领。如果只是一个牛皮口袋,肚里空空如也,这样去要求别人的关注只是哗众取宠。(语句不合逻辑,牛皮口袋的特点本就是空空如也,并不能论证论点。在论述这个分论点时,应该强调过硬本领如何直接作用于创造机会以及为什么是创造机会的前提。)南郭先生滥竽充数的故事大家都皆有耳闻(语病,“皆”和“都”语义重复,可改为“大家都有所耳闻”),他在给自己创造机会上倒是做得很出色,但是他只会吹牛而没有真本事,最后不得不落荒而逃,留下“滥竽充数”的笑话。投机取巧之事也许能赢在一时,但最终会导致失败,因此要先充实自身,才有本钱谈论如何为自己创造机会。(对于南郭先生这一论据,没有批判其没有真本事而只知投机取巧,对于“创造机会”这一行为本身的正面引导和反面警示区分度不够,混淆了“创造机会”和“投机取巧”的界限。)
创造机会要有巧妙的方法。商汤的厨师伊尹在做菜时有时把饭菜做得美味可口,有时却咸淡不匀。当商汤向他询问原因时,伊尹说:饭做得太咸太淡都不好吃,只有咸淡适中才能成为美味,治理国家也是同样的道理,任何事情只有把握好尺度和时机才能收到好的效果。商汤意识到这位厨师的才华,任命他为右相,让他的才华有了施展的空间。伊尹有治国的才华,而他正是因为通过这样巧妙的方式获得了商汤的关注,才有机会摆脱奴隶身份成了国家重臣。由此可见,巧妙的方法可以给别人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象,这样才能得到更多展示自己的机会。(语句论述前后有重复。)
创造机会还要拥有足够的耐心。姜太公用愿者上钩的钓鱼方式吸引了姬昌的注意,而姜太公没有急于去见姬昌,而是对来叫他的士兵置之不理,继续等待。第二次姬昌派来了一名官员,可姜太公依然不为所动,直到姬昌终于意识到他并非等闲之辈,亲自上门来请,他才同意辅佐姬昌成就霸业。如果姜太公没有足够的耐心,第一次就随着士兵去见姬昌,那恐怕他在对方眼里只不过是一个普通的文官,不可能得到如此重视和尊敬。(姜太公一例的过程描述得过于详细具体,存在以叙代议的问题。)如果说钓鱼为他创造了机会,那么这两次拒绝无疑让这个机会更大更牢固。这足见耐心的重要性。(这个事例的叙述存在认识上的偏差,不仅选材不符合论点,在论证上也有思想情感不契合的地方。)
选择自己的道路,而不是闭上眼睛等着道路来选择你。人不是一块没有生命的树根,要想成功,就要学会创造机会,就要有真才实学作为基础,再加上巧妙的方法和足够的耐心,这样才能打造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
◆问题剖析
选材不仅要在观点上保持一致,在思想情感上也要适配。文中所用事例都是古代的,不仅缺乏现实意义,在叙述时情感也存在偏颇之处;有的事例不够典型,对事例的叙述也不够简洁,存在以叙代议的毛病。可适当补充现代社会中人们创造机会的典型事例,使论据更加丰富多元,贴近现实生活。在材料的搭配上可以正反对比、同向强化,以增强论证的力量。
在分论点的论述过程中,要深入地阐述每个分论点与总论点之间的紧密联系,例如在论述拥有过硬本领时,可以详细说明有了本领才能在面对机会时有足够的能力去把握,并且能够凭借自身优势去主动创造机会,从而使论证过程更加完整严密。
创造机会,实现价值
(改后的标题不仅体现了人的主观能动性,还呈现出因果关系。)
奇形怪状的树根,在木匠眼里是无用之材,却备受根雕艺术家的青睐,被雕琢成精美的根雕艺术品。人生在世,犹如树根,如果能等到实现自身价值的机会是幸运的;但仔细想想,人又异于树根:树根不能选择自己存在的环境和方式,只能静默地等待着被发现、被选择、被使用,但人却能主动选择甚至改变自己的生活环境和方式,有能力走到人生舞台上展示自己,甚至有能力搭建出一个新的舞台,主动创造机会,实现价值。(开头扣住材料,从人与树根的相同之处说明等到机会实现价值是幸运的事情,接着从人与树根的不同之处,强调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可以创造机会去实现自身价值。)
创造机会、实现价值的前提是自己须为有用之材。毛遂敢于自荐从而赢得机会,在于他确实堪当大任,自然就能实现自身的价值,留下“毛遂自荐”的佳话。相反,不会吹竽的南郭先生,虽然混进了吹竽的队伍,但不能独当一面,最终也只能逃之夭夭,留下“滥竽充数”的笑话。不是有用之材,即便投机取巧也只能一时得利。(明确地指出创造机会与投机取巧的本质区别,强调创造机会是基于自身实力的。)只有具有内在价值的人,才谈得上创造机会、实现价值。(“毛遂自荐”与“滥竽充数”形成了鲜明对比。)
创造机会、实现价值,要依靠智慧、运用方法。满腹经纶的姜尚,在渭水边以奇怪的方式垂钓:鱼钩是直的,不用钓饵,且离水三尺。他以这种方式得到了周文王姬昌的垂青,被封为相,辅佐文王兴邦立国,名垂青史。当世界歌王帕瓦罗蒂来到北京音乐学院时,黑海涛在窗外高歌名曲《今夜无人入睡》,得到了帕瓦罗蒂的赏识,后成为奥地利皇家歌剧院的首席歌唱家。他们都用智慧创造机会,实现了自身价值。(古今中外不同领域的事例分别形成同向强化,都增强了论证的力量。)
创造机会、实现价值,还要有足够的耐心、坚持不懈的努力与勇往直前的勇气。一个人不可能轻易地就实现自己的价值。诸葛亮躬耕南阳而心怀天下,声名远播,终于使得刘备三顾茅庐,最后成为蜀相,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流芳百世。法国著名小说家儒勒·凡尔纳创作出第一部科幻小说《气球上的五星期》,投了16家出版社才终于得以出版。诺贝尔奖得主屠呦呦毕生致力于抗疟药物的研究,她是在190次失败之后,于第191次低沸点实验中发现抗疟效果为100%的青蒿提取物的,为疟疾治疗作出了重大贡献。他们的成功之路并不顺利,正是耐心与勇气助力他们前行。(增加了儒勒·凡尔纳、屠呦呦等事例,紧扣论点。)
树根等待被根雕艺术家发现的机会,而真正的人才却可以主动创造机会,充分实现自身的价值,为社会作出贡献。
◆升格点评
修改后的作文升格明显,原作存在的问题都得到了解决。中心论点和分论点都进行了锤炼,论据选取了较为典型的“古今中外”事例,突出创造机会的目的是为了实现价值,表意更准确。